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茶好,还是蒸茶好?

 小陈茶事 2020-12-21

 《1》

当学生的时候,村姑陈最怕的就是做选择题。

明明很多答案,看起来A也可以,B也合适,但偏偏就只能二选一让你选。

最后绞尽脑汁,还是选了一个错误的。

很崩溃。

比如,

近些年来,煮茶的时候,也会遇上一个困扰。

尤其一到煮茶的季节,这种纠结更盛。

本来煮一壶陈年白茶或者老白茶,一室茶香,衬着案着的佛手和柚子,配着一小碟子腰果,一碟子红枣糕,翻一本老杜的诗集,或者老白的传记,多么惬意的一个周末。

然而,自从蒸茶器这种家伙被人发明出来之后(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位大侠可以留个言么?),这种选择困难症犯了的茶友,会把村姑陈的手机轰炸到没电。

真怀念没有蒸茶器的那些年,比如大宋朝,唐朝,汉朝,那时候只有锅,只有釜,水沸了把茶叶往锅里一扔,完事。多么方便。

因为没有多余的选择,所以,不纠结。

这样真好。

《2》

纠结煮茶还是蒸茶的茶友,通常是比较财务自由的,生活得很悠闲的那一类。

因为有时间,才会在煮茶这件事情上,有闲情雅致,有精雕细琢的心情,把简单的一个煮茶,玩出花样来。

三代以上富裕人家始知食。

像村姑陈这种忙到要飞起来的升斗小民,从来不纠结这些细枝末节。

譬如问我:汤圆要不要雕花?

我的回答肯定是:如果雕了会更好吃,那就雕。否则,何必浪费时间去做没价值的事?

然而,每个人人生阶段不同,思考的东西和出发点总是不一样的。

也就由得茶友们纠结去了。

在煮茶与蒸茶之间犹豫不决的茶友,留言总是相似的:村姑,请教一下,是煮茶好还是蒸茶好?

“欧,当然是煮茶。”我本能的给出答案。

“为什么?”茶友通常也会问个究竟。

“因为.......”每每发到这里,就发不下去了,需要解释的东西太多太多,而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并且,不是一个茶友在问,如果每个人来问,都解释一遍,那这个工作量也太巨大了一点点。

于是决定还是写文章来说一说吧。

尽量说清楚说明白。

让大家看清楚利弊,自己去选择。

《3》

煮茶比较节省时间,蒸茶比较浪费时间。

煮茶,很简单。

在这数九寒天,气温低,先烧一壶400毫升左右的水,烧开,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5分钟。

如果是夏天,一壶水烧开的时间还会更短。

水烧开之后,便可以投入茶叶。茶叶是事先用秤称好的。2.5克干茶(400毫升水的投茶量)。

茶叶投入不超过一分钟,就可以关掉火。

让壶中的茶汤在炉子上略微平静一会儿,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2分钟,这同时也可以让茶汤稍稍晾凉一点。

等茶汤已经风平浪静了,就可以倒出来了。

从壶中倒入公道杯中。

再等两分钟,公道杯中的茶汤基本上达到可以入口的温度,就可以美美地享受一杯香浓淳滑的好白茶了。

细数一下,从开火,到茶汤可以入口,整个煮茶的时长,最长只需要10分钟,就能喝到茶汤。

而蒸茶,就不一样了。

蒸茶是冷水投茶。

准备500毫升的水(因为蒸茶容易蒸发掉水分,所以要比较煮茶多掺一些水),倒进蒸茶壶。

称5克干茶,投入蒸茶壶(蒸茶比煮茶需要的茶叶量更多)。

然后开火。

等水沸,同样大约是3-5分钟。

但是,煮茶的水沸是终点,而蒸茶的水沸,只是个开始。

水沸之后,蒸汽大量涌入茶叶当中,逐渐浸润茶叶,让茶叶的气孔打开,往外释放内质。

这个蒸茶的过程是缓慢的

等到一壶水,从纯净白,变化为鹅黄,再变化为橙黄,达到可以入口的程度,大约需要25分钟左右的时间

跟煮茶的10分钟左右相比,蒸茶,无疑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


《4》

煮茶省茶叶,蒸茶浪费茶叶。煮茶省电,蒸茶费电。

煮茶,400毫升的水,配2.5克干茶。

这个水量,是3-4个人喝的水量。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招待朋友,一桌人坐下来,只要2.5克干茶,就能喝一个下午。

蒸茶,500毫升的水,需要配5克的干茶。

这个水量,同样也是3-4个人喝的水量。

相比煮茶,蒸茶的投茶量,却增加了一半.... 

