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程原创组诗丨童年记事——春草朝露之一

 真言贞语 2020-12-20

童年记事

——春草朝露(之一)

文/历程

小序

秋来春草枯,日出朝露晞。世事沧桑,白驹过隙,几十年时间倏忽而逝。回首以往,曾经的稚嫩,柔绿,圆润,光耀,快乐和苦难,都变成了如今梦幻般的记忆。春风又吹,旭日再升,新生代又会重复这稚嫩,柔绿,圆润,光耀的梦!

而“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代代无穷已!可作为每一个个体,却只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在人的一生中,有着最难以忘记的人生痕迹,并且对以后的人生道路走向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少年时代的苦辣酸甜,如今忆起,都成为了笔下的诗情画意!

——谨以此,献给我已逝的岁月,献给我儿时的伙伴,献给我所有的亲人!

又序

前几天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如今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已大多步入小康。但是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贫穷时期那饥饿的感觉。不要说是解放前,也不要说鸦片战争以后的战乱饥荒,那些事情离我们似乎太久远了。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些饥饿的经历,现在过了六十岁的人,应该还记忆犹新。可是,八〇后,九〇后,及至〇〇后,这几代年轻人,对他们来说,饥饿,饥荒,则是在书本上看到的故事了!浪费,奢侈,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他们也无法感同身受!我的这些小诗及附记,记录了那个时代我所亲历的真实生活。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读一下我的这些东西,能够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这样,也就够了!

一、搬家

上级忽来迁村令,

故里百家户室空。

乡邻扶老又携幼,

夜晚移居去河东。

附记:

1958年,我们村奉上级命令迁居河东西里村。正值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举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时代。还记的当时夜里我们搬家的情况,父亲抱着熟睡的我,经过东河大坝的时候,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把做饭的铁锅掉到了坝下,铁锅摔下石坝丁丁当当的声音把我惊醒了。

二、狗舔碾

空村静寂阒无言,

惊闻街头什声喧。

蹑脚壮胆向前看,

原是白狗舔碾盘。

附记:

搬家并村以后,有一个夜晚,村里的民兵队长回老家。空村寂然,四街静阒。当他走至十字街口,那里有一盘石碾,突然听到从石碾那里传出“呱哒呱哒”的声音。他虽然胆子大,可也大吃一惊。壮着胆子向前,定睛细看,原来是一个白狗在舔碾盘。

三、大炼钢铁

处处铁炉吐烟云,

车流滚滚路成尘。

是秋乡村禾稼稔,

次春徽州饿死人。

附记:

当时举国开展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动员,全民参与。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土高炉遍地。有甚者,把一个山沟截出一段,建成一个大炼钢炉,塞了木柴煤炭铁矿石,点燃炼铁,结果可想而知!路上,男女老幼,运矿石的,运废铁的,运柴运煤的,人流,车流,高炉浓烟滚滚,路上尘土飞扬,尘土之厚,都没过了脚面。

青壮年都去大炼钢铁了,农村收庄稼的,就只剩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了。那年农业丰产,记得地瓜长的很大。但是没有及时收获,地瓜有的就冻在了地里,有的刨出来,不能运回家里,就堆进墓穴烂掉了……当时地瓜是主粮。这样子,直接导致了以后几年的饥荒。所谓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即是指此。第二年春天,人们都在地里挖冻了的红薯,晒干了磨面蒸窝窝头。我父母亲大姐,他们挖了好多,自己吃不了,就用这些晒的红薯干换了十几根盖房子用的檩条。还记得当时的童谣:鼓足干劲,烂红薯味,力争上游,烂红薯头……,光着光腚打腚肫,挨饿不是一个人……几年的饥荒,有好多饿死的人。记得我村高立秋,吃多了槐树叶子,吃的浑身皮肤都是黄色,肚子很大,人们都叫他“黄肿烂”,最后死于水鼓病。我姥娘家在安徽,听说她们那边饥荒更厉害,有饿死的人。我的母亲挂念着她的母亲,就把姥娘接来了我们家。

四、吃食堂

户不生火吃食堂,

烟囱无尘缸无粮。

笼屉馍屑童争抢,

榆皮南瓜分外香。

附记:

