分享

林黛玉的人物原型——叶小鸾

 明日大雪飘 2020-12-19

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同,林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是外家亲,从小是在苏州长大的,她是坐着船,被老师贾雨村带到金陵来的。那么她的文学原型到底是谁呢?有一个人物形象,是大批红学家专门研究的,曹雪芹接触过并熟读过她的作品,她就是晚明才女——叶小鸾。

书香门第

晚明,太湖边上的吴江县,名门沈家沈琉曾做官到山东副使。他的长女沈宜修遍读群书,不喜浓妆艳抹,每到聚会,都是清爽便服出场。擅长写诗,著有《郦吹集》、《梅花诗》三卷。虽长在闺阁之中,她的诗却没有脂粉之气。

很小的时候,沈宜修就与当地的叶家的公子叶绍袁结亲。十六岁的时候,她嫁到叶家。叶绍袁也是能文能诗,夫妇俩“琼枝玉树,交相映带”。

天启五年,寒窗苦读的叶绍袁高中乙丑科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主事。只好离开苏州,去塞北赴任。沈宜修一人在家,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压力山大,三女儿叶小鸾六个月的时候,只好送到了舅舅家抚养。

叶小鸾的家世和林黛玉很接近,都是苏州人,都出身书香门第,她也曾在舅舅家生活过很多年。

咏絮之才

咏絮之才,是说女子有写诗的才华。叶小鸾四岁的时候,就能背诵《离骚》。五六岁的时候,舅舅、舅妈故意把古诗说错字,她都能指认出来,舅舅、舅妈十分高兴。十岁的时候,她被母亲接回叶家。

一个深秋天,母女俩点着灯,坐在屋里。门外,寒风瑟瑟,吹着竹叶沙沙响,桂花树上沾满了秋露,百花被风一片片吹落。沈宜修说出一句“桂寒清露湿”,十岁的女儿接着说道:“枫冷乱红凋(凋谢的意思)。”从此,母亲发现了她的写诗才能。十四岁,叶小鸾开始学棋,十六岁开始学古琴、扇画。喜欢临摹王献之的《洛神赋》和怀素的草书。

林黛玉的判词中,就有一句“堪怜咏絮才”。根据叶小鸾的诗作,人们发现,她也爱读西厢、牡丹,林黛玉曾经和贾宝玉悄悄读过。

全家唱和

江南,在王阳明、李卓吾等心学大家的熏陶下,和北方不同,轻视程朱理学的道统纲常,讲究个性的施展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叶绍袁鼓励妻子、女儿,和男人一样饱读经史,吟诗作文。在夫妇俩的熏陶下,女儿、儿子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在苏州广为传颂。他们的作品,最后都被叶绍袁收集到《午梦堂集》中。叶小鸾的二姐叶小纨偏爱戏曲,曾作有《鸳鸯梦》,日本学者对这本书极为重视,戏曲家吴梅认为她的语言“工雅”。此外,叶小纨还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钱谦益对她们极为赞赏,他说,从苏州叶家开始,江南女性兴起了结社吟诗的风潮。

江南女性结社作诗的传统是从叶家开始的,红楼中的海棠诗社,多少也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在大观园里,除了王熙凤、刘姥姥,贾母、丫鬟也都是作诗的好手。

性格通达,通禅礼

母亲曾对她说:“你呀!不像是我的女儿,更像是我的小友。”叶小鸾知道,几个孩子里面,父母最喜欢的是她。但是,她从没有因此撒娇。有什么好东西,都会主动和姊妹们分享。和母亲一样,不施粉黛,她唯独喜欢的只有书、画、诗、琴、酒。母亲在悼念她的文章中写道:“儿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她性格活泼,喜欢和别人开各种玩笑。她和丫鬟红于的关系很好,从没有对下人责骂过。

她喜欢禅学、幽静。不分寒暑天,她都在北窗屋下,点燃一炉香,要么看书、作画,要么弹琴,一天静坐。只有家人叫她,她才出去。

红楼中,看过鲁智深的戏曲段子,林黛玉和贾宝玉曾为禅理纠缠过。林黛玉和叶小鸾都喜欢禅学。叶小鸾和丫鬟关系亲密,这一点和林黛玉也很像,红楼梦里,唯一能说主子对错的丫鬟就是紫鹃,林黛玉对紫鹃也是言听计从。

家道中落

叶绍袁虽然做到京官,但为人清廉,性格耿直,没做多久,就以母亲年老为由,告职归家。一没有积蓄,二没有俸禄来源,叶家开始转贫。母亲看她衣服穿得旧了,给她做了几身罗衫裙。当她去世后,母亲打开箱底才发现,依旧在那里妥妥地放着。

贾家是武将出身,所以,才要求宝玉走科举路线。但林如海家、叶家却和贾家不同,两家都是书香门第,都有家道中落的经历。

香消玉殒

崇祯五年九月十五日,十七岁的叶小鸾病重,家里甚至拿不出看病的钱。她对母亲说了一句“石径春风长绿苔”,母亲并没有明白什么意思。十月十日,虽然叶家穷酸还没有准备好,在昆山张家的请求下,还是许诺来提亲。父亲叶绍袁想办法筹钱,置办嫁妆。叶小鸾十分不高兴,她问身边的丫鬟:“今天是什么日子了?”丫鬟说道:“十月十日。”她对着父亲说:“父亲,十六日成婚,张家这么急,怎么来得及置办。粗衣布裙,这原本就是我们这种人家日常应该穿的衣服,父亲又何必难为自己呢?”次日,叶小鸾念着佛经去世。