同样是一桌人喝茶,蒸茶却比煮茶,要多花掉一半的茶叶。

这笔帐应该没人算过。细细一算,多不合算呀。

人家一块老白茶饼,煮茶能煮140壶。但到了蒸茶那里,只能蒸70壶。

对比一下,还是煮茶划算呢。

在用电量这方面,也是煮茶更胜一筹。

煮茶,需要的电力,只是一壶水烧开的那几分钟的电。

而蒸茶需要的电力,大约要半小时左右,那是一壶茶蒸好的时间。

几分钟的电,和半小时左右的电,差距还是挺大的。

一次两次,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天长日久下来,电费上的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用电可能也费不了多少钱,毕竟喝茶的群体当中,不乏财大气粗之辈。

然而,另外还有一个损耗,就不得不令人考虑了。

那就是,煮茶不费炉,蒸茶炉子损耗大。

煮茶只用几分钟的时间,炉子的使用时间短。

而蒸茶所用的时间较长,炉子的使用时间长。

无形中,蒸茶对煮茶的电陶炉的损耗更大,蒸茶所用的那只电陶炉,折旧率更高。

《5》

煮茶与蒸茶,其实出来的茶汤,口味并没有太大变化。

好好的喝茶,为什么要分成蒸与煮两种方式来进行,也只是一小部分茶友喜欢不走寻常路程,而折腾出来的小游戏罢了。

有时间有闲情的茶友,不妨去做一次对比,对比煮茶与蒸茶的异同,敦优敦劣,再来决定是蒸是煮。

而于村姑陈这种实用主义者而言,用最少的时间,办成一件事,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从这点出发,我大多数时候,会选择煮茶。

当然,少数时间,也会选择蒸茶。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心情大好,有鲜花好友美食相伴,有悠闲的心情与大把的时间,那就蒸一壶茶,聊一回天。

即使等到话已投机,茶才蒸好,也不妨事。

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不就是用来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的吗?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20年,小陈茶事“白茶春茶笔记”

完结篇:这一年,太姥山的改变

第36篇:今年白茶总体产量如何?

第35篇:水润万物,雨生百谷,谷雨茶归来

第34篇:太姥山高山茶园的鸟语花香,不想下山了

第33篇:天气对今年白茶的品质有什么影响?

第32篇:春茶季,村姑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第31篇:春茶季,我犯了一种病,看到白茶就想采

第30篇:直播选茶,一天试了30多款毛茶!

第29篇:在茶园写稿是种什么感受?

第28篇:亲民冠军春寿眉来啦

第27篇:没有烘干的白茶有什么特征?

第26篇:太姥山版《石头记》

第25篇:春茶季的一天(内含彩蛋故事)

第24篇:今年春白茶品质有哪些变化?

第23篇:茶农的鸟枪换炮

第22篇:白茶里的花香,来自茶园边上的野花吗?

第21篇:那明星般的清明白牡丹

第20篇:疯狂的古树茶

第19篇:几张图教你分清白牡丹的等级

第18篇:特级、一级、二级白牡丹的区别

第17篇:为什么白牡丹比牡丹王更招人喜爱

第16篇:下雨天,试毛茶正当时

第15篇:白毫银针进入尾期,白牡丹正式出场

第14篇:春茶季,茶山上的那些过客们

第13篇:春茶季,太姥山高山上的雾

第12篇:捉急,春白茶还在采就急着催上市

第11篇:缘何牡丹王成为新茶友的挚爱

第10篇:半山已经采牡丹王,山顶还在采银针

第9篇:茶农们的笑脸

第8篇:茶界出名的套路

第7篇:福鼎茶农的未来之路

第6篇:春茶季伊始,茶农一天赚多少钱?

第5篇:白毫银针里的中庸之道

第4篇:试毛茶是一场与饥饿的战斗

第3篇:日光萎凋了两天的毛茶白毫银针什么滋味?

第2篇:白茶里头采的都是米针么?非也!

第1篇:喜大普奔,太姥山的白茶开始少量采摘了!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