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杜甫看到孕育的春天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0-12-22

拈花梦游

北京晚报 | 2020年12月21日

  【原诗】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白话译文】

  到了年底,天时人事一天比一天繁忙紧张,

  极阴降临,一阳萌生,春天即将到来。

  刺绣的人将增添五彩丝线,

  用芦管吹灰可以测出气温转暖。

  岸边的柳树将舒展枝条,等待腊月,

  山中的梅花即将冲破寒冷绽放。

  此地的风云景物跟故乡差不了多少,

  儿子哎,来,把手中这杯酒干了。

  冬至

  自汉代以来,冬至就是大节,到了杜甫生活的唐朝,已经很盛行了,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要在这一天赶回家过节,皇家祭天,民间祭祖,晚辈敬拜父母尊长。北京人每年冬至宴饮,有吃饺子的习俗。

  从天象看,这一天太阳南行到极致,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视角看太阳高度最低,但冬至过后,太阳的直射点就要北移了,白天将会逐日增长。这种转折在古代诗人眼里充满隐喻,至少杜甫在《小至》里认为,坏日子到头了,好日子要来了。

  这种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在杜诗中是个另类。多数讲唐诗的书,会用“沉郁顿挫”四个字形容杜诗,但对《小至》不适用。《小至》一扫艰难苦恨愁病,显出老杜少有的愉快心情。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生活状况的确改善了,另一个原因,应该是这一时期他的诗艺登上了顶峰。

  人生足迹

  杜甫小时候日子过得不错,祖上好几代有人做官,远的不说,祖父杜审言在武后时代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做过奉天县令。

  杜甫参加过科考和制举,没被录取,在长安过起了“卖药都市,寄食友朋”的日子。42岁写了三篇《大礼赋》投延恩匦,得玄宗赏识,令待制集贤院,任命为河西尉,后改授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一家加入了流亡的队伍。途中被叛军俘获,后逃脱。

  长安收复后,杜甫任左拾遗,弃官远游,47岁入蜀,经亲友资助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朋友严武是成都主官,奏请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拉他入幕参谋。干了一年,又辞职了。几个月后,严武死了,杜甫听到成都有可能发生战乱的消息,决定离开草堂,于大历元年(766年)来到夔州,受到夔州都督柏茂林优待。

  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零八个月,都督交给他主管公田一百顷,杜甫另租了一些公田,还在附近买了四十亩果园,住所有五所,客堂附近养乌鸡上百只,家里有总管和仆人七个。

  杜甫客居夔州期间,四面八方的外省或边境都在打仗,夔州相对安静,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有这么一个安乐窝,杜甫快乐的心情可想而知了。杜甫遍游三峡名胜古迹,诗绪奔涌,创作了四百多首诗,其中有第一汉语律诗《登高》。《小至》这首诗也是这期间写的。

解读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首联总起,给全诗定下了基调。

  天时人事日相催,是说到了冬至,人事一天比一天繁忙紧张,这时的杜甫手下管不少人和田地,快到年底了嘛,各种总结账目,粮食收贮,来年计划,应酬往来(都督常找他出外骑马,游猎宴饮),那是一大堆事催逼着呢。

  冬至阳生春又来,前面说过天象,太阳的直射点就要北移了,古人认为到冬至那天阴气极盛,极盛自然转阳,新生一线阳气,春天即将到来。

  前两句紧扣“冬至”时令,咏叹阴阳变化,亮出向往春天的主题。

  颔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这个是直承“冬至”,用日常劳作的一个细节,刺绣添线,来描述白日变长的现象。白日变长,刺绣女工每天增加一根线的工作量。这个细节到了宋代还有不少文人继续使用,如阮阅《减字木兰花·冬至》:“尽道朝来添一线。”姜特立诗《冬至》:“未必暗添宫线永。”

  芦管吹灰,古人认为吹出来灰尘如果浮动不坠,就是一阳转生,气候开始变暖的迹象。

  颈联: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颈联分承了冬去春天的自然特征,呈现了希望的主题。从水岸景象看,柳树即将舒展枝条,等待腊月过去。从山中雪地景象看,梅花即将冲破冰雪的封锁,傲然绽放。

  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最后两句抒情作结,有把他乡认故乡的意思,说这里的云,这里的物产,跟我们家乡差不多呢,是不是有长居的打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到了冬至,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为了庆贺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有个地方安安心心过冬节,杜甫给儿子劝酒,儿子哎,把手中这杯酒干了吧。

  结局

  可惜好日子不长久。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听说夔州有可能发生战乱,决定出峡南行。

  他打算再去长安试试运气。李白离世有几年了,现在杜甫的诗艺独步天下,他在夔州写下的诗,积累了盛大的名声,按常理,他应该可以在朝中谋个好职位。实在不行,杜甫想最后回老家,落叶归根也不错。

  杜甫漂泊到湖南岳阳,住在船上。战乱中,在几个州县转来转去,到了耒阳,停在方田驿,一家五人没有吃的,耒阳县令聂某得知,派人送来牛肉白酒,才算没有饿死。他打算由耒阳折回岳阳,病死在驶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这种结局,恐怕是三年前杜甫在夔州写《小至》时,没有想到的。不过,没有那时的乐观,恐怕就没有很多写于夔州的佳作,至少这首《小至》,不会来到这个世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