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后大清迅速灭亡的原因,中国的千年财富怎么被洗劫空的?

 新用户88267667 2023-01-22 发布于云南

甲午战争是一场让清朝真正走向灭亡的战争,它也是让中国人民走向深渊的一场战争。

清朝的晚期,在甲午战争之前,不论是内战还是外战,都没有让大清伤元气。内战比如说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外战比如说鸦片战争,大清跟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这些都没有让大清真正的伤元气。大清拥有中国一千多年积累的财富,虽然朝廷看起来是赔了不少钱,但是民间的财富还是在的。

文章图片1

但是甲午战争这一战,真正的让清朝走向了崩溃。让清朝崩溃的不仅是战争的赔款,更是西方列强通过金融手段对中国民间财富的掠夺。按照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一场标准的金融战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甲午战争。

很多历史观点都说,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它有了更好的制度,迅速让日本崛起,打赢了战争。但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从1868年开始算,到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也只不过就26年的时间。

日本那么小的一个岛国,它既没有什么资源,明治维新之前它的经济还主要都是农业,怎么可能只用26年的时间就能发展出工业,怎么可能积累出足够大的跟大清开战的经济实力?

战争打的可是钱,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日本它怎么敢以小博大,它再疯狂再赌国运也得有基本的经济实力啊。那它的经济实力从哪来?只有一个来源,就是英国等列强!日本充当了英国的走狗,选择了被英国扶植。

当时世界的霸权是在英国人手里的,世界的主要战场也都是围绕着英俄争霸来的。英国它一贯使用的手段是什么?不是它自己直接打你,而是它去挑唆别的国家内战。比如说在最早的黑奴贸易里面,实际上英国并没有亲自动手去抓黑奴,而是通过挑拨黑人部落间的战争。

这两个部落真的愿意打仗吗?没人愿意打仗!但是英国它先选择的部落,如果不愿意去攻打其它部落,那么英国就会支持敌对部落。在这种情况下,受英国扶植的部落没有什么选择余地,这就是西方统治中采取的分而治之的策略。

又比如发生在中国西北的英国和俄国的博弈事件。阿古柏是英国的代理人,妥得璘是俄国的代理人,西北的战场实际上是英国的代理人和俄国的代理人在打仗。后来左宗棠去收复新疆的时候,实际上是大清在跟英国和俄国的代理人打仗。

在中国内陆,英国虽然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但是它一直都无法深入到内陆,它攫取不到中国最大的财富。英国虽然想在中国也找个代理人,但是它插不进去,因为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英国也支持过太平军,想通过太平军来搞中国内部的分裂。但是太平军进入到南京以后,它发展的实在不像样子,英国最终选择了清政府。也是在英国等西方国家支持下,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才消灭了太平军。在这之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集团才有了自己的军队,也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从这以后,慈禧的满清集团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也需要来平衡汉人集团的利益。

但这个时候,英国是插不进去的,英国想进一步攫取在中国的利益,它自己又太远,不想直接派军队过来,它只能选择在东亚扶持一个代理人,通过这个代理人来抢劫中国,这个代理人它选的就是日本。

日本当时既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又是一个没什么资源的国家,这是英国最佳的选择了。因为日本国内没什么资源,它又想扩张,唯一的途径就是去抢,所以英国就借钱给日本,让日本发展工业,扶植日本。当英国在东亚的代理人日本刚发展一点的时候,它就开始忍不住要开始抢邻居了,那抢谁呢,大清不敢碰只能先抢离它最近的朝鲜了。

1873年的时候,西乡隆盛等激进派提出了“征韩论”,它想先拿朝鲜下手。日本当时有一些留过洋的像大久保利通,在当时他们算是保守派,他们说不行,咱们现在实力还不够不能动手。请注意啊,保守派说的不是不抢而是现在不抢,需要攒够了实力以后再抢。但是激进派忍不住呀,说再不去外面抢,国内的矛盾就盖不住了。

日本的明治维新,它导致了大量的武士下岗,武士的铁饭碗没了,天天在国内闹事,甚至都要搞政变了。既然不能抢朝鲜,那就先去抢台湾练练手吧。

1874年日本发动了“征台之役”,也就是我们说的“牡丹社事件”。日本出动了将近6000人的军队,攻向台湾原住民,大清不能袖手旁观,李鸿章派了淮军最精锐的13个营6500人支援台湾。日本和清军开战了吗?并没有!因为清军来的时候,日本人水土不服,大量的士兵都得疟疾了。

