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厨房里的加油器,番薯

 为什么73 2020-12-21
自道生活馆 上海熙和堂中医门诊部 今天


图片

远道而来,番薯

番薯又名地瓜、甘薯、金薯、红苕等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因为是外国舶来之物,所以称为“番薯”。最早生长在美洲中部一带,通过西班牙人携带到菲律宾栽种。

番薯最早传入中国,是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由一位在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把番薯引进中国,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大力推广种植,甚至得到了当时官方的支持,于是番薯遍布于华夏大地,利益非常之广。

图片

市面常见的番薯有红皮、白皮二种,近些年以来,市面上又多了紫薯这个品种。
红皮的番薯心是黄色,甜度高而且软糯。白皮番薯的心是白色,味道比红皮的要淡一些。

番薯在种植的时候,只需要剪下一条藤茎,种植在土地上,无分别天南地北,不嫌弃土地贫瘠,能够遍地传生,枝叶繁盛。平时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管理种植,一亩地能盛产一千多斤,可谓是高产作物了。

在以往的社会,老百姓多种植番薯,把新鲜的番薯冲洗干净后,切成块状晒干,作为干粮长期储存,而充实仓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番薯可是充饥活命之物,特别是遇到天时不济,导致稻麦欠收的时候,番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作为重要粮食充饥,让人们渡过灾年。

各式变身,番薯

新鲜的番薯直接蒸熟,不加任何调味料便能食用,简单便捷,是现代都市懒人做法。

也可以将蒸熟的番薯,切块晒干,制作成红薯干,算得是不错的零食佳品。如果用木炭火煨熟,直待番薯表面溢出焦糖后,那个甜真是堪比蜂蜜。还可以跟大米、小米,一起煮成稀饭。

民间还会把新鲜的番薯碾碎成渣,用清水和匀后用纱布过滤,经过一夜,番薯粉便会沉淀在下来,然后再晒干后便是番薯淀粉,是红薯面条的主要材料,也作为烹饪菜肴时候的勾芡常用品。

或者用开水把番薯淀粉烫熟,制作成饼皮包裹各种馅料,蒸熟后外观晶莹剔透、口感软糯弹牙,就是常见的广式茶点。番薯的味道非常甘甜,所以中医称之为甘薯,甚至赞叹番薯有益人体的功效堪比山药。

给脾胃肠道加加油

番薯喜温,在光照充足情况下,叶子藤蔓长势茂盛,根块膨大,得夏火温煦之气而生长,所以外皮多红紫色,故《本草纲目拾遗》言及可:“暖胃”

不论瘠土良田培育,皆能吸收土中水气而结多实,肉多黄色,黄者脾土之色;味道甘甜,甘者脾土之味,具土性载物、生化、收成之性。所以主入脾,补中生化气血,则能补虚乏、益气力。后天之源充盈,先天肾阴亦能充足。

《本草纲目》云:“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同薯蓣。”《本草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

春分种植,于霜降前采收,根实成于秋季,且肥壮多汁而质润,富有金水之象,可润燥生津,肺大肠相表里,所以能通宿便。白乃肺金之色,白皮白肉者多感金气,《本草纲目拾遗》载: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 。而红皮黄肉者,则专于补中。

中医认为凡是甘味均能补脾,但是太甘又会阻滞脾胃的气机。番薯甜度高,不能一次食用过多,作为辅食或者茶点、零食那是非常不错的美味享受。如果脾胃湿气重阻,气滞而消化功能不好的体质,就要少吃番薯了,否则容易出现胀气、泛酸等情况。《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提到:“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控制好,当天糖摄入量的话,可以适当品尝番薯。冬天已经来临,在寒冷的天气里,大家运动量很少,而且吃的食物都比较厚腻,吃一点番薯,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体内的毒素以及油脂,让身体不油腻,轻松度过寒冬。


自道生活馆甄选

喝千岛湖水长大的小香薯干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富有青山绿水的淳安梓桐镇,那里正是天然无污染的一极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一流的生态环境资源:“千岛湖”所在地。

文章中的所有配图,都是实拍于淳安梓桐镇周围,那里的山山水水,和田间地头。这款小香薯是喝着千岛湖的泉水长大的,当地土质肥沃,由本地农家天然种植,细心培护。

在十月底的时候开始采挖,新鲜的小香薯外皮紫红,冲洗干净后,削去外皮,放入大蒸锅上,用柴火蒸至熟透,然后把红薯摊凉,切成块状,低火慢烘干燥,全程由农家手工制作加工而成。


因为地理环境的优越,加之在制作红薯干的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明胶、糖分、色素等,这款红薯干的甜度不是非常的甜腻,而是带着小香薯的自然
清甜和千岛湖泉水的甘甜。

蒸制烘焙后的红薯干,自然呈现出橙红色,透亮而有光泽,软硬适中,散发出一股板栗香、红薯香,吃进嘴里味道香甜而不腻,口感软糯无渣。

这是一款做给自己吃的农家产品,没有光亮的外衣,样子,颜色,到味道,都透着朴素,有的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属性,是我们自己熟知的一方水土,是看得见的制作流程。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