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之地 | 夏祥林:有一种爱叫妈妈喊你——烤烘笼

 香落尘外 2020-12-22

文:夏祥林  / 图:堆糖

你的耳朵听过没?川西坝子的数九民谣:一九、二九,腋下揣手,三九、四九……

小时候,烤过烘笼,没有觉得太冷。打霜下雪的天气,只要没事干,一般都愿意去灶房烧柴火,热和。条件差点的家庭,也要想方设法,事先准备好树棍竹杆之类的“块子材”作为燃料,以备不时之需!

农村人家,大抵都有这样的取暖用具,只是有多有少的数量区分而已。稍微宽裕的家庭,可以花钱买。拮据的家庭,除了瓦罐要买,外包装就自己编制,反正有的是时间,即使忙中偷闲,也能抽出功夫来编。

这样的瓦罐算比较精致的。一般人家都是没有上过釉的土瓦罐。就是吃饭用的碗,也比较粗糙,叫粗碗,或者干脆就叫土碗。上了釉质的,多数人家用不起。即使用得起,也不愿意多花一点钱,浪费。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不小心打烂了碗,那是要遭收拾的——很少有人小时候没有挨过大人的打,不论你是不是爹妈眼中的“乖娃娃”。

先取熄了明火的柴灰填个“半饱”,再把里面的柴灰用火钳子糊弄成地牯牛拱出的漏斗状,然后把没有散开的炭饼放在灰漏斗中间,最后再用柴灰覆盖整个台面,高度略低于瓦罐外上边沿即可,瓦罐中心可以凸起,只是不能太高。这样,一个能够使用的火炉就规矩了。

衣衫单薄的人,在冬天里,烘笼就如加热的棉衣棉裤,能给饥寒的人,带来快乐和希望!现在日子好过了,取暖的器具也鸟枪换大炮。热水葫芦,电热毯,取暖器,大型的,小器的,陶瓷的,金属材料的,复合材料的,一应俱全,只有没想到,没有办不到。

这样的火炉算比较精致的,反正我那时候没有见识过。不管有没有条件,有一条围腰就更加安嘚儿意了。书面语称围裙,用联接在围腰两侧的布带子捆在腰间。一手撩起围腰前摆,一手握起烘笼,然后放下围裙,两只手都用手腕背顶住烘笼上面的把手,十指抓捏前半竹笼上沿,手就取到暖了。坐的时候,可以置于两只脚之间,或者把鞋脱了(不脱也没关系,悉听尊便)两只脚掌轻踏于竹笼之上,那个暖和劲儿,简直不摆了。站立时,一般置烘笼于胯前小腹处,上下传热,全身都暖和。即便没有围腰摆裙,也要找出一件旧布之类的方毛巾搭盖在烘笼上,足够宽大的,连竹提把也遮盖了。略小片的,可以不用覆盖提把,只把下半截竹笼敷盖住就好,帮助持久保暖,防止热量散失。

小确幸的话,有比如今吃烧烤更开心的喜悦:可以从烘笼里用一种叫“皿子敲敲”的称手的工具敲出里面烘烤熟了的红苕、土豆,或者胡豆、花生之类的食物,大快朵颐!母亲的快乐老家,有我从不曾见过的“烘笼”。

今日“相见”,想说“可饮一杯”啊,因为我突然读懂了母亲曾经的思念,我也读出了自己的思念……

母亲,您现在安好吗?我现在特别想听您讲那些久远的故事,遥祝您喜乐平安。

相关链接:

“中原红木杯” 第二届浣花文学奖征文启事

作者简介

夏祥林

夏祥林,男,1965年生,成都金堂人,1987年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高级中学教师,金堂作协会员,一个痴谜的文学爱好者。

2017年起,有小说、诗歌、散文、随笔陆续刊登于山东齐鲁音像出版有限公司《中国微篇小说年度佳作2019》(版号:ISBN978-7-89382-231-5)、《大渡河文学·精短小说特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1840/G1)创刊号及第四期,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梦开始的地方》(书号:ISBN 978-7-89519-139-6),诗刊《山风》(2019年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金堂县委员会编辑《美丽金堂丛书·文化金堂》,金堂文联之《三江文艺》、《金堂文联》,金堂县作家协会会刊《金堂作协》,四川省散文学会金堂分会《大地文艺报》,《天府边城·五凤溪》报以及新媒体《文艺四川》,微信公众号@行脚成都等。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湛蓝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鱼的记忆。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