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智汇百川 2020-12-23

原创:允升园

《内功经》,乃武学秘籍《内功四经》之首。此经乃气法之论,主要阐述脉络、规格、劲诀之要领,注重脉络运行和气血畅通,其关键处在于一个“通”字。之于太极、形意、八卦,各家皆重视经脉气血之畅通和发劲之诸法。吾文《武学秘籍内功经脉络篇之释义、体悟和慎重之处》,主要探寻脉络奥秘。本文主要阐述内家拳包括太极拳之必须规格。

一、“既明脉络,次观规格”。以太极为体,以阴阳为用;以阴阳为体,以劲道为用;以劲道为体,以拳架、着法为用

《内功经》言:“既明脉络,次观规格。 ”此句与《内功经》之第一句“内功要传,脉络甚真”相应。所谓规格,即一定之规。各行各业皆有规矩。之于内家拳之初学者,在明晰脉络之后,第二步即须知道行拳之一定之规,严格遵守规定之动作姿式。格式不知,脉络之言亦空谈耳。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拳照:杨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

吾之体悟,之于普通拳友,基本规格如下:

之一。须知太极拳对人有三益:健体、防身、养生。

之二。须知太极拳之基本理法,即:以无极为体,以太极为用;以太极为体,以阴阳为用;以阴阳为体,以劲道为用;以劲道为体,以拳架、着法为用;以腰胯为体,腿脚、臂手为用,所谓手脚不自动。

之三。须知八门五步“十三

势”。八门,包括四正之掤、捋、挤、按,四隅之采、挒、肘、靠。五步,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之于八门五步,吾认为还应考虑奇门遁甲之八门。比如,坤位之死门,若踏进对方之此门,正好进入对方打击圈之最佳角度,更容易受伤。

之四。须知拳架定式之基本要求,即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垂肘、眼神视前。

二、“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此四句话,暗含着内家拳身法鲜有人知的一个秘密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此四句话较易理解。正头起项,以壮满面之神;顺肩,以活两背之势;出胸,以足周身之威,此上部之格式。然正头须提项来,顺肩须四面平正,不可略有歪斜,胸虽出而有收敛之意,此式中之真窍也。 练功时,须精神集中,不能散乱,气形于面,动作顺遂,肩背松活,高低平衡,胸部一开一合,不要停滞。

吾之体悟,与允升园之太极拳友分享。此四句之身法规格十分重要,但是,一旦行拳之时,若想着头怎么正、肩怎么顺、胸怎么出、背怎么平,是永远也难悟出太极拳之精妙的。有无更好之练法,可一步到位且做到此四句之身法要义?

当然有。哈哈。可惜,有些人打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太极拳,也未曾耳闻,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其实,做到这四句身法之后,吾所言之秘密练法已经出现,但所有内家拳派,几乎没有人来向普通拳友捅破这层窗户纸。

为何?原因之一,不懂或不知。之二,因为这层窗户纸太珍贵!倒退一百年,就此一句话得值几百两白银!吾与太极拳友们分享,乃秉承师傅交吾传承太极文化之使命而为之,非博眼球。

形意拳大师李仲轩说:“浑圆桩是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练武先练眼,眼能生神,所以是练武先练眼神。人爬上山顶,累得疲惫不堪,但目光一远眺,身上就轻松。浑圆桩就是这个原理。”

李仲轩大师此言中有一句话,已道出身法之要义,只是没有说得太明白。那句话?即“以眼神站桩,两眼要往上高瞟”。高瞟到什么程度?这是关键!吾来告诉大家吧——视线与地面平行。

三、“足坚而稳,膝曲而伸”。看得见的人体之中线重心,为死根。看不见的人体之意念重心,乃活根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足坚而稳,膝曲而伸。” 此两句之大意,较易理解。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有三点至关重要。

其一。足坚而稳,非死根,乃活根。人之重心亦分阴阳。阳重心,即看得见的人体之中线重心。阴重心,即看不见的人体之意念重心。阴重心非在脚底,而在体外。水性太极拳名家王壮弘言:有根即是无根,无根即是有根。太极拳舍己从人,根是活根,是“无根之根”。此处之“无根之根”,吾之理解,即为人体之意念重心。

其二。膝为筋之府。若膝曲不到位,腿筋则紧,筋紧则影响腿部之气脉畅通,难以气沉脚底。若气过多停滞于膝,行拳日久则易伤膝。

其三。膝之击打能力极强。龙爪掌,乃化解膝打