六〇年前后,上级强制推行集体食堂。每个生产队一个食堂,不允许任何人自己在家做饭。记得我们几个小朋友,每到食堂馒头出笼的时候,都围在蒸笼边上,等炊事员起了馒头,就去争抢沾在笼屉上的馒头皮。那时吃食紧张,粮食不够吃,人们就掺和着吃树皮树叶,在所有能吃的树皮树叶里,榆树皮榆树叶算是最好吃的。后来政策改变,食堂就解散了。

五、打乌麦

寒食春风青黄隔,

去秋薯叶尚有些①。

儿童田垅寻乌麦,

乞者拖棍持破钵。

注①  :青黄不接。青,青苗;黄,成熟的庄稼。那时人们都储

存红薯叶,蒸菜窝窝,做菜豆腐吃。

附记:

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记得过年写春联,横批好多都是写“度过春荒”。人们大多以薯叶,薯秧,糠稗为食。

乌麦,是麦苗因染小麦条锈病变黑形成的。儿童们放学后,都趴在村边麦地里,沿着麦垅仔细搜寻带着黑色斑纹的麦苗,叫作打乌麦,乌麦可以吃,吃起来有一点面面甜甜的感觉。

那时讨饭的特别多,每到吃饭的时候,讨饭的一个接一个。最多时,一顿饭功夫,得打发四五起。还记得——我亲眼所见,有一个讨饭的来我们家,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的鸡食盆子,见里面有鸡食——不过是一些红薯皮拌着谷糠,他奔过去,抓起来就往嘴里塞!母亲赶紧去拿了一个菜窝窝给他。常记得母亲说过“狼恶虎恶不如饿恶”!真是如此!

六、金线河

金线绕村流水长,

岸生短榆夜苍茫。

老父晚来提瓦罐,

沿河逐树捉瞎创。

附记:

故乡村子三面环河,名金线河——我们叫东河,南河等。东河岸边好多野生矮榆,形成沿河灌木丛,蓊郁茂密。夏天夜晚,村民多在岸边乘凉。记得父亲提着瓦罐捉瞎创子(俗名,即金龟子),捉得多了,去掉头翅,用盐腌后油烹,也是美味。

七、密植小麦

密植小麦细如草,

早起收割着棉袄。

镰长麦矮不堪用,

一穗三粒也不少。

附记:

六十年代,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强制推广作物密植。但当时条件不充分,没有水,没有化肥,耕作技术也跟不上。原来种植小麦,是用原始的两腿耧播种,每亩用种只二十多斤。改为畦播后,一亩地用种一百多斤。麦秆细如牛毛,麦穗极小,每穗多者只有两三个粒,种子都收不回来。割麦子时,无法用镰刀。那年我们那里,每人只分了九斤小麦,这些就是一年的细粮!

八、浮夸风

猪满圈来牛满栏,

地瓜片子顶屋檐。

卫星大胆吹上天,

小麦亩产二十万。

附记:

大跃进时代,浮夸风盛行。许多不切实际的数字、目标都出现了。但欲速则不达。凡事都有自己的规律,违背规律,必然是事与愿违。

九、大会战

木兰罗成穆桂英,

老年队伍名黄忠。

战天斗地激情燃,

遍地彩旗舞迎风。

附记:

大跃进时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战天斗地,重整河山。人们迸发出来极大的热情。那个时候,社员按照性别,年龄,组成不同的突击队,年轻女子组成花木兰队,中年妇女组成穆桂英队,老年妇女是佘太君队;青年男子名罗成队,老年男子则是黄忠队……各队之间开展夺红旗、插白旗的比赛——胜出者奖励红旗,落后者则被插白旗。

跃进公社举红旗,

激情海填山亦移。

昼夜万人大会战,

正是跑步共产时。

附记:

人民公社时代,一大二公的优越和力量充分得到了体现。好多事情都是在那个时代完成的。大运动式的植树造林,使祖国大地好多濯濯童山披上了绿装。鱼鳞坑,就是人民群众在植树造林运动中的一个创造。人们在山石上凿出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坑,然后运了土填在这些石坑里,栽上松树柏树,这些坑都呈鱼鳞状排列,所以得名鱼鳞坑。在那些人上不去的悬崖峭壁,就把松柏树种子放在泥巴团里,扔到那些石头隙缝里,有的就可以发芽生根,慢慢地长成了大树。许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星罗棋布的大大小小的水库,许多都建成于那个时代!还有许多铁路公路等等,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人民公社功不可没!

(2018年初秋于济南,整理于2019年10月)

【作者简介】历程(男),山东省肥城市人,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