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埔县茶阳镇塔坑村:古老祠堂,红色印记

 忆茶阳风物 2020-12-21

古老祠堂,红色印记

文/曹达福

阳春三月,柚花飘香。塔坑村古老祠堂迎来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黎会长等领导大家到太宁村、恋墩村先后参观了大埔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义训堂”、八驳桥、排头坝古街道、“红军之父”朱德曾经住过的地方、“石上盘龙”景点、特色古民居“竹林第”、曹托生烈士故居“光復堂”和红色革命旧址曹氏祠堂“纯嘏堂”。
 

当行到排头坝古街道上,看到鹅卵石路面两边的百年老店铺,遥想当时的热闹非凡……朱德和陈毅等领导,曾安排在上街头的永泰昌烟丝店住过。在那里筹备军粮,发动周边村民参加革命,建立了强大的队伍。
 

行到古榕树下,看到古榕依石盘绕,六条主枝像腾飞的巨龙,翱翔而生。村委会门口停车场停满了小车。此时让我想起:悠悠岁月好风光,小靖祥和奔小康。锦绣繁荣梳翠色,深情石鼓佑村庄。
 


当我们沿着乡道慢慢前行,微风吹来柚花清香扑鼻,傍边的小溪水清澈明亮,绿水青山山花烂漫,走过一座广福桥便到了“纯嘏堂”。祠堂是聚集宗族文化的地方,具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而“纯嘏堂”更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北斗壮图长袖篇,石门官道金丰连。红色旌旗生杜鹃,小靖峰火此燎原。由于塔坑地理位置的优势,村东与福建永定东洋交接,有一红色古驿道(曾称小靖官道)。在土地革命时期,塔坑是太宁乡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的成立之地。
 


1930年夏,红四军及闽西红军出击粤北。同年6月在上级带领下,太宁第二次成立苏维埃政权。府址就在“纯嘏堂”,曹存芳任主席。成立赤卫队,曹托生任队长。太宁乡苏维埃政府发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红军、捐献钱粮寒衣等。特派曹开振等赤卫队员送往西河汶水坑红军驻军之地。
塔坑村是我党在闽粤边境的重要战略村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张鼎丞任主席)曾在“纯嘏堂”设交通站,曹彩欣任交通站站长。“纯嘏堂”天井内的石头铺设成圆形、光滑的石头表面似乎看到了很多红军在此开会、聚集、训练过,在此曾经彩旗飘飘,老党员在这宣誓入党。
 

塔坑村是闽粤边境革命活动的红色堡垒。闽粤边区党委领导同志方方、魏金水,永和埔县委及埔永梅县委领导同志张克昌、黎广可、饶练、饶良新、胡伟、江碧群等人,曾在塔坑村从事革命活动。闽西支队、粤东支队、永和埔独立大队、埔北基干连、埔北税收队、埔北武工队也曾驻扎塔坑。
 


塔坑村人民为了保卫领导和游击部队的安全,主动积极做好安置掩护、捐献钱粮,掩送情报等工作,大力支持并参加太宁自卫队。饶良新同志曾委任曹床修(曹长修)家为接头户。因此塔坑有“红色革命根据地”、“老苏区”之称。
据《大埔县志》等资料记载,太宁、恋墩村革命烈士有33人,其中恋墩村14人。14位烈士分别是曹松修、赖有华、曹开惠、曹加谋、曹启元、曹开端、朱壁双、曹存芳、曹托生、曹坎元、朱宜昌、赖文华、曹石史、赖龙华,其中朱壁双、曹托生两位烈士参加过长征。

2018年6月17日,在炎炎烈日下,“茶阳往事”喜好研究人文历史的王绍沪、饶超然、黄华欣老师,塔坑村曹立亮、曹良纯、曹云斌、连思伟和笔者共8人,上午先去体验红军曾经走过的石门坳古道,下午去拜访了耄耋阿伯曹俊铭。他健谈开朗,盛情款待。见证了他父亲曹定贤参加革命史的回忆录,保存百年的红色家书(手写记录本),记录了参加革命人员名单:曹开烈、曹仲祥、曹克昌、胡亚永、曹世让、曹秉儒、曹秉廉、曹良汀、曹团章、曹开艳、曹开卷、曹开振、曹振朴、曹振湘、沈富英、余岳英、曹均秀、曹善养、曹瑜超、曹开卷、曹开惠、曹松修、曹加谋等。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间,恋墩村有两位老红军曹秉儒与张甘隆,经民政部门认审为“失散红军”。
 
大爱传承世代昌,祠堂重建铸辉煌。鲜花四季山川美,红色家园种善良。纯嘏堂近年已重修,连长故里,辈辈荣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后辈心中。也永远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
 
注:资料出处于大埔网、闽粤边红色堡垒/塔坑村和曹定贤参加革命手写回忆录等。(2019.03.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