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位于偏远地区的武昌起义,为何会导致清政府的全面崩溃呢?

 历史龙元阁 2020-12-21

清朝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十月十日,新军第八营的几位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经过彻夜奋战,清政府在武昌的统治宣告失败。次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月12日,清政府在隆裕太后的操持下宣布清帝溥仪退位,而清朝也自此正式吹响了灭亡的号角。

这里或许会有很多朋友表示不理解,因为武昌距离清政府的都城北京有近乎千里之遥,而且武昌也不算什么军事重镇。不仅如此,清政府的核心高层甚至无一人阵亡或被俘,那么武昌起义又为何会直接导致四个月后的清政府灭亡呢?

其实笔者个人在上学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也非常好奇,毕竟武昌距离清政府的统治核心确实太过遥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历史的学习,笔者也是逐渐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历史细节。因而,现在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有了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家不介意,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并回顾一下当年的那段峥嵘岁月。

其一,清朝皇室的尊严扫地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后,京城正式沦陷。而在京城沦陷的当天,慈禧太后便带着光绪皇帝及一众清朝皇亲贵族逃往西安。如果说京城沦陷皇帝逃命还不算什么,那么随着火烧圆明园以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朝皇室的尊严与颜面则彻底被西方列强踩在了脚底。

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大家或许都听说过的历史事件,即“东南互保”条约的签订。这份条约相信大家都听过,但都不太了解,因为它确实比较复杂,比较繁琐。说得直白些就是,清政府在慈禧太后的操控下,向西方列强宣战后,南方的大部分省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便同时和西方列强签订停战条约,并声称清政府的宣战指令是被义和团等叛乱分子矫诏了,所以他们不肯听从。

这份条约如果站在百姓和官员的角度上,那确实是保护了南方省份的经济和民生。但如果站在清朝统治者的角度上,则无异于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因为这宣告了,清政府对于南方的控制力已经彻底丧失。虽然他们看似还是在清政府的属下,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不听从征服命令,放在其他时期绝对是诛九族的大罪)。

这里笔者再说一个笑话,当年慈禧太后往西安“西狩”的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所以并没有带太多的兵马和侍从。而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现状,即逃亡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护皇室的权威(也没有时间,因为他们不敢停下)。

根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慈禧太后在逃亡的路上,遇到过不少民间百姓和巡查士兵,但因为急着赶路所以并没有理会他们。但同时,这些巡查的士兵和百姓也没有靠近或跪拜他们,只是远远 地看着慈禧一行人离开,而且还是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仿佛在看笑话似的(放在其他时候,也是诛九族的大罪)。

其二,丧失了统治基础

在1911年以前,清政府已经和诸多列强签订了超过十条以上的不平等条约,而这其中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最为出名。根据这两款条约的规定,清政府起码要在未来的十年内,向各国列强奉上超过8亿两以上的白银,而当时清朝的人口数还不到四亿五千万,算下来每人都得还2两以上。

这里大家可能对2两没有什么概念,笔者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的城市区域,一家三口的全年日常收入不会超过5两,而且是少吃少喝的情况下。同时因为这两款条约的签订,我国彻底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换句话说,当时能欺负普通百姓的除了清朝的官员之外,还得再加一个洋人,而且是各国的洋人。

如果说丧失了民间的统治基础还不算坏到最后一步,那么丧失了军方的统治基础就彻底宣告了清政府的末日。清政府曾在慈禧太后的介入下,一共编练了超过16万的新军及十万以上的巡防营等。这些新军主要集中在京城附近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型城市,至于巡防营则各省各区都有。

然而这些由清政府斥巨资打造出来的新军和巡防营,却因为编练者为开明的西方人,管理者为愤怒的汉民族。所以他们在成型之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清政府,甚至直接成为了后来众多革命者的发源地(八国联军侵华时,京城附近的新军就按兵不动,没有增援)。

最后,关于偏远地区的武昌起义,为何会导致清政府的全面崩溃这个问题,笔者个人有这样两个看法。第一个是清朝皇室的尊严扫地,第二个是丧失了统治基础。因为有了这两点,所以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各地才都掀起了声援甚至响应的热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股热潮,才成功地导致了清政府的全面崩溃。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