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神舟入韶山,告慰导师夙愿!

 振王府图书馆 2020-12-22

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因为我们地大物博!

山山水水中,人类文明和中华文脉延绵不绝,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一些名山大川早就举世闻名,而到了百年前,另一些默默无闻的山,因为人杰而山灵,知名度自然随之拔地而起!

例如我们今晚要说的韶山和井冈山,都是因为万年一出的伟大导师,曾经为中华崛起和复兴在那里生活、工作和战斗过,从而一举成名!

随着嫦娥五号胜利回家,神州十号返回舱抵达韶山,我们民生文旅编辑部开始持续推出中华崛起与山水人文系列,以山水与人物相融合的卫星视角,来再现百年以来中国如何实现逆袭改命,以及过程中苦难辉煌的奋斗与成功!

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我们的英雄航天员和返回舱一起,在九天之上度过7年前的那个夏至日。

之后,6月25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自动撤离天宫一号。随后,开展飞船绕飞等技术试验,我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取得成功。

6月26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的完成,意味着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官,并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

神舟飞船共有3个舱,分别是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其中只有返回舱能返回到地面。在飞船发射和返回时,航天员都在返回舱中。

返回舱侧面的圆形小窗是舷窗,航天员可透过舷窗观看宇宙景色、拍摄太空画面。顶上是舱门,航天员进出都是通过舱门。在返回舱的上部,还有两个较大的圆形开口,则是伞舱,降落时,降落伞会从伞舱中弹出、打开。

两天前返回舱在做好固定的基础上,还加上了防雨布、防护网两层安全措施,之后:

12月18日中午,载有“神十”返回舱的运输车缓缓驶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向湖南韶山出发。

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神十”返回舱,在今天,抵达韶山,将陈列在韶山导师纪念馆。

而前两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有关情况。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介绍,除了北京中科院天文台作为月壤主要存储点以外,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将作为异地灾备点,以告慰导师生前“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

嫦娥五号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

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规划走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成功,是中国航天人矢志不移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与奋进缩影,是统筹抗疫防疫和重大工程组织实施,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

采样的月球样品,即将入藏国家博物馆,进行展示和科普教研。

此外,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中国是否要搞载人登月?

按照目前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近地球轨道空间站建成,运行得非常好,再规划论证是否要进行载人登月。

不同于美国载人登月,我国的载人登月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服务于掌握地外天体的更多环境因素。

至于中国是否会把月球样品,分享给NASA,能不能合作,这取决于美国政府的态度。

如何研究采回的月球样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对采回的月球样品,会妥善存储,包括在韶山的异地灾备存储。

那韶山与导师而言,到底影响有多大呢?

导师能成功走在时代前端,成为国人的领袖,这与他的家乡是分不开的,即韶山。

“韶”取自“萧韶九成,有凤来仪”,是虞舜时期的乐名。

一万年以前,韶山附近已人类栖居,就算说有万年历史也不为过,虽然现在已经是都市化的模样,但韶山历史文化的印记仍然明显。

相传,在舜时期,韶山处于汉、苗交界地区,舜为将汉文化传入苗,于是南巡,在经过韶山的时候,被野蛮的苗人包围,但是舜没有选择动武,而选择让随从演奏韶乐,苗人被这美妙的音乐触动,和舜一起共舞,这便是韶山一词由来。

在舜的影响下,骨子里便有一股对“至善至美”,对艺术与和平的向往,由此衍生出一种向善爱美的韶山本土文化。

民俗沿袭,传统风尚舜南巡时所奏的韶乐也被韶山人民学习和传颂,流传到现在,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韶乐古代多为宫廷音乐,时代变迁,综合了一些现代元素,但仍然保持着古韵古风。

如今在韶山有一处韶乐宫,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这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史诗性乐舞,空灵婉转的韶乐让人感觉就像是回到了舜时期。                                                            

