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琐谈“冬至”

 埂溪书楼 2020-12-20

阅读(629) 回复(3)  2020-12-20 06:42:39 赞(3) 快速回复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冬至如年”。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到了。“三候”是:蚯蚓结,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角解,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水泉动,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农谚“冬至始数九”,是说“九九”从冬至日开始计数,为“数九”的第一天。

冬至日白天最短。有谚语曰:“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谚语“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饺子夏至面”,说的是我国北方冬至日的饮食习俗。

这一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形同如今的饺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取名叫“驱寒矫耳汤”,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日,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

吃饺子的原因,还有贺冬、迎新的意思。

我国北方北方地区还有冬至日宰羊、吃馄饨的习俗,同吃饺子习俗渊源一样。羊肉又是冬季很好的滋补食品。

冬至民俗,在历史上还有,1.祈福,《周礼春官·神仕》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2.贺冬,《后汉书礼仪》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3.祭祀,唐、宋时期,皇帝在这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冀县志》载,“冬至日祀祖先,亲友相拜,贺如正旦仪。”4.签协议,《冀县志》载,解放前,此日为雇主与雇工签协议、村塾学董与教员协定聘仪的日子。

冬至后,到小寒、大寒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因此,人们都应注意养生,防寒保暖,防止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