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自己买了一堆有的没的的益智类玩具~

 果妈说教育 2020-12-22

群内妈妈半个月前就催我说让我准备点玩具团用于六一儿童节给小孩。 

但是因为自己对玩具不专业,只能用笨方法买了一堆我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回来让果果小朋友体验,然后再一个个挑选。 

结果,我买回来一堆有的没的,前两批收到的就桌子上堆得乱七八糟了,有些果果特别喜欢比如橡皮泥和地球仪,有些就特别无感,比如那个可可爱爱的用制作面点的橡皮泥机,以及一些我觉得特别益智的桌游,人家瞧也不瞧....

花个钱,真难!~

摒弃小娃不喜欢的,质量不太好的,价格太贵的,内容很一般的,又因为钱包有限,今天我们家能推荐的,就更不太多了。

详细介绍每一款的功能给你听!


01

人体探索科学实验盒子

Batbunny的人体探索科学实验盒子

这款人体科学实验盒子包含了1本人体科普原创绘本


以及7个透明袋子,袋子里装的都是实验中需要的材料。



里面的7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 1:“天天长跑的血液”
血液循环


通过针筒、管子、塑料阀搭建成可供红色色素水模拟血液循环的玩具,塑料阀能够控制红色液体(血液)的流动方向,针筒相当于心脏的左右心室。

将人体的血液循环具象在一个盒子里,简单易懂。

实验 2:“呼扇呼扇的肺”
肺是如何工作的?


肺部会不断吸进空气,排出浊气,让身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拉动底部的气球,瓶内的红色气球(肺)吸入空气变大,松手时恢复原始大小。

实验3:“心脏是个大水泵”
心脏是如何工作的?


组装一个听诊器,听诊器能够将声音放大,听听这个拳头大的小心脏,跳得多有节奏感。

实验4:“食物的冒险之旅”
食物是怎么变成粑粑的?


观察绿豆(食物)都经过哪些区域?都有什么变化?器官的位置在哪儿?

实验5 :“给牙齿洗白白”
学习正确的刷牙姿势

通过牙齿和牙刷模型,教孩子正确的刷牙姿势,让孩子给牙齿洗白白吧~

实验6:“拼出我们的骨骼”
认识人体骨骼


组装成的骨骼架子,用它摆出各种姿势吧,观察每一块骨骼的位置。

实验7:“肌肉是这样让我们运动的”
认识肌肉的工作原理


观察肌肉纸卡的变化,可以看到肌肉的伸缩。

实验8:“一层层看我们的身体”
认识身体的构造


这是一个4层的人体拼图,一层层拆开拼图,去看看我们的身体。

实验9:“我们的身体是电路”
人体可以导电


相比LED灯,人体的电阻更大,当手按住左侧铜箔和右侧三极管的时候,灯泡变亮。

实验10:“手指关节能有多灵活”


做一只你的“机械手”,动一动手指,让它听你的命令。

实验11:“侦查指纹”
像侦探一样采集指纹


就像DNA一样,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哪怕是双胞胎,也不完全一样,所以验证指纹也是警察叔叔常用的破案手段。指纹有纹理,通过一些方法,我们让原本看不见的指纹现形。

人的额头和头发上有很多的油脂手指粘到后,可以撒上指纹粉,用胶带记录下来。

实验12:“绘制指纹画”
用手指进行艺术创作


用你的小手指来做画吧,画螃蟹、小鸟、花儿……还有属于你的指纹树。

实验13:“克隆个手指试试”
制作自己的手指倒模


先用克隆粉做好模型腔,再用石膏粉做手指。

实验14:“记录指纹”
复制自己的指纹


如果把手按在印台上,能够看见指纹的纹路。

实验15:“寻找嫌疑人”
认识不同类型的指纹


指纹分为三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纹线的叫斗形纹;一边开口的叫箕形纹;像弓一样的叫弓形纹。把收集到的指纹校对,现场判断指纹是哪个“嫌疑人”的吧~

最后,盒子里面配了一本绘本,



这本绘本一共84页,讲述了人体的9个重要器官,每个器官的知识部分都是和刚才做过的实验一一对应的

这款科学实验盒子,总体挺好玩的,果果每天都要玩一两个,但是5岁以下的孩子,仍然没有办法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要家长陪伴, 更小的娃,估计得全程父母做实验,解释原理给孩子看。 


设计理念还可以,这个价格也算值了。



02

逻辑狗

儿童思维训

逻辑狗属于数学教具,不太算益智类玩具,但是在数学启蒙里面,它算是用比较好玩的方法对数学思维进行启蒙。 


它主要培养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包含了判断力、推理力、观察能力等等,需要孩子了解时间、空间、数字、群体、分类、顺序概念等。


每一套书,都配备了书+智力模板。 



玩法如下:


出智力模板,把圆钮全部移动到卡片的下方:

把学习卡插在卡槽中:

先看题目,不认识字的娃,可由父母给娃解释游戏玩法

例如这一页要求我们找出小朋友们没有穿好的衣服。

先看右上方的小朋友,她穿着浅蓝色的上衣,旁边的蓝色小点显示,和浅蓝色衣服对应的是蓝色的圆钮:


在右边找一找,有浅蓝色的衣服吗?