韶山集山、丘、岗、平原于一身,一眼望去,韶峰耸翠;在仙女茅庵处,晨钟暮鼓边,惊醒尘缘;离近古井,胭脂笑问为谁妆;惊石壁流泉,半点红尘飞不到。

另外,韶山八景还有石屋清风、塔岭晴霞、顿时成门、凤亭遗址四景。

向善爱美,本土最初的积淀导师,能够成功走在时代的前端,成为国人的领袖,这与他的家乡是分不开的,即韶山。今天冬至,简单介绍韶山后,要读首诗:

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冬云创作日期1962年12月26日(导师生日),在冬至后的第四天。旧说'冬至一阳生',所以诗中说'大地微微暖气吹',这比喻虽在冬至,大地并没有完全被寒流控制。

雪压冬云:

即冬云压雪,指雪稠云低的样子

暖气:指地热

罴:棕熊

冻死:是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大雪低压着冬云而雪花纷飞,万紫千红一瞬间全都凋谢。在那高天乌云滚滚寒流湍急的时刻,一丝暖气也会吹走着严冬。英雄豪杰面对虎豹熊罴,志不可改,气不可夺。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只会冻死那些软弱的苍蝇。

1962年冬,中国经历了3年特大灾荒。国外正鼓噪着一片反华叫嚣。表面上看似乎处在困难时期,正式隆冬的样子。软弱的人经受不住这种严峻的考验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则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导师在1962年写此诗时,正好是69岁生日,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 严寒的冬天在恣意横行(其实正值隆冬,属写实,但实景中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 作者再次抒发'无限风光在险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国际上各种反动派在咆哮反华。

诗一开始就形象地展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状况。头两句肃杀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虽是客观描写,却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反动派暂时不可一世。

接着三、四句使严峻局面微露春光。冬天湍急的寒流终会过去,冬天并非'穷阴杀节,急景雕年'。俗话说:'冬至一阳生'。也就是最寒冷的时刻,也正是阳气初萌的时刻。

犹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导师同样告诉了我们:'大地微微暖气吹'。正如导师最有名的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丝暖气也会最后吹走隆冬,迎来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又展早年英迈豪气。导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豺狼。这二句中的'虎豹'、'熊罴'都指反动派邪恶势力, 同时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谐调。

最后二行,导师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 象征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

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 根本就不怕严寒。导师在此诗中,化用古典文化中梅花的清高和孤洁的形象,抒发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

而'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导师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导师在这首诗中用了'虎豹'、'熊罴'两个意象指敌人,用'梅花'一个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个特色。

另外整首诗抒情的气势雷霆万钧,出入于无人之境,又一次体现出了诗作大气壮阔的特征。

诗成功地运用比喻、象征、对比的艺术手法。数种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达了导师的情感意志。

导师以'白絮'喻满天大雪,以低沉的'冬云'、纷飞的大雪、凋零的'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诗人所代表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历经磨难更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从于强权的国家和政党。

同时,险恶的环境对比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暗喻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一反一正,一丑一美,以反写正,以丑衬美,有效地加强了表达效果。

纵观全诗,我们不难发现整首诗抒情气势雷霆万钧,磅礴大气,体现了诗词遒劲伟美,气势壮阔的特征。

                                                       

接下来,才是今天的重点:导师在解放前经历的那些类似1962年冬至时的困境。

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上井冈,是中华改变国运的关键拐点

有了井冈山根据地,才能有朱毛会师,要说起这个会师其实还是挺有深意的,1927年时的导师,并没有立马拍板要到井冈山去,在很多机缘巧合助推下,才最终决定落地井冈山。

1927年初,导师还在湖南地区做农运考察,当时一个叫张琼的当地妇女会干部告诉导师说:“有这样的一个地方特别利于躲藏,当初她的表兄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的时候就是躲到井冈山去的。

虽然说山不太高,但是地势还是很险峻的,加上山高皇帝远的,反动派不会把触手涉及到那边,所以他表兄在井冈山躲过了一劫。若以后革命遇到危险,可到井冈山去呀。”

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导师当时心里就在想说,如果真的遇到革命挫折,或许真的可以到井冈山去。