母亲这时,才翻出那句诗的出处,下文是“仙人来往行无迹”,说明女儿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归期当到了。父母恸哭,坚决不相信女儿已经去世,停尸七日,下葬前,母亲在她胳膊上写上了她的名字,希望来世再次相见。家人陆续写了一百多篇悼亡诗文,全部收录在叶绍袁汇编的《午梦堂集》里。

叶小鸾去世的场景、年龄,和林黛玉去世的情景、年龄,十分相似,都是在大婚之日,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叶小鸾去世后,父母坚持认为她做了仙子,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把林黛玉的前世,也写成了仙人——绛珠仙子。

金圣叹招魂叶小鸾

叶小鸾真正闻名天下,起推波助澜作用的是文学评论家金圣叹。金圣叹家境贫寒,曾以招魂扶乩为业,但他与别人不同的是,他把文学加入占卜活动中,让占卜这一迷信活动实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应叶绍袁夫妇的邀请,他曾到叶家给叶小鸾进行招魂。他先是阅读了叶小鸾的遗作,又在叶小鸾的住处查看,然后做法,然后欲扬先抑,写了一篇流传久远的经典答戒:

师云:“汝曾犯杀否?”

女对云:“曾犯。”

师问:“如何?”

女云:“曾呼小玉除花虱,也遣轻纨坏蝶衣。”

“曾犯盗否?”

女云:“曾犯。不知新绿谁家树,怪底清箫何处声。”

“曾犯淫否?”

女云:“曾犯。晚镜偷窥眉曲曲,春裙亲绣鸟双双。”

师又审四口恶业,问:“曾妄言否?”

女云:“曾犯。自谓前生欢喜地,诡云今坐辩才天。”

“曾绮语否?”

女云:“曾犯。团香制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辞。”

“曾两舌否?”

女云:“曾犯。对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评出短长谣。”

“曾恶口否?”

女云:“曾犯。生怕帘开讥燕子,为怜花谢骂东风。”

师又审意三恶业:“曾犯贪否?”

女云:“曾犯。经营缃帙成千轴,辛苦鸾花满一庭。”

“曾犯嗔否?”

女云:“曾犯。怪他道蕴敲枯砚,薄彼崔徽扑玉钗。”

“曾犯痴否?”

女云:“曾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在文坛领袖金圣叹的推波助澜下,钱谦益、尤侗、龚自珍等大批文人都成为叶小鸾的粉丝,叶小鸾的诗句、经历屡屡进入文人的作品。民国,周作人、柳亚子也是叶小鸾的粉丝。

爱好文学的曹雪芹,从小就生活在离苏州不远的金陵,对叶小鸾肯定不陌生,从红楼典故来源来看,他一定熟读过叶小鸾的作品。红楼76回,林黛玉和史湘云最后一次作对,湘云上联“残塘渡鹤影”,林黛玉对“冷月葬花魂”。最后一句就来自金圣叹拟写叶纨纨的诗句“戏捐粉盒葬花魂”。

隐退好了

叶小鸾的大姐叶纨纨十六岁嫁给袁家,丈夫饱食终日,她经常劝谏丈夫上进,“无一时不愁,无一时语不怨”。对这门亲事并不中意。叶小鸾去世七十天后,叶纨纨也哀痛去世。三年后,崇祯八年二月,叶绍袁次子因科考失利去世,三月,叶绍袁母亲因哀叹孙子去世,五月,叶绍袁五岁的幼子因病去世,九月,在接连打击下,沈宜修也呕血而逝。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江南受到很大打击,叶家已经破败不堪,叶绍袁带着三个儿子出家为僧,法号木拂。

叶家家破人亡,叶绍袁出家。和幼女被拐,甄家失火,甄士隐随疯癫道人云游出家一样的心境,一样的结局。

有人认为林黛玉的原型是雍正的妃子,可是清朝皇帝的嫔妃都是旗人,他们并没有江南的生活经历。有人说是纳兰性德的恋人,也有人说是曹雪芹的第一位夫人、表妹梅氏。当然这些都有可能,但文学人物可以是其中一个,也可以是所有人,她一定是作者经历过的众多人物的拼接、提纯和升华。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欧美思阅读致力于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孩子“读书少”,“写作难”。提供给学生的读写解决方案:

日积月累——“每日一句”古诗文课程

每天5-8分钟,日积月累,帮孩子解决古诗文读不懂、不会用的难题。

名著赏析——经典名著精读精讲课程

阅读核心能力提升方案,系统解决不愿读、不会读、读不深、读不懂的问题。

作文技巧——高分作文速成课

一门选取素材、积累素材、使用素材的作文课。

一门能让孩子学会使用成语、典故,用方法和技巧提高作文成绩的课程。

传统文化——经典国学、古诗文

专注于儿童启蒙阶段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推广,提倡 “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结合实景教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点,有效提升孩子记忆,让妈妈不再担心考试遇到古诗词。

课程特色:

1、解决孩子“读书少,写作难”问题

2、兴趣培养、阅读技巧、理解能力、思维拓展、创新能力、文学素养、应试提分。

3、音频故事、flash动画、视频教学,知识清单整理,保证课程的有趣、有效。

关注小欧阅读写作

你想要的我都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