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论性命双修

 Jma002 2020-12-19
《秘授篇》起自额前空际云云,当参究《金华宗旨》之回光,《二懒新话》之内照。深一步的话则与《医世》及《天仙心法》功夫相贯。晚清民国间张松谷之《丹经指南》(与附录中之“补亏正法”)及《补天髓》,赵避尘、张苏辰等人的功法也是从山根一带入手。寂照山根、天目(及泥丸)是所谓“离宫修定”之法,是“先修性”。此地含藏着大秘密,补充说明如下:
一、原来后天身心中,心识功能主要就由大脑发出,其次是诸脑、神经。分类而言,感知为性(神、见分),产生感知的载体----精气为命(气、相分);大脑之感知思虑为性,由身体提供维持脑神经运转的精气----物质能量为命。功夫开始时,由于专注凝聚、释结减耗等原因,脑部精气(脑电等)充实,脑神经得到扩展,就出现一分空静虚灵感受,功夫深入(凝定时)便有幽邃深远,中广寂然的觉受。等到脑电足够充实,则心念自然澄清,思虑自然专注,进而光明(性光)自然显现。由此充实便将从脑部下延(静静的像水银下渗一样)到小脑、脊髓(胸椎、尾椎),从上而下感到空寂虚豁,而三田一贯。以此光明下照,照于夹脊双关,照于小腹丹田,而全身光明。
在精气遍满周身后,由于精气、能量的充实,呼吸就会自然停止。其间精气云行雨施,身体开始改造。上升下降间,任督已通。只待气足脉停,自然长生。此是先性后命之学。又有着眼于精气升降,抑息采气处入手而还精补脑乃至使精气充满全身的,一般称为先命后性。大体而言,性光初显而就照于双关丹田,进一步引生精气活动的叫先性后命,身心虚凝空寂虚豁后,便专注于丹田而腹脚暖热、胸喉津润,之后通督入脑,性光常明的叫先命后性。
不管是先性或先命,都必须以身心虚静为基石,以眼(脑)有光明,口有甘津,腹有热气为进境(气液生则身体酥软快乐),此三者稳固,则筑基已成。就我所知,筑基功夫,花的时间很长,很多人都在这里反反复复的。
如果只从空寂虚豁深入,参究心性,虽然会有禅悦生起,但多数时候仍在消耗仅有的精气,得来的禅悦对身体产生暂时安抚,而不会有太大的改善,更谈不上改造,依然疾病而亡,甚至早衰早死。即使能够保持一灵真性不散,也不过是“阴神”,这叫做只修性,不修命。或有暗合道妙,摄归先天祖炁者,则与性命双修相似,但绝大多数行者执定心性,自囿自困,不能与祖炁相融合,也只是空过宝山而回,其艳谈妙明真心者,也不过数他人财宝而已。
如果静定中,知道不断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