后来八一南昌起义后,由于叶挺过于讲义气,没有听从劝告把蔡廷锴部夹在中间行军,蔡部突然变节,导致我们南昌起义兵力不足在汤坑失败,最后只剩了800多人。

同一时期导师秋收起义部队也一上手就失败,革命的果实不能眼看着轻易被摧毁,所以导师与其他非常年轻的领导层就紧急开会,想办法把我们剩余的武装力量进行转移。

只要革命的队伍还在,那就能够有打翻身仗了一天,就在这时,又一个团级干部向导师提起去井冈山,那里有我们的人。

这位就是王兴亚,他曾经当过北伐军的营长,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组织工农武装。

当时的王兴亚和在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同志有比较好的交情。

当时领导层正讨论秋收起义部队的转移问题,王兴亚同志则表示:“这有啥难的。

要不就到我两个把兄弟那儿去就行,我俩把兄弟常年在井冈山附近活动,那虽然山不高,但是位置显得险要,而且他俩对于那儿的地形熟悉,相互之间也有个照应。

敌人对于井冈山也不熟悉,所以在我们的主场,他们也断不能生出什么事端来,而且井冈山绵延几百里之长,咱要驻扎部队也方便。”

听者有心,导师来了精神,因为在此之前也已有人给他推荐过井冈山,现在再推荐井冈山,他当然是兴趣倍增,于是急询井冈山的情况,后来宋任穷又及时送来江西省委来信,就这样最终拍板将队伍转移到井冈山。

这样才有了与袁文才的大仓会晤。

因为,上井冈山落地生根太重要了,所以咱们今晚不妨就一次说透,上山原因可总结如下:

一是部队在江西莲花县城接到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信。根据中央布置,作为秋收暴动的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同时要受湘赣两省省委的领导,而且“入境随主”,到了哪个省的地面就得受哪个省委的节制。江西省委指示以导师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率工农革命军退到赣西宁冈去,那有我们党的组织和两支农民武装。

二是在秋收起义前,导师先后从水口山矿机械工人李少山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王兴亚的介绍中闻知井冈山。

这样的机缘起于1927年1月20日,当时导师由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监察委员戴述人和省农协特派员韩伟陪同,从湘潭来到衡阳进行农民运动考察。中共湘南区委书记陈佑魁赶来接待,为导师组织有各方人士参加的30多人座谈会。

会议快结束时,陈佑魁提出“请毛先生给我们介绍国内局势”。导师就开讲,介绍国内局势后,提出“上山”和投入军队中去的两条策略,并且说:“到时候局势要恶化,我是打算带人上山的,到江西的安源山去。”

这时,水口山矿机械工人李少山说江西有座山很好,叫金刚山(实际是井冈山),山上有几口井,他有一个表亲被迫逃到那里当锤子兵(即土匪),地主豪绅抓了好几年都没有抓到他。那地方山高林密,地势险恶。

以上资料的回忆者,是一位当时在场的女性,名叫张琼。张琼原名朱舜华,湖南汝城县人,毕业于省立衡阳女子第三师范。

朱舜华非常不简单,据说还是导师一生中介绍加入中共组织的第一位女性。导师到衡阳进行农民运动考察、召开座谈会的那天,朱舜华也参加了。还有另一说,刚才咱们已经提到过:张琼曾说是自己表哥错手杀人,被官府追捕,曾逃到井冈山避难成功。

时隔半年多后,秋收暴动前,导师在萍乡安源张家湾会议上又了解到井冈山的一些情况。

当时会议研究确定了各团的行动计划后,导师提出:如果起义失利的话,部队往哪里撤?

导师那时早已经具备了高瞻远瞩、未雨绸缪面的格局和智慧,但面对这严峻迫切而又不能不考虑的问题,与会者陷入了沉寂。

导师接着说,如果失败就往湘南走,而二团的团长王兴亚却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说:“要是打输了的话,就往井冈山那里跑。”这让导师想起了1月李少山的介绍,所以导师让王新亚详细的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

第三是最重要的因素:导师日趋成熟的“上山”思想!

