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市公司是如何通过商誉进行财务操控的?

 猫大叔的财会窝 2020-12-22

这个不复杂,就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用洗钱的手法侵占小股东(散户)利益。

举个例子。

A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有20%到50%股权就可以),想把上市公司的钱转到自己手里,怎么操作呢?

A先找朋友出面(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最好不要有亲戚关系)成立一家小公司,通过财务造假的手段让这小公司连续几年有利润,比如实际利润只有100万,买几个专利,讲讲故事,再通过关联交易把利润做到千万级,每年保持30%到50%的增长。

这样就可以把一家实际只值一两千万的公司做到估值2个亿以上,然后让A的上市公司全资收购下来(因为是并购题材,搞不好股价还能涨一波,再割一次韭菜),钱款是股权交易所得,黑钱就洗成白钱。(按股权比例大股东最少净赚一个亿以上)

小公司实际价值当然没有2个亿,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商誉,并购收到公司利润会逐渐还原真实面目,这没关系,投资有风险嘛,全体股东共同承担,把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不要一次性提完,太明显了,分年慢慢提,一年一年的就把上市公司掏空了。

这种事情在上市公司一直存在,一方面可以转移上市公司财产,又可以借并购题材抬高股价,操作的好,利润下去了,市盈率还能拉上去掉不下来。

记得前几年影视公司并购项目特别多,随便一个明星成立一家公司就能卖出大价钱,仿佛明星们演技一流,资本运作也是一流,其实这里面有套现的、洗钱的、逃税的,就是没有正经赚钱的。

嗯,华谊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韭菜们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家都玩短线,都想挖内幕消息,只要是并购,不管好坏都想炒一把就走,有几个散户是认真分析报表的?加上证监会的60万顶格罚款,上下合力,这韭菜不割感觉都对不起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