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述雪山关

 古蔺同乡会 2020-12-21

题记:近日寒气袭人,冬至要到了,雪山关下雪了吗?这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翻越雪山关的时光……

  家乡赤水镇境内有一雄伟壮丽的山叫雪山关,海拔1900余米,为四川盆地南沿最高峰,因山顶年积雪时间长久而得名。也是古时川盐入黔滇、滇茶入川的必经之路,被称为盐茶古道 。

北寨门上,有对联一副。联语将雪山关与玉门关相提并论,对联云:
孤城万仞山,羌笛春风吹不度;八月即飞雪,玉门秋色拟平分。

明代四川状元、著名诗人杨升庵谪戍云南永昌卫,屡次途经雪山关,留有诗句:
雪山关,雪风起。十二月,断行旅。雾为箐,冰为台。马毛缩,鸟鸣哀。将军不再来,西路何时开。

此诗吟唱出雪山关的雄伟气势和翻越雪山关的艰辛!

  
   1916年1月,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恢复帝制,蔡锷率讨袁护国军行至雪山关时,与当时正在蔡锷部下任支队长的朱德合撰了一副著名对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清·李绿园(文学家) 咏《雪山关》如是说:
碧嶂青岩簇雪山,石垣高砌踞雄关。云遮六诏微茫外,水赴三巴指顾间。临眺堪添骚客兴,奔驰已疲旅人颜。无心最是挥锄叟,冠盖往来若等闲。

  人生中,雪山关与自己有一段不解之缘!

  上世纪七十年代,整个古蔺县只有五间中学,第三中学在摩尼(区镇府所在地),离家乡赤水河六十里路。我们读高中,不像今天通过考试来选拔,而是由公社、街道、学校组成招生办来推荐,全区限招一个班,仅四十几人。

  我和哥是孪生兄弟,名额有限,两个人中只推荐了我。通知后,哥在一边抹眼泪,全家人心里都十分难受。母亲说,老二、老三,你们能够做的是,一个在家找书来自学,一个在学校认真听课,星期六放学回家交流学习。

  于是,每个周末回家翻越雪山关便成了我的常事。至今四十年前雪山关的景色,翻越雪山关的故事仍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印象深刻的是入学那个冬天第一次过雪山关 (雪山关在家与学校之间,离家十来里地,离学校四十多里地)!

  星期六早上,走出寝室,啊哟,好大一场冰雪!整个校园白茫茫一片,树上,屋顶上,操场上都结满了冰凌,哈口气,脸上一层白雾,手脚僵得痛。有几个女同学去伙食团打热水洗脸还摔了跟斗,瓷盆被摔去多远。
  下午四点半放学时,天空仍飘飞着雪花。家、校之间六十里山区公路,每天上午仅有一趟毕节跑泸州过路班车通过,谁能赶上趟呢?周末同学结伴回家通常都是步行。
  冬天天气短,冰天雪地气候寒冷,赶着回家仅是呆上一晚,这样的天气,谁还愿意回家呢?!还好,有云云儿的同学与我结伴同行。

  从学校出发,路上积的是桐油凌,十分滑,我们少有抄近路,多是沿着公路上汽车轮子压过冰凌的铁链印 ,一路快步慢跑, 经一碗水,黄陡坡,风水桥,苏家嘴等地,直奔关脚,心想着尽可能在天黑之前翻过雪山关。

到了关脚,我们气喘嘘嘘,头上冒着热气,在人家户栅栏边每人弄了一根黄荆棍便于上下山杵路,还将公路边道班用于汽车防滑堆放的糠壳装满书包,稍作停留后,从分销店旁登上了去雪山关口的石梯步!

关脚到山顶垇口是用石块铺就约两人宽的梯步,天晴时每块石头上会看到不少拐爬子印,足见先人们将川盐背到贵州路途的艰辛历程。

走走停停,一路上均未见有人从身边经过。面前,整条路都结上了冰凌,耳边风声呼呼,四周玉树琼枝,银装素裹。我们无心欣赏雪景,只是抓紧时间轮流将糠壳撤在路上试着脚艰难攀行,伴随着电线上冰凌被风刮落的簌簌声,整个路程平添了几分怯生生的神秘感。

爬上雪山关垇口,寒风刺骨,我们又累又饿。

天色渐渐暗下来,下行的路十分溜滑,真担心一不小心会摔下山坡,我们小心翼翼,杵着棍,深一脚浅一脚,踏着冰凌,走两步停一步,借助雪地反光探路前行,此时此景,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终于,我们看到了山腰背风处那两间瓦屋窗口闪烁的灯光,到了门口,打个招呼进屋向灶台口烤着火的两个老人讨了口茶水喝,烘过手,稍息了一下,要了两根葵花杆点上,摸索着继续赶路。

越往下走,雪逐渐减少,变成了小雨夹雪,不知不觉雪风扑面的感觉消失了!但裤子却被路边的树丫扫湿了,十分难受!到了臭水井,路两边还残存有少量积雪, 路渐渐宽了,紧张的心也就平复下来!

过了沙地,地面干干的,让人心情大爽,下到天关,看到北门,赤水河街上人家户漏出的灯光,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出了一口长气,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回到家,接过哥递来的热茶,烫了热水脚,端上母亲用豆豉炒的油炒饭,吃着酸菜大豆汤蘸煳海椒,觉得那是天底下最香的饭菜……

坐近书桌,翻开书页,兄弟碰头,一身疲惫荡然无存!

雪山关除了冬的严酷,还有春的妖娆。

傍晚时分,夕阳輝映,近处野花芬芳,馨人心扉,极目远眺,群山逶迤,茫茫苍苍,让人心胸开阔!

记得一次登上山顶,同乡罗汉泉大叔谈兴极隆,给我们五个同行的男女同学介绍雪山关,他说:"雪山关是这山的高"。有人纠正:"是南来第一雄关,这是蔡锷将军说的"!

几十年了,大多记不得家乡长辈各自的名字了,但雪山关却让我记得汉泉大叔,记住了乡情!

  四、五月份的雪山关也让人难以忘怀,那色泽鲜艳成熟了的大米泡,栽秧泡遍坡都是,十分诱人。躺在山坡上,嘴对硕果,左一口,右一口,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香味浓郁的味道真是不摆了,想起来总会让人回味无穷!

  俗话说,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不赏奇景,怎知其绝妙。登雪山关,让我心胸开阔,学会了积极、乐观、坚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责任心,在人生道路上一生受用!
 忘不了家乡赤水河,也忘不了雄伟壮丽的雪山关!

作者  | 何有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