根据史料记载,参与行动的日军和随行人员5990人,共回报了16409件患病记录,平均每人患病2.7次,因病死去的日本人是561名,比实际战死的日本人多出数十倍。

由于这场疟疾,日军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日本人慌了,怎么办?当然找爹啊!日本赶紧找到英国公使威妥玛,请求威妥玛居中调停。威妥玛强势介入进行调停,在英国的调停之下,中日签订了《北京专约》。其实这个时候,大清要是有清醒一点的人就能看出来了,英国是支持日本的。

这次的出兵,日本可以说是一点便宜都没占着,不仅死了600多人,而且还花了大量的军费。但是通过这次事件呢,大清和日本都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两国同时展开了海军的扩张。从1874年到1894年,这20年的时间是中国和日本军备竞赛的时间。

日本既然抢台湾没占到大清的便宜,那它就换个对手。1875年,日本就开始对朝鲜动手了,日本派出3艘战舰开往朝鲜西岸的江华岛,日本的战舰既没宣战也没挂国旗,直接就对岸上的朝鲜炮台开炮了。把朝鲜炮台打掉之后,日军登陆抢劫了当地的镇子,这个镇子叫永宗镇。

根据史料记载,永宗镇一共60多户人家,被日本抢完只剩21户了。日本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抢完之后把3艘战船装满,然后就扬长而去了。这时候的朝鲜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谁抢了,因为日本它根本就没挂国旗。后来朝鲜知道是被日本抢了,怎么知道的呢,因为日本的神操作来了。

日本人回国之后,发布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对外公布说,他们的三艘军舰在执行测量任务的时候,朝鲜港口向它们开炮,他们被迫还击。日本就以此为借口,向朝鲜兴师问罪,让朝鲜对他们进行赔偿。日本公使威胁朝鲜说,如果不赔偿,日军将进攻汉城。朝鲜在日本的压力之下,被迫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这次的事件史称“江华岛事件”。

通过“江华岛事件”,日本成功的打开了朝鲜国门,获得了在朝鲜的贸易特权。从此,日本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朝鲜,朝鲜失去了独立发展工业的可能。日本也开始在朝鲜培养自己的势力,说白了就是培养朝奸,收买了很多亲日派的朝鲜官员。

日本本土工业发展起来以后,他们得往外卖呀,它也跟西方学想发财得做国际贸易。朝鲜的国门虽然被打开了,但是朝鲜市场太小,要想赚大钱还得往中国卖,中国的市场大。当时东亚最大的贸易市场在上海,但是日本的商品在上海完全没有竞争力,因为它们商品的价格比印度商品高。

日本在拿到了英国的贷款之后,采购了西方最先进的设备,它的生产效率变得很高,而且当时日本国内的劳动力也很廉价,所以日本生产的商品的出厂价是很低的,甚至比印度商品都低了30%到40%,那为什么最后它卖的价格却比印度高呢?因为它的商品进入到中国内陆的时候得加关税,加了关税之后,价钱就比印度高了。印度的商品可是挂了英国牌子的,英国在当时有各种特权。

日本人看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自己却赚不到钱也只能干眼红,它知道如果想进入中国市场,唯一的方法就是像英国一样靠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如果不能打开中国国门,日本的商品就没出路,商品卖不出去,日本借的英法那么多高利贷直接就能把它给逼死,所以日本不惜赌上国运也要向大清开战。

到了1894年,日本等了很久的机会终于来了,朝鲜发生了东学党之乱,东学党之乱就是朝鲜的农民暴动。日本在朝鲜获得了贸易特权,它把自己的商品和西方的商品向朝鲜倾销,用倾销赚来的钱囤积粮食,把粮食运回日本国内来解决国内问题。

这么一来,朝鲜国内的粮价就涨了,朝鲜人民的粮食就不够了,就发生了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为了镇压这次暴动,就请出宗主国大清来出兵,大清一出兵,日本也跟着出兵了。大清派出了2465人的军队,日本直接派出了8000人的军队。

朝鲜内部一看这事好像要闹大呀,朝鲜政府和东学党领袖感觉事态不妙,商量商量以后,他们内部就和解了。他们和解之后,按理来说应该就没事了,朝鲜请求大清撤兵大清是同意了,但是日本不撤。

