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从事的行业中,有哪些普通大众难知道的事?(图书出版行业))

 猫大叔的财会窝 2020-12-22

我来说说图书的故事吧。

一本书的主要成本由稿酬(版税)、印制(含纸张和印刷成本)、编录费用(组稿和编辑人员工资等)等三大部分组成。

稿酬在图书定价中的占比不定,以我个人出图为例,我之前在中信出书是按图书定价的9%,首印2.5万册,即定价*2.5万*9%。名家的价格当然要高一些,没名气的就会低的多,一本书才拿一千块钱的我都见过。

出书拿稿费天经地义,但现在很多人是出书还要倒给出版社钱,因为图书是正规出版物,有书号的,书号是垄断型资源,通常掌握在国有出版社手有,民营书商要想出书也得去国有出版社买。

一个书号价格不定,1万2万都有。当然,不是有钱就能出书,还得看图书内容是否合法合规,只要政治上没问题,个人出书不难。但质量就不好说了,我见过不少大学教授为了评级自己花钱出书的,首印也就500本,估计就没打算卖。

我们买书都会看定价,定价的行业术语叫码洋,也就是图书的市场销售价格,但出版社肯定不能全额拿到这笔收入,一般都是以五折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书店或网站,图书现在是买方市场,渠道为王,所以一本书主要利润在发行环节,出版社很难赚到钱。

我们假设一本书的定价是50块钱,正常出版社只能拿到25块钱的收入,那它的成本是多少钱呢?一般情况是图书定价的30%左右,也就是15块钱,这本书毛利有10块钱,按说不少了。但出版社还是大概率会亏损。因为书印出来不太可能全卖掉,首印10000册,一年内能卖一半就不算错了,时间一长卖不动就会退货,退回来就只能当废纸卖。

有人会说能不能少印点,还真不行,因为要铺货要上架,就必要多印点,把货发出去,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才能增加销量,这就会产生一个悖论:为了多卖就要多印,因为多印导致多亏!(好在现在线上渠道赶上线下渠道了,按需印刷已经成为可能)

即使全卖出去(这当是极少数情况),能赚到的利润也不多,因为出版社还有很多人要养,我知道一家出版社有60多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强是编辑,剩下的有印前校对、制版、仓库、发行、印制以及管理人员,这么多人光靠图书是很难生存的。

据我所知,全国几百家出版社,绝大部分出版的一般图书都是亏损的,只有极少数,如中信、三联、商务有历史、有名气的出版社才能赚到钱,这类出版社出的书质量也有保障,所以如果你无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买,看出版社是个好办法。

既然大部分出版社赚不到钱,那它们怎么生存呢?靠教材教辅!

在我国,学生的钱是最好赚的,你到书店买书,多少会打点折扣,网上买折扣力度会更大。但教材从不打折,定多少是多少。全国多少学生呀,这利润你想想!

现在的中小学生教材以人教版为主,也有少量的苏教版之类的,但不成气候。

按说出版中小学生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最赚钱的,其实不然,人教社是赚钱,但利润不是它全得。

一本中小学生教材的利润分成这样分的:按定价,发行环节也就是各省的新华书店得35%左右,还有30%-40%左右是成本(这两年纸张成本涨得很快,教材的利润下降不少),剩下归各省的教材中心(也有的分给了各出版社)。

这里人民教育出版社得多少?只有5%左右,即各省出版社从人民教育出版社租来版权,负责出版印制,交各省的新华书店发行。

你说人教社为什么愿意这么分?因为中小学生教材的编制其实是国家教委负责的,它只是出个面,学生的是各省的学生,有利润当然要大家分。

教材看上去利润不低,其实负担也不轻,这部分要养活各出版社员工出版那些不赚钱的一般图书,还要养活各地的新华书店,因为互联网的冲击,现在新华书店都是严重亏损,包括民营的书店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教材支撑,全国大部分地区就看不到书店了。

在我国出版业实行双效考核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一本只要有好的社会效益,不赚钱也要出版,但没钱怎么出版呢,就要依靠教材支撑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真不要嫌书贵,我国的书真不贵。以我个人为例,写一本书要花一年的时间,扣掉个税到手也不过几万块钱,就这还算高的,有这时间出去讲课早赚回来了!如果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谁会做这亏本生意?

但长此以往,图书品质就会下降,好书会越来越少。

在所有的出版物里,图书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它是一位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请支持一下正版图书!

..............................分割线...................................................

再补充一点其他传统媒体的

一、新华书店

各省的图书发行和销售主要有国有和民营两个不同的系统负责,我们经常看到各地都有的新华书店就是国有的,属各省图书发行集团负责管理。

图书的销售很早就市场化,买书本质上和买小商品没什么不同,谁都可以干。所以新华书店实际生存的很困难,还要房子是国家给的,不用付房租,但人工、水电一样要花钱,为了吸引读者书店的装修花费也很高,一个又一个网红书店纷纷出现,但卖书没有增加多少,到是吸引不少人去拍照。

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力冲击太强,网上卖书很方便,折扣又高,不买才傻。还有电子书,让买纸制书的人少了一大块。(但出版行业还好,图书是内容为王,图书编辑相当于读者的阅读顾问,在海量的信息面前,阅读还是需要一个指引人的)

但现在新华发行系统活的比出版社还要好一些,就是因为有教材支撑,书不是他们出,编不是他们编,但学生要想拿到手就必须通过他们,你要是找顺风运就算非法出版物!利润是书价的35%,只要把书从印刷厂运到各学校就行,这就是渠道垄断的威力!

