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榜眼‖祝凤鸣,王建旗, 臧海英,窗户,阿喜,青小衣,见君,石英杰,李点,苏历铭

 凤凰诗刊 2020-12-21

1

祝凤鸣‖枫香驿

朝北的路通往京城

汗淋淋的马在这里更换

少年时我从未见过马

通过我们家乡的驿道

秋天来了  红色的叶子落满路面

枫香驿,在以往的幸福年代

稻田里捆扎干草的

农家姑娘

在一阵旋风过后

总是想象皇帝的模样

我的乡亲们都是穷人

孩子是穷人家的孩子

驿道一程又一程

没有一个人能走到底啊

夜色里飞驰而去的消息

都是官家的消息

随后是冬天,飘雪了

枫香驿便渐渐沉寂下去

在一片寒冷的白色里

很少听得见马蹄嗒嗒的声音

2

王建旗‖开榫的十四行

我小时候见过木匠,用凿子为圆木开榫

榫口小了用大凿子冲开,榫口开大了,必须用木楔子楔紧

我祖母的嫁妆用的是松树,我新房的木地板却选择了榆木

这个暗暗透风的口子我用双手都难以捂住

那一年,老木匠刚学会背诵“语录”:亲不亲阶级分

他却说成:“清不清阶级风”它们中间像是有一点缝隙,会长成两张皮,两棵树

分开睡,在大屋子的通铺上

睡到自然醒,活到自然死

我猜测,当年它们或许不属于同一片树林

但在地缘政治学里肯定属于一个阶级

即便结出的是不同的果实,但也是果实

即便形成的是不同的漏洞,但也是漏洞

就像水,无论从岩石下渗出,还是从冰挂上滴下,都一样

让我想起忘记关掉的水龙头,在厨房里腻腻歪歪地哭到天亮

3

臧海英‖楼下的声音

沉重,尖利

冲撞着地面

楼下的人在挪桌椅

也许是床

十分钟后,又往墙里钉钉子

……停下。又钉

我侧耳听着

这些类似于我每天干的活计

——在深夜

黑暗中,身体的地下室里

我钉钉子

挪桌椅

4

窗户‖他们像被自己遗忘了一样

雨下了一会儿

雾就遮住山顶的铁塔

然后缓缓覆盖下来

铁塔上的高压线

正通往孩子们居住的城市

但此时的雨水和雾

都不能中断眼前的一切

父亲站在院子切稻草

母亲坐在大棚里扎袋子

老黄狗眯着眼睛趴在地上

他们在山谷里种平菇十年如一日

他们像被自己遗忘了一样

5

阿喜‖我所爱的村庄之一月

我所爱的村庄

钟表无用

夜晚自己降临

羊群像白云散步人间

有无风经过山冈

都不要紧

反正荞麦和马铃薯

随时蠢蠢欲动

劳作一天的人们

如梵高笔下的肖像

围坐火塘

谈论雨水和收成

或者谈论起一次狩猎

惊险的场面

高潮跌出

最精彩的描述关于

一只哺乳的母兽

“啧啧啧,你不知道

当它护住它的幼崽

那双眼多么温柔!”

“……”

“噢,我们不会

从不会朝这样的眼睛

伸出猎手!‖

要知道,先祖永远

在头顶看着我们”

6

青小衣‖自画像

磨刀人在打磨一把老刀

满脸锈迹,刀刃上,只剩下半寸锋利

这把曾经崭新的刀,出鞘那一年

带着很多奢望,曾想一刀打下个太平盛世

刀在石头上发出快乐的尖叫

水从手指滴下来,舔着刚磨出来的新刃

磨刀人始终沉着脸,额头挂着汗珠子

只把浑身的力使在双臂上

锋刃废过几次之后,刀身越磨越薄

低头磨刀的人,一辈子也没有砍斫的机会

那些刀客,怀揣绝世刀谱,刀法出神入化

最后都退出江湖,隐身而居了

我神情恍惚,有时是那个磨刀人

有时是那把刀,有时是那块磨刀的石头

7

见君‖实话

我在说实话,

说到令人羞愧的虚假之处,

我瞬间闭上了眼睛。

我感到有一把尺子,

在丈量着我的身体,

那么冰凉,

那么凶蛮,

那么冷酷无情。

哦,我的尺码,

幸好,近似于那种

被装在套子里的本能。

我接着说实话,

我说到天亮起来,

说到烈火熊熊燃烧,

说到众人死里逃生。

哦,所有已经活过的经验,

悲伤得

像一个死者终于找到了他的自由。

8

石英杰‖峡谷

峡谷像细腰的美人,似睡非睡

身上半盖着薄薄的雾霭

她紧身的绿长裙

不知不觉被月光慢慢染成了银色 

顺流而下的小河宛若飘带

风刚开始吹,就忍不住飞了起来 

那声鸟鸣从哪里来?

仿佛让群山一下子退后了五里,十里,三十里

9

李点‖想把一首诗写成这样

我把草压低
是为了方便有人
来看我
我有爱并安详
始终
未受冷落
这和尘世的生活
基本一样

10

苏历铭‖喜鹊

 
喜鹊在光秃的树枝上扇动翅膀
没有驱赶走降临的黑夜
更大的黑暗瞬息覆盖城市的上空
我看不清自己的手指,树上还剩下
多少片枯叶
 
白色羽毛落成满地的雪
那些碎乱的鸟爪,惊恐地抓狂大地的寂静
刺骨的冷,蔓延一地
过往者竖起衣领,匆匆赶往光亮的地方
 
躲在窗帘后面
有人正在摇椅上读书,读十二月党人的流放
低沉的喊声迅即击破耳膜
感受到火炉里木炭的香味
和冲天的火光
 
关闭铁门时,一声闷响
惊飞喜鹊,它们携带剩余的羽毛
朝着黑暗的方向
仓皇飞远

『凤凰』诗刊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19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队伍: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