他“马日事变”后,回湖南任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时,就提“上山、进湖”的斗争策略,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又进一步加以阐述。

他清楚地认知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要想积蓄力量以利再战,就得退出敌人长期占据的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而转到敌人鞭长莫及的农村区域,在那里武装割据先自保再图强。

1927年9月29日,工农革命军抵达永新县三湾村,在这里,导师对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编为一个团,独创地将支部建在连上。在这里,他主持前委会议,进一步研究如何进驻井冈。

当时袁文才的队伍驻扎在井冈山北麓的茅坪,王佐的队伍驻扎井冈山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两支队伍各有150多人60多支枪,互为犄角,互相配合。袁、王部队的人数虽不多,但在当地有相当的社会基础,许多群众拥护他们。

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必须首先做好争取袁、王二人的工作,得到他们支持。于是,导师立即提笔给袁文才写了一封信,托当地的老表李长俚叔侄给袁文才送去。                                                             

袁文才也想尽快探清工农革命军的虚实。四五天前他就得到消息,有支几千人的队伍自莲花向永新进发,有向宁冈开来的可能。袁文才还弄不清这是一支什么队伍,放心不下,除派人速去永新侦察外,还将部队从茅坪退到步云山。李长俚叔侄送来的信,无疑是袁文才急于想知道的,他连忙将信展开,那行云流水般的毛笔字映入眼帘:

文才、超清二同志如见: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自萍乡抵临永新三湾,拟不日转驻贵邑,此后在湘赣边陲诸县展开武装割据,建立农工政权,实施土地革命。此计划当否?希能共同议之。革命军日来于此加以整饬,翘望大驾抵临。专此奉达,不尽欲言。此颂大安!

                              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

                                         十月一日于三湾。

阅罢信,“毛泽东”这名字,袁文才觉得似曾在哪里听过,一时又想不起来。但工农革命军要驻扎井冈,事关重大,他立即把大小头领召集一起开会。会上,袁文才先将导师的来信念了一遍,会场顿时闹开了,先是军事教官陈慕平嚷道:“唉呀,是毛泽东来了,那就好了!”

“怎么,你认得毛泽东?”

袁文才及李筱甫、周桂春、谢角铭、袁丁珠等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

“我在武昌农讲所学习时,他是我的老师呀!”

陈慕平兴奋地说。接着他把在武昌农讲所学习的经历说了一番。

袁文才听得很兴奋,他手下的几个头领却议论纷纷,“大哥去三湾接头之事,恐怕还要从长计议,毛泽东的部队要是真上了山,一个桩上拴着两头牯牛,哪有不对角的?”

“自古以来,弱肉强食,叫化子赶走庙祝的事屡见不鲜,毛部有上千人,谁可担保他手下的人没有打歪主意的?”

谢角铭更忿忿地讲出明宣德年间王世彪“火并山寨”的历史“典故”,要大伙千万吸取教训。

早在井冈地区还没村外人迁入之前,在大小五井和下七一带地方,生活着四五千土著人。这些土著人身材矮小精悍,极有力气,走路爬山健步如飞。他们有一支300多人的队伍,扼守在各个隘口要道,防止外人的侵扰。

明宣德年间,朝廷派驻吉州府总兵王世彪谋反作乱,兵败后带600余残部逃到井冈山。王世彪带着重礼上山拜见土著人的头领,花言巧语,骗得了土著人首领的允许,率部进驻大井。不出3月,王世彪指挥队伍分几路同时行动,袭击土著人的武装。土著人为躲避这场浩劫,弃家逃往云南、贵州边陲山地。

众头领对工农革命军的怀疑,尤其是谢角铭以“典故”喻今,这便激怒了陈慕平,他为导师及他的部队抱不平:“毛泽东是党内很名气的人物,有‘农民运动之王’的称号,又是党中央委员(毛泽东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后补中央委员,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怎能把共产党比作王世彪?工农革命军是与豪绅阶级作对的,岂会做下这等事情?”

