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支沟

 昼三夜二205 2020-12-21

支沟

《针灸穴名解》:

本穴在前膊外侧肉隙中。本经之气循而上行,本穴在尺桡二骨夹隙中,喻犹上肢之沟渠也,故名“支沟”,又名“飞虎”。以取穴手法而得名也。人张手量物,由大指尖至中指尖,名曰“一虎(口)”,以虎口中指向前跪屈,食指向前迈进一步,中指尖至食指尖,名为“一飞”。其处在腕节上三寸许,正当阳池穴向上一飞之处。因名“飞虎”。治热病汗不出、肩背痠重、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卒心痛、三焦火炽,产后血晕、胁肋痛等症。以其贯沏三焦,故其治症,较为复杂。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

《针灸大成》主治

主耳聋,浑浑焞焞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又治手臂不得屈伸。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陷中。手少阳脉所行为经火。
《中国针灸学》
在腕背横纹上三寸,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桡骨与尺骨之间,当指总伸肌的桡侧取之。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坐位。抬臂俯掌,从掌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4横指,在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按压有疼痛感,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支沟(经穴)
【别名】飞虎(《大成》)。
【位置】在腕后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甲乙》)
【取法】阳池穴上3寸,桡、尺两骨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 之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 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举例】《千金方》支沟、天窗、扶突、曲宾、灵道,主暴喑不能言;支沟、太溪、然谷,主心痛如锥刺,甚者手足寒至节不息者死。
《大成》胁肋疼痛,支沟、章门、外关。复刺后穴,行间(写肝经,治怒气)中封、期门 (治伤寒后胁痛)、阳陵泉;产后血晕不识人:支沟、三里、三阴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选摘】《图翼》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支沟(经穴)

【所属经脉】手少阳三焦经。

【体表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的中点。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

【临床主治】热病,便秘,胁肋疼痛,落枕,暴瘠,耳鸣,耳聋,肘臂疼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桡神经的分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

3.小指伸肌:位于指伸肌的内侧。该肌起自肱骨外上髁,肌腱移行为小指指背腱膜,由骨间后神经支配。

4.拇长伸肌:位于前臂后面的中部,指伸肌和小指伸肌的深面。该肌起自桡骨和尺骨中部的后面(肘肌和旋后肌止点的下方)和邻近的骨间膜,肌束斜向下外方移行为长腱,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后面,由骨间后神经支配。

5.骨间后动、静脉和神经:均位于进针部位的尺侧。桡神经深支在桡骨颈外侧穿旋后肌至前臂后面,改名为骨间后神经,然后在前臂后面浅、深层肌之间下行,支配前臂伸肌。骨间后动脉为骨间总动脉的分支。骨间后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该穴深面为前臂骨间膜。

若继续深刺,针尖可通过前臂骨间膜,透刺间使穴。

图片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等主编

手少阳三焦经巡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