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优秀的男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我的最爱洋芋 2020-12-22

民国在历史舞台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虽然它的存在犹如昙花一现,却因特殊的时代背景,诞生了无数名留青史、甚至影响过一个时代的人物。

有金戈铁马的地方军阀、有手腕强硬的政治精英,有倾国倾城的佳人名媛,更有享誉中外的风流才子。

而若提起民国才子,徐悲鸿定是绕不开的名字,因才华过人、成绩卓越,他被称为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并与张书旗、柳子谷并称画坛的“金陵三杰”。

然而,世人大多只知道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和围绕在他身边的绯闻,却不知从一介平民到一代大师,他走的有多艰难。

古人有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徐悲鸿就如此,他的人生是先苦后甜,他是真正的从泥沼里爬出来的人物。

出身贫苦

奋发向上的少年

1895年,因甲午海战失败,腐败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作为战败国,清政府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那一条条不平等的条款,不但粉碎了清朝统治者“天朝大国”的美梦,更加深了普通大众的苦难。

就在这一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私塾先生,熟诗文、善书法,还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画师,常应乡人之邀作画,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受父亲的影响,徐悲鸿在六岁的时候,就萌生了学画画的想法。不料,这个念想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父亲说:

“你应该好好读书,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所以必须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

年幼的徐悲鸿,只能暂时放下画画的梦想,开始专心读书。

转眼,徐悲鸿到了上学的年纪,当时兴办学校的风气盛行,不仅家境富裕的子弟上学读书,一些家境勉强的人,也都送子女上学,但因家境贫寒,徐悲鸿的上学梦破碎了。

好在父亲是私塾先生,亲自为儿子授课,在父亲辛勤的教导下,徐悲鸿九岁就读完了《诗》、《书》、《易》、《礼》、《四书》、《左传》。

有了一定的文学功底后,父亲开始教他画画,但因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导致老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人们温饱都成问题,哪里有雅兴买画。

父亲在镇上卖画已不能维持生计,只能起早贪很地种田,幼年的徐悲鸿也跟着父亲一起劳作,脚板上留下了一道一道的血红印子。

即便如此,徐悲鸿也未曾耽误学画画,只要有时间,他要么跑到户外去观察、去写生,要么留在家里临摹知名画家的名画。

纵然生活处处是血泪,前途一片渺茫,但徐悲鸿依然用奋发向上的姿态,走脚下的千沟万壑。

后来,家乡惨遭洪水,徐悲鸿又跟着父亲到处流浪,靠卖画为生。流浪的日子并不好过,不仅风餐露宿,偶尔还会忍受别人的冷眼。

懂事上进的徐悲鸿没有丝毫的抱怨,他不仅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还不断地摸索创造自己的风格,因看遍人间疾苦和不同的山水风景,他的画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到了十七岁时,徐悲鸿的绘画水平已传遍四乡,并接到了几所学校的聘书,日子虽然艰难,但总算看到了一丝光明。

苦难的出身,生活的不堪,非但没有压垮徐悲鸿,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注定会走出一条芳香四溢的康庄大道。

出身不够绚丽,并不是阻止你进步的借口,只要自己勇往直前,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身处绝望边缘

依然没有放弃希望

徐悲鸿的后半生是花团锦簇,但他的前半生却步步走在刀刃上。

他刚被聘为学校的画师不久,操劳一生的父亲就病倒了,微博的收入不但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要给父亲治病。

为了省钱,徐悲鸿就步行去授课,几所学校之间足足有五十华里的距离 ,他常常是午夜起床赶路,乘着月色回家。

可即便如此努力,还是没有救回父亲的命,夫亲去世时,家里一贫如洗,徐悲鸿只能放下尊严,借钱葬父。

父亲的去世,让徐悲鸿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往昔岁月在眼前一幕幕地重现,夜晚他躺在床上,一个人偷偷落泪。

虽然难过,但徐悲鸿还是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同时,他做了一个决定,孤身一人去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

人有时候就需要这样的魄力,敢于冲出眼前的一方天地,去外界闯荡,也许就会遇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1915年夏天,二十岁的徐悲鸿带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来到了不夜之城---上海。

原本动身前,他已经联系了熟人帮忙介绍工作,可到了指定学校,校长却说:“他看上去像个孩子,如何能工作呢?”

最终徐悲鸿流落在上海,找不到职业,从炎炎夏日到满是落叶的深秋,徐悲鸿都一直是无业游民。

身上仅有的一点钱也花完了,寒冷和讥饿包围着这个有梦想的青年,徐悲鸿踏着枯黄的落叶,徘徊在街头,心里感伤地想:“人生的道路为何这么艰难和狭窄呢?”

