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 马 河

 日月存心 2020-12-21

 

汉 马 河

        兖州北部有一条发源于宁阳县东部山区的汉马河。这条河是宁阳县中南部的一条主河,属淮河流域运河水系。流经葛石镇、乡饮乡,经曲阜、兖州注入洸府河,汇入南四湖和京杭大运河。

        汉马河上游多山丘,两岸多自然陡坡,下游系平原。逢较大降雨,径流形成快,洪峰下泄猛。属于典型的山区排洪河道。河槽宽60-80米。上游有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7座。

        清光绪十三年续修《宁阳县志》载:“汉马河初为二水:一名汉河,发源于凤凰山之阳蛤蟆石沟,西南流,经程家庄前折而西至葛石店村后。一名白马河,发源于凤凰山之阴天桥沟,西流至刘家庄北折而南。有杏山前麓之水南流至乱石崖村后注之。又有黑山头之水南流,经北庄至柳沟村前折而西南,与夹山沟水会,又经杨家庄东,至张家崖村西,南流与柳沟河会,至刘家庄北并入白马河。又有石峰山前麓石碡沟之水南来,至徐家洼村与之合流,至葛石店村北与汉河会,统名汉马河。西流溢出石涧,经涧西村折而东南,至石堆仍循故道。又有发于柴家庄东之柴家河,西流至葛石店村南。又有发于薯山(在龙山北)之凉水河西南流,经凉水洞,至东云冈村北。又有发于龙山西麓之富家河,西流经富家洼村,至东云冈村南,并入汉马河。汇而南,经杜家院村西。又有发源于曲阜陈家洼东石沟中之茅草河,西流经崇化村北,折而西,至张家楼村后与之会,入滋阳界。”

        清康熙十一年版《滋阳县志·山川》作“韩马河”,称其“水出无源”。今据周元英《滋阳县乡土志》卷四“山水”载称:“发源于宁阳县东北部凤凰山,初为二水,山之阳曰汉河,山之阴曰白马河。二水合流,故曰汉马河”。1989年版《兖州县地名志》载:“汉马河属洸府河流域。自后盛村流入兖州县,经谷村、漕河两乡入洸府河。全长42.7公里,本县内8.3公里,流域面积106平方公里。”

        从兖州、宁阳两地的资料上,汉马河的形成及其全貌使我们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此河古为汶河支流,解放前无固定河槽,每遇山洪暴发,水溢遍野,淹没农田;雨量少时则两岸干旱异常,流沙遍地;造成土质瘠薄,当地人民生活困难。从前在小厂村东有两支流水,一支穿村而过,西流里许折而西南;另一支从村南西流,至尚家庄村东会而为一。1955年在小厂村东将流入村内的河道口堵上,使其改道从村南西流。从官庄至蔡桥段,两边筑堤在尚家庄村南合拢,形成了一个四千多亩的滞洪区,实际就是个蓄水湖。最大滞洪量为149万立方米。滞洪区每年一淹,无法种庄稼,多植白腊、紫树槐,农民用以编筐打篓换点小钱。在尚家庄村南建有“泄水涵洞两孔,高宽各2米,东西长13米,河水由此西泄注入洸府河”。

        涵洞顶上东西两面皆以石砌坡,复土三米左右,与南北大堤等高。1971年笔者曾在原谷村公社蔡桥管区工作,管区驻尚家庄村南,离涵洞约半里之遥,夏天常去涵洞下沐浴、乘凉,因天旱水少,洞内水不及膝,清澈镇凉,冷风亦甚,稍顷便觉彻冷,不敢久留。涵洞西面顶端,有水泥作底刻成的十个繁体大字:“汉马河滞洪区泄水涵洞”,落款已忘记。字体行楷,苍劲有力,为名家所书。2017年春,笔者陪同杜心广会长、郭景华副会长等曾去涵洞处拍照摄像,方知涵洞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改建为两孔各宽2米,高4米的“汉马河滞洪区泄水闸”。闸门用电机启闭有专人管理。当时虽春干少雨但因有闸控水,导流河内尚有半槽水淙淙西泄。水是从龙湾店节制闸引来的泗河水。兖州北部贫水区的土地全靠引来的泗河水灌溉,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可稳定在1500斤以上。

        1955年建了滞洪区后,大水一过,小厂村南仍有三支自然冲击形成的流水影响交通。1977年在三处溪水上各建了一座两洞的滚水石桥。桥之间都是土筑的道路,洪水一来将路冲断,桥两头冲的反而更深。冲了修,修了冲,连续数年,桥被冲垮。上世纪九十年代兖州市对汉马河进行了根治,加宽、挖深了导流河,两岸大堤加宽加高,拯救出了滞洪区里的数千亩土地,经压沙改土,如今都成了可耕良田。导流河上,在官庄村、小厂村、罗店村建了三座正规的高大坚固的双车道大桥。即使是再有1957年、1964年那样的大水也可安然无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