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功越高死时越痛苦?杜心五死前身子缩短20厘米,弟子:在散功

 tjboyue 2020-12-20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一开始诞生于战场上的杀敌技巧。楚武王曾经说:“武者,止戈为武。”深刻诠释了中国武术或者说中国兵法的真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兵法是武术的宏观化;武术是兵法的微观化,本质上都是富国强兵(强身健体),声东击西,以逸待劳,出其不意而已。

武功越高死时越痛苦?杜心五死前身子缩短20厘米,弟子:在散功

不过,由于金庸等一批武侠小说的出现,中国武术渐渐地变得神秘化,另一方面也变得文艺化,它从一种战场搏击术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衍生出许多神秘的概念出来。比如,在金庸小说的《天龙八部》里面,就有让人散功的说法,让人怀疑:武功越高的人死时越痛苦?杜心五“短了”20厘米,弟子:他在散功。

《天龙八部》里面关于散功的过程主要在乔峰的结拜兄弟虚竹的相关情节上,虚竹莫名其妙得了一个“便宜师傅”,他的师傅为了把毕生绝学都传给自己的徒弟,直接将一身功力传给了他。这也算是一种“散功”了,不过,这种说法大约是比较迷信的,如果功力可以这样随随便便的传出去,习武之人还谈什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呢?

武功越高死时越痛苦?杜心五死前身子缩短20厘米,弟子:在散功

不过,这也让人们对于散功变得愈加的好奇,因为“散功”并不是只有金庸的文学小说当中有说到,近代武术学家杜心五就曾经经历过散功的过程。传说为了减少习武之人一生所造的杀孽,所以在生前必须把一生功力全部散掉,以方便自己能够好好的去死,所以内家功夫大多数都是要散功的。

杜心五是湖南省慈利县人,生于1869年,正值天下大乱的晚清时期。不过,他的家境还是不错的,颇有财力,他的父亲本来打算送他去考取功名的。而他本人也熟读四书五经,才思敏捷,是一位非常有可能考中功名的潜力股。不过,同时他也特别爱好武术,所以他白天读书,晚上习武,想要做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可惜,天不遂人意,一场变故,让他彻底放弃了考取功名的希望:他的父亲被洋人用枪打穿了大腿。可是官府根本不敢处置洋人,他家里还是比较有些社会地位的人,官府尚且不敢为之去管理洋人,何况其他普通老百姓呢?事实上正是如此,杜心五在当时目睹了太多的洋人传教士迫害中国人的惨剧,心里愤愤不已。儒家的曾子曾经说到:

武功越高死时越痛苦?杜心五死前身子缩短20厘米,弟子:在散功

“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作为一个儒家子弟,遭遇了这样的仇恨,心怀着这样的愤怒,他决定:不再考取功名,专心致志地学习武艺,为父亲和天下被洋人欺辱的老百姓报仇。他在自己的练功房内写上八个大字:练成武艺,誓杀洋鬼。以此来激励自己。他先后向武术家严克、于虎、徐矮师学习武艺,尤其是自然门的徐矮师交给他许多绝技。

杜心五就这样专心致志的学武,后在渔浦书院学习,逐渐成长。由于他既是一个武人,又其实是一个文人出身,使得他在后面逐渐接触了各方各面的朋友。他曾经做过镖局的镖师,又当过清朝宫廷保镖,但是都觉得不能实现自己打败洋人的目的,最终又去日本学习,并在东京打败日本武术大师,获得柔道比赛的冠军,使得日本人震惊。

武功越高死时越痛苦?杜心五死前身子缩短20厘米,弟子:在散功

在日本期间,他的思想也渐渐的变得开阔,并最终加入了同盟会,深信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真正的打败洋人。后来他曾多次保护孙中山,给了许多清朝派来的刺客深刻的教训,使得他武学大师的名声名扬中国。而保皇党梁启超曾经在公共场所演讲宣传要拥护清朝的统治,直接被杜心五用纸包的花生投击在讲台上的梁启超,吓得梁启超抱头鼠窜。

作为一名爱国武术家,杜心五后来加入了辛亥革命的洪流,为推翻清朝贡献了一份不可获取的力量。这位天下扬名的武术家结局也非常好,一直活到了1953年,享年84岁,据传在打坐当中安然去世。不过,他去世之后,他的弟子宣称他的身体“短了”20厘米,这正是他“散功”的结果。

武功越高死时越痛苦?杜心五死前身子缩短20厘米,弟子:在散功

不过,这样的说法是他的弟子说出来的,未必可靠;而且人年老之后身体由于水分的萎缩和机能的萎缩,确实会变矮、变瘦。这是任何人都有的情况,所以短了20厘米也不算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人。何况杜心五一生为国家出力,保护民族英雄,杀死祸害民族英雄的坏人,这是真正造福千秋万代的功德,哪里能够算什么杀孽呢?所以也不需要用散功来缓解杀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