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豆豆的智囊团 2017-08-28

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笔战争赔款,总额达 4.5 亿两白银,当时中国的人口恰好是 4.5 亿,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个说法,认为这是列强按中国“人均一两”的标准确定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赔偿额的确定是反复“精算”和谋划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1900 年是农历庚子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等 8个国家组成联军以武力侵占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仓皇逃往西安,为保住权位,慈禧太后命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与列强进行和谈。1900 年 10 月,李鸿章来到已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北京,被列强安排在东城区金鱼胡同的贤良寺居住。此时的北京,名义上归大清国管辖的地方只 有 2处,一处是这里,一处是奕劻的庆亲王府。

各国驻华公使不断开会,商讨如何向清政府要价,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提出须惩办所谓“祸首”,也就是那些仇洋的中国官员,有的提出在北京设立一支永久性的驻军,有的提出必须让清政府拆除大沽炮台,并在天津至北京间设立多处军事据点。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提出,必须让清政府狠狠地赔上一笔,赔得越多越好,当时出兵的是 8 个国家,但讨论赔款时却一下子来了 14 个国家的代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等 6个国家声称自己也有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受害国”,也要求赔偿。

这时候的清政府已经完全丧失了任何与列强讨价还价的能力,慈禧太后指示李鸿章尽快与列强达成协议,以便“圣驾”能够返京。

列强完全可以来个“狮子大张口”,反正要多少清政府就得答应多少,但这也取决于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清政府的赔偿能力。

关于这一点,英、法等国最清楚,因为他们不止一次跟清朝政府有过这方面的交易,知道数额太大并不切实际。

但德、俄等国不这么认为,他们提出可以让清政府去贷款,但这项建议又遭到了英、法、美等国的反对,因为当时在中国的最重要几家外国银行和财团不是英国的就是法国、美国的,。

英国提出了“分期摊还”的方案,先定总额,之后分摊到各年,让清政府慢慢还,但该方案又遭到日本的反对,日本刚刚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为此要向日本赔偿 2.3 亿两,这笔钱还没有还完,日本担心新的赔款方案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

争来争去,英国提出的方案占了上风,因为这照顾了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既可以保证清政府有还款的能力,又能保证从清政府那里获得最多的赔款。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确定了赔款的方式,下面就是确定赔偿数额了,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太多清政府一样拿不出来,而要少了又“便宜”了中国人。

这时北京及周边地区都在列强占领之下,各国也不着急,着急的倒是清政府,恨不得列强们马上报个数来,自己照单全收。但列强这一回倒是很“认真”,不把账弄清楚不结束,英国人赫德的介入起到了关键作用。

罗伯特·赫德历任粤海关副税务司、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同治三年(1864 年)被清政府加按察使衔,正三品。

赫德不仅是清政府海关的总负责人,而且是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搜集清政府经济、财政方面的信息,对有关情况一清二楚。为了确定各国关切的赔款数额问题,他一连撰写了 4 份报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测算。

赫德首先通报了他所掌握的清政府的“家底”,据他提供的确切数字,清政府最新财年的岁入是 8820 万两,而岁出是 10112 万两,在岁出中有 2400 万两是“借款开支”,即偿还之前的赔款和借款,其他费用都属于基本支出,已减无可减,清政府的财政面临了严重的赤字,且没有任何现金储备。

赫德的报告让各国空欢喜一场,敢情没钱可赔了?

赫德说,先别急,还有别的办法。根据赫德的测算,清政府每年的实际税收不到 1 亿两,4 亿多人口每人每年仅负担 2 钱多一点儿,这个税负水平比一般国家都要低,甚至比日本还低,中国可以增税,但数额要进行限制。

赫德建议,清政府可以通过向百姓增税来额外获得一笔税款,按照当时的水平,这笔钱只要不超过 2000 万两中国就可以承受,用这笔钱专门来偿付新的战争赔款。

在大清的官场上赫德是个风云人物,清朝官员普遍认为赫德能力很强,尤其在税务建设方面是中国人远不能及的。恭亲王奕言斤常称赫德为“我们的赫德”,李鸿章、郭嵩焘等洋务派对赫德给予赞誉,慈禧太后对他也较满意,亲自接见。赫德作为清政府聘用的官员,理应维护中国的利益,但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站在了自己国家的一边。

在赫德一步步推导下,最终的赔款数字被锁定为 4.5 亿两,这笔钱分39 年付清,期间每年按 4.5%收取利息。这笔巨款分给了 14 个国家,几乎所有国家对于所获得的赔款数都感到满意,因为这不仅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所谓损失,更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美国不是八国联军的主力,原来打算只要能分 100 万两就够了,结果分得了3200 万两。正在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而苦于没有资金的俄国分得 1.3 亿两,俄国外长拉姆斯道夫掩饰不住内心兴奋地说这是该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笔战争赔款,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庚子赔款的协议达成已是 1901 年 9月的事了,距李鸿章到北京与各国谈判已近一年,这一年都在谈判,谈得最多的就是赔款问题,为了确定最终的数字,列强几乎替清政府算了一年的账。

所以庚子赔款绝不是列强按中国“人均一两”而拍头脑给出的,“4.5 亿两”和“4.5亿人”只是巧合。

从 1902 年起,中国人要拿出相当于协议签订时全国年财政收入约四分之一的钱支付战争赔款,这笔钱通过加税的方式最终将分摊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国要用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去偿还这笔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经过 30 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有了一定起色,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由之前每年3000 多万两突破了 1 亿两大关,出现了所谓的“同光中兴”,不少中国人为之振奋,以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已经开始了。

然而庚子赔款又在经济上彻底打垮了清政府,《南京条约》的赔款是 2100 万银元,大约是清政府当时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赔款不足这个水平,如果说清政府的财政体系尚能勉强承受,那么墨迹未干的《马关条约》的2.3 亿两和此次庚子赔款的 4.5 亿两,再加上沉重的利息负担,将是清政府的财政所完全不能承受的,单从经济上说清政府把现在及未来已经输了个精光,从此再无振兴的可能。

这正是列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通过在北京驻军、在京津沿途设立军事据点,列强把清政府牢牢控制了起来,使之成为替自己“收钱”的代理人,不仅振兴成为空谈,而且中国也彻底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