陈幕平一席话打动了已是共产党员的袁文才,但其他几个头领的话也不是没道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是去接头,还是不去接头……

袁文才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中。

陈慕平看出袁文才的矛盾心情,便自告奋勇地对袁文才说:“大哥,人家写信来请,不去怕是失礼了吧?不如这样,大哥去不方便的话,我愿替大哥去三湾与毛泽东会面,先探听个虚实再说。”

陈慕平的话正中袁文才下怀,于是他说:“这样也好,先让慕平去探听个虚实,再作定夺。”

并吩咐陈慕平约时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的龙超清一道去三湾。

这样经过大仓会晤,队伍终于能落地井冈山,后来我们都清楚,这确实是一个改变队伍命运的历史性重要决定。

朱毛会师:

湘南起义咱以后会专门详说,今晚暂且略过,先说会师,其实当时双方都是互相寻找,可惜那时没有微信,否则就不至于大费周章了。

井冈山经历1927年冬至日,深感兵单势孤,难以打破敌人团级以上的会剿,反复研究后,下了决心,去寻找朱德南昌起义余部:

“要不就让何长工同志去吧!”会上,导师掷地有声的说道。

其他领导人纷纷表示困惑:“为什么要让何长工同志参与这一次的重要任务呢?何长工同志虽然在我党担任要职,但是必竟参与文工活动比较多,这样的冒险行为要不要派一个更有经验的同志前去呢?”其他领导人说到。

导师笑了笑,回应道:“这个任务还非何长工非他莫属,早在18年我去北京留法预备班的时候,就已结识了何长工同志。他足智多谋,而且胆大心细,能言善辩的功夫也十分了得。

换做别人或许还没他一半的机警,加之这一次何长工同志也参与了很多秋收起义当中的重要任务,比如咱的军旗就是他和其余两位同志在修水(这里是民生文旅正准备筹备的一个大赛的关键节点)一夜之间赶制设计出来的。

而且在军队当中他也担任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他的才华我们都有目共睹,对于南下联络朱德和陈毅同志这样重要的任务,我觉得非何长工同志莫属。”

看着导师对于何长工同志的赞赏有加,高度的信赖,其他人也同意决定委派何长工同志作为这一次特殊行动的联络员,他作为沟通的桥梁去成功传达会师井冈山的信息。

何长工当时确实十分英勇,要知道那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势力是遍布全国的,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他们的魔爪之中。尤其当时朱德部到了山区便没了音讯,想要寻人也是非常痛苦。

何长工不怕危险多次进入广州一带,到处打听朱德同志的下落,可是多方打听却依旧无果。

何长工并不知道,当时为能够留存队伍实力,朱德同志早已化名为王恺,还把队伍隐藏起来,利用同学的关系,将队伍混到范石生队伍当中,所以何长工苦寻朱德而不果是必然的。

第一次无功而返,何长工却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又再一次的到达广州。

那会儿的广州起义刚刚失败,到处都是车马骚乱的人群,马蹄声、警车声不绝于耳,到处都是被摧毁的街道。

多方打听之后,终于找到一些眉目,他从敌军的口中得朱德部应该是在韶关一带,立马转向韶关一带寻找朱德,终于得见。

一路上风尘仆仆,方才见到朱德的他可谓相当激动,兴奋的告诉朱德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

井冈山地形险要,如果能够顺利再此会师合兵一处,那么将是革命征途中的重大胜利,因此希望朱德同志率领麾下部队赶紧前往井冈山。

朱德同表示非常感谢何长工不怕艰险找到他们并告知会师相关情况,于是召集队伍准备开赴井冈山。

由于井冈地形地势非常险要,会师之后成立的红四军力量很强,敌人想攻破五井并非易事,多次围剿都失败而终,而我们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随后历经暑期的八月失败,1928年那个冬至日的无奈(明天详细论述)以及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这样的挫折,原来微弱的力量逐渐汇聚起千千万万燃着的中华民族的烈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后来导师历经浮沉,又经历长征中的湘江惨败终于在冬至日后不久的遵义会议上,得以逆转乾坤胜利,通过会议决议,撤销了博古和李德的最高指挥权,导师又重新回到领导核心层。

会后,当普通红军战士听闻由导师重新来领导革命队伍时,大部分人在心中欢呼雀跃。

中共已不再是嗷嗷待哺的襁褓里的稚嫩孩童,新一届领导人如今已经学会自己独立分析处理事关生死的重大问题,能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实现自我纠错,这是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从此,导师的冬至日再无大的悬念,直到1962年,毛刘联盟出现难以挽回的裂痕……

打赏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