二、报纸

其实报纸从2000年初就不行了,那时三大门户网站主打的就是新闻,报纸的优势就是时效性强,内容太浅,是报纸是弱项。有了网站新闻,那信息是实时更新,你再快能快过互联网?

所以到了新世纪报纸就成了最没有存在意义的传统媒介。

虽然报亭都成了文物,但大部分报纸都还顽强的活着,算上地方大小报纸最少还有5000种以上,那它们靠什么生存呢?

1、靠财政

据我所知各省的报业集团名为公司,实际还是事业身份,赚不到钱财政补齐,近年财政补的钱越来越多,估计再过几年就是全额补了。

2、靠宣传

是宣传不是广告,三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都在下降,报纸更不用提了,根本拉不到广告,有限几个拉来了也不给钱,拿货抵!现在印刷厂都不愿意和报社做生意,它没钱,要钱就把别人给它的货抵账,堂堂大报社,到了以货易货的地步!

但宣传还能拉到活,比如某某产品发个发布会,总要拉人捧场,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还是有面子的,你总不能说会议影响很好,各大网红纷纷到场吧?不像样子。

当然这都是面子上的事,里子就是这些媒体都没什么关注度了,会场图个热闹,影响力就不好说了。

也不是所有的报纸都在混吃等死,也有转型的,比如中国经营报,一周出一次,有48版,除了形式不一样,和期刊没差别了。

三、期刊

期刊是介于图书和报纸之间的媒体,论内容比报纸深一点,比图书浅一点;论时效比图书强一点,比报纸慢一点。所以报纸先死,它们紧随在后。

近几年全国的期刊发行量下降的很快,以前红遍全国的读者现在根本不敢报实际发行量。地方小刊更不用说,但与报纸相比,期刊的生存手段要多一点。

1、靠大树

能活下来的期刊有相当一部分都靠上了大树,把自己卖给大型出版集团,可以啃老。比如比较知名的新周刊就是南方传媒旗下的,据了解,这两年像新周刊这样社会时政类期刊质量下降的明显,销量当然也不行,一年能亏好几百万。

新周刊都不行了,其他地方小刊可以想像,能活下来主要靠背后的集团支持。

2、靠推广

现在期刊能赚到钱的以财经类为主,一是因为财经类有人看,销量有保证;二是财经类的报道对象以企业为主,还是以有钱的企业为主,可以做推广,有的报道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给企业做宣传的,收费应该不低。

不只财经类,就是人文类也做这个,我很喜欢的国家人文历史曾经一连几期报道某茶叶,当然茶叶也是文化啦。

3、靠卖版面

上面说的多少还是有点内容的,卖版面的期刊就没什么价值了。

读过硕博,考过职称的都知道,评级的硬指标之一就是在正规期刊上发表小论文,这一个要求不知养活了多少小期刊。一篇论文发表多了好几千,少了几百也卖,但能不看你自己想吧。

其实评价一个期刊到底能不能看很简单,就看它卖不卖版面就行了。

总的来说期刊要比报纸好一些,好的期刊还有不少,尤其是财经类,因为题材不敏感,读者群又大(谁不想发财呢),质量相对可靠。

但期刊有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作者资源匮乏,现在优秀的作者都去做自媒体了,有好内容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表,限制少、来钱快。

以我个人为例,我之前和几个财经期刊有过合作,国内发行比较大的证券市场周刊,一个版面的稿费只有500块左右,限制还多,发表一篇足够我写十篇的,我发在自己的公众号,后面加上广告,收入十倍不只。

我为这事问过责编,他说周刊的稿费是不高,作者现在都是靠兴趣才在他们那发表。但长此以往,有这样兴趣的还能有多少呢?

四、电视

电视业最火的是时候是在八九十年代,现在已经混得和报纸差不多了。省以下电视台基本全死,靠给当地领导报导会议混日子,都是自娱自乐。

省以上即使上星的电视台大部分也不行,只能少数有制作能力的电视台还能活着,靠买电视剧的都不行,不要说广告里插播电剧,就是一条广告没有也没人看了,大伙看剧在视频网站一看几十集,谁有耐心等你一天两集的播?

现在看电视的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但这类人群没什么购买力,看再多广告也没用。

五、广播

电视兴起后广播沉寂过一段时间,后来私家车多了,广播又火了,但我现在不太看好广播,因为音频授课又来了,还有听书类的软件,都是广播的有力对手。

说这么多传统媒体,核心还是内容为王,有内容,能制作的行业就能活下去,依靠平台的只能等死,因为你的平台再好也好不过互联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