有了,就是这条浅蓝色的裤子。


把蓝色按钮移动到浅蓝色裤子旁边:

依次找到其他衣服,把各个颜色按钮移动到对应的位置:

做完后将卡片翻过来翻过来再插入卡槽,右边就是刚才题目的正确答案了。对对看,做对了没有呢?


对完正确答案后,答案页还有一个补充游戏可以做~这页是一个小小的连线游戏,让我们来连连看吧!


果果第一次接触逻辑狗时,快4岁,玩的不亦乐乎,2天就能刷一本,着迷地不行。 


慢慢在往后面做的过程中速度明显降了下来,最后一个10版幼升小做的时候,一天两三页最多。 


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做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速度问题,尽可能均衡,能一口气刷一本当然很好,但是大多数孩子的精力和吸收消化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每天做上几张卡片,能够每日坚持,反而能够更好的效果。 



03

大包装轻质粘土

2400g,能使劲造的大分量粘土

我们家里无限回购的是这种100g大包装的粘土,不管是立体造型,还是拿橡皮泥来画画,都不怕娃使劲造了。

【创意分享】艺术启蒙不只是画画画,带着娃我们一起脑洞大开!(内附资源)

第一次知道卡乐优是在某早教中心,觉着好用,特意问了牌子,回来查了成分,主要是由纯净水,天然色素,食用甘油,安全性有保证,之后就是经常回购了。

包装是独立双轨密封袋,用完放回不怕干,不变质。

24包,2400g,十分抗造。



04

一盒一主题的粘土盒子

我是小标题

除了上边那种大包装的粘土,刚开始玩橡皮泥的娃可以试试这种主题式的橡皮泥,

有时娃不知道捏啥,或者想捏啥却又不知道如何捏时,这种一盒一主题的就很方便了。

一个盒子一个主题(比如蛋糕,比如恐龙),每一个小盒子的盖子都画着相应的成型作品图案

包装盒上有每个主题的制作步骤图解,不认字的小朋友也能理解怎么完成一个作品~

恐龙迷,水果蛋糕,星空迷。。。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主题。

一盒30g,每盒果果扣扣索索的能捏2-3个,然后选一个最好看的让我们帮她保存好。

这款橡皮泥的成分也是非常讲究,用的是德国“巴斯夫”的膨胀淀粉和纯净水,纯植物色素,安全性有保证


05

恐龙水晶皂制作材料

蝙蝠兔儿童创意手工

很多家长都私下吐槽,教会孩子正确洗手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其实是让孩子主动爱上洗手。

让孩子自己制作香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这套手工材料套装中,不仅利用绘本解答肥皂的作用和原理,还配有超多的手工材料,让孩子在家就能制作出独一无二的肥皂~

自己做出来的肥皂,孩子会巴不得马上洗手看看肥皂有什么变化

这套水晶皂套装,包含了皂基1袋,甘油1瓶,香精2瓶,色素3瓶,搅拌棒1根,恐龙模具1套,礼品袋10个。

自用,送礼都非常合适。

制作肥皂最重要还要属皂基,这款原料皂基,用的都是上等皂基,不含荧光剂和酒精,孩子使用后不伤手还润肤~

整个制作过程,只需自备一个大碗和一个杯子,再配合盒子里的材料,就可以让孩子制作出"恐龙皂"~

        

06

北斗AR地球仪

智能金属地球仪,地理启蒙

刚拿到手这个地球仪,感觉“嗯,品质蛮好的,金属底座,很稳!”

That's all!就是个正常的品质好的普通地球仪

仔细看了操作说明书之后,手机扫描下载了下面这个软件。(每台地球仪激活码可以激活5次设备)

打开”AR地球探索“,点击添加地球,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界面。

对准地球仪托盘上贴着的二维码,就进入神奇的AR世界了!!!

这个时候就开始各种赞叹了!

简单给大家看几个模块,更多的内容可以自己探索哦~

太阳系模块

星球公转与自转,这个AR太阳系,一目了然,让孩子赞叹不已。

航天设备模块

我们年前放假的时候(当时还没疫情爆发),和娃一起去了国内某个航天基地,整个参观一言难尽,反而是这个AR展示让孩子对航天有了更具体地了解。

轻轻点一下人造卫星,相关信息轻松出现。

地球构造模块

如果孩子的思维可以飞跃宇宙,那么地球内部构造也非常值得孩子去探索,让孩子知道脚下的不单单只有钢筋泥土,还有更多不一样的构造。

作为大人,很多人可能知道地球是有分层的,但当孩子具体问起来,却不知道怎么回答。看了这个知识解析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地壳上,而地壳只是地球的最外层,里面还有上下地幔,外地核和内核。

动物世界模块

 除了孩子最喜欢的恐龙模块,地球仪还罗列了30多个国家代表性动物,蹦蹦跳跳的袋鼠,白白胖胖的大熊猫,孩子看到了一定会爱不释手。

世界建筑模块

包含20多个国家著名建筑,在家也能看名胜古迹。如果孩子们在度假时见过实物,再在地球仪上得到巩固肯定效果大增。

还有AR实景功能,彷佛身临其境。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宝藏功能,大家自己探索吧~

            

除了上述这些,我们之前有专门写过一篇桌游专场介绍,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那些由小孩评选出来的好玩又益智类的桌游们~

我们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提前六一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