日本等这个机会可是等了很久了,它找了个借口说要帮助朝鲜“改革内政”,朝鲜当然不干,日本就动手了。日军直接攻入朝鲜王宫,推翻了原来的闵妃政权,扶植了亲日派的大院君政权,然后日本就操纵朝鲜的新政权,跟大清断交到了。

这个时候,李鸿章才反应过来不对劲,赶紧向朝鲜增兵。大清往朝鲜运兵的船租的是英国的商船高升号,同时北洋海军派出了广乙号和济远号来护航。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向大清的运兵船动手了,日本不宣而战也就是偷袭,结果是广乙号受伤搁浅,济远号逃脱,高升号被击沈,高升号上面的1200名大清陆军也几乎全部葬身海底。高升号可是英国的商船,在得知高升号被日本击沉以后,李鸿章认为既然日本击沉了挂着英国国旗的船,它必然会遭到英国的报复。

然而事态的发展,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日本只用一个简单的道歉,就获得了英国的原谅。这时候的李鸿章,他就是再怎么后知后觉,也应该看出来英国是偏向日本的了吧。如果李鸿章看懂了当时的日本只不过是英国的代理人,估计他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误判了。因为在开战前期,李鸿章非常寄希望于英国等列强出面调停。李鸿章坚持遵守所谓的国际公约,他主张退让,主张不打第一枪,他认为这样做就可以博得英美等国的好感,从而有利于调停。

但是日本的背后本来就是英国在操纵,他们能真的调停才怪。李鸿章的误判,导致甲午战争中的各种失利,然后就是海上战场和陆地战场两个战场同时开战,大清惨败,最后李鸿章就坐船去日本签了《马关条约》。

为什么说日本是西方等列强的代理人呢?所有的真相从《马关条约》里面都能看出来。这场战争最大的获利者是谁?日本肯定是获利了,但是最大的获利者是英国等西方列强。很多人都知道《马关条约》里面的赔款条约,赔款金额是2.3亿两白银,但是一般不知道大清是怎么偿还这2.3亿两白银的。真正让大清彻底崩溃的不是这2.3亿两战争赔款,而是西方列强借此发动的金融战争。西方列强要求大清赔付的2.3亿两白银,不允许通过白银支付,必须通过英镑支付!

通过英镑支付,清政府就需要用白银去兑换英镑,需要兑换这么大量的英镑,英镑的汇率肯定升值。以前是3两银子换1英镑,现在变成了6两银子,甚至7两银子换1英镑,所以英国通过金融手段直接就赚了比日本人赚的还多。

而且关于赔款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求大清必须在3年内结清。大清哪有那么多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西方列强的银行借款。1895年,清政府跟俄法两国签订了《四厘借款合同》,借款4亿法郎;1896年,清政府跟英德两国签订了《英德借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1898年,清政府再次跟英德两国签订了《英德续借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

这三笔借款,清政府一共要支付的各种手续费和利息成本就是4亿两,所以这场战争日本得到了2.3亿两赔款,大清却赔出了将近10亿两白银。

英国等西方列强通过金融手段,直接就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而日本得到的赔款也是英镑,英国要求日本把这笔款项存入英国银行,日本人用这个钱作为发行日元的储备金,所以英国又在金融上控制了日本。

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也还不知道什么是金融掠夺,对西方的金融体系也一无所知。英镑对白银升值,代表的可是人家可以用更少的钱买你国家更多的东西,卖给你的东西也可以换你更多的白银。

有专家计算过,中国在赔款时用白银换英镑导致英镑对白银升值两倍。而由于大量的白银外流,导致中国国内的白银短缺,老百姓又需要用三倍的铜钱才能换来同样的白银,中国国内的老百姓交易用的可是铜钱,所以西方列强在中国买东西只需要付以前1/6的钱,就是说在这之后,中国所有的出口都是在被掠夺。中国民间积累了一千多年的财富,就在十几年的时间,被西方列强用金融手段全部都给掠夺了。

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后,大清迅速崩溃,走向灭亡,中国也从世界最富的国家变成了最穷的国家,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后来的日俄战争,也是同样的逻辑,俄国刚修了西伯利亚铁路,日本就动手了。英国借给日本十几亿两白银供应日本打仗,看起来是日俄战争,实际上还是英俄争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