尽管来上海前,徐悲鸿想过未来也许会“凶多吉少”,但他万万没料到,谋一份职业竟然比登天还难。期间,他几次迎来希望,可希望最后又化为泡影。

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处挥洒,明明满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徐悲鸿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

流落上海的苦闷,找不到工作的烦恼,饥寒交迫的痛苦,把徐悲鸿折磨得精疲力竭。

最绝望的时候,他甚至想跳进黄浦江,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但就在他抬脚那一刻,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啊!”

任何时代,没有背景的人,若想实现梦想,扭转结局,都不会太顺遂,而最终成功的那个人,一定是强者。

徐悲鸿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选择继续往前走。

皇天不负有心人,苦心作画的徐悲鸿,终于在无数次被拒绝和无数次的失望后等到了机会,有人主动来买他的画,虽然收入还不高,但温饱问题解决了,他终于可以踏实画画了。

靠着一丝信念,靠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徐悲鸿熬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他的画画之路越走越辽阔。

拜伦曾说:“逆境时,人靠希望得救。”

一个真正有骨气的人,是不会被眼前的挫折打败的,哪怕逆风行驶,哪怕身处绝望,也不会轻易和生活妥协。

因为他明白,你若不放弃希望,困难早晚会成为手下败将,等待你的也定会是一路高歌。

对自己要求苛刻的人

注定有所作为

温饱问解决后,徐悲鸿又迎来了新的机会。

一次偶然,徐悲鸿看到上海震旦大学的招生广告,他鼓起勇气报名,竟被顺利录取,学费是和同乡阮翟光先生借的。

入学后,徐悲鸿学的是法文,但从未耽误画画。有一天,他正在画素描,忽然接到了一封信,里面装着五十元的画画稿酬。

讲信誉的徐悲鸿,急忙去还了阮翟光的债务,阮先生被他的人品打动,又介绍几位朋友的子女跟他学画画,徐悲鸿终于有了固定收入。

后来,徐悲鸿又成功应聘到上海仓圣明智大学,为仓颉画画像,在这里他不仅认识了康有为、王国维等颇负盛名的学者,还得到了一千六百元的高额费用。

至此,久经磨难的徐悲鸿,终于在上海站稳脚步后,但他没有被眼前的成功迷惑,和那个时代的有志之士一样,他渴望去海外留学,渴望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渴望在画画上有更高的成就。

于是,1917年,在上海呆了两年多的徐悲鸿,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涯,他先去日本,后来又去了艺术天堂法国。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为钱财而来,有人为梦想而来,徐悲鸿就属于后者。

画画不仅仅是徐悲鸿谋生的手段,更是他的生命,他对美术的痴迷,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留学的生活是清苦的,政府补贴的费用又极其有限,为了购买油画工具和颜料,徐悲鸿只能从十分贫乏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每餐只以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充饥。

其实,徐悲鸿可以不必过得这么艰难,那会他的画画水平已经到达了一定的高度,他完全可以像有些人那样,在国外待几年,挂着“海归”的头衔,回国不愁没工作。

但徐悲鸿哪里肯,他立志要在美术上有所造诣,对艺术的追求,让他不顾一切,他可以不吃饭、不休息,但就是不能不画画。

有时候为了临摹一副名画,他可以一口气工作十几个小时,中间一口水都不喝,同学都说:“你简直是发疯了。”

徐悲鸿不是发疯,他只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永远不满足,永远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

放眼望去,我们身边有作为的人太少,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天赋不够,也不是机遇太差,而是对自己太宽容,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没有匠心精神,都很难有所作为。

那几年的留学生活,让徐悲鸿的画画水平得到了飞跃般的提升,他甚至仅凭记忆,就能将马、狮子等动物的各种动态默画出来。

徐悲鸿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有能力在国内和国外举办画展,人们都以得到徐悲鸿的画为荣,甚至不惜花费重金。

苦熬数十载,徐悲鸿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师。

回国后的徐悲鸿,虽然已经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但他依然忙碌着,不仅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创作,还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呕心沥血。

他担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无论是在民国首都,还是新中国首都,都是美术界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不可否认,徐悲鸿在艺术上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但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大师,绝对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在追梦的路途中,但凡他对自己放松一下,都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真正有志向的人,不会寄希望于他人,只会对自己百般苛刻,有种不做到极致,不罢休的心态。

这样的人,哪怕起点很低,也会后来居上,成就一番事业。

一路走来,徐悲鸿步步是血泪,他一直在逆风行驶。

他出身贫苦,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去流浪,好不容易熬到可以养家糊口的年纪,父亲又撒手人寰。

他凭借一腔孤勇,独闯上海滩,却遭受二连三的遭受打击,他受过冻、挨过饿,最难得时候甚至想过一死了之时候,

可最终,徐悲鸿凭借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生活中的一切逆境,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画家。

徐悲鸿的一路逆袭,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出身卑微时,不要放弃斗志;身处绝望时,不要放弃希望;小有成就时,不要放松自己。

这是游走人间的智慧,也是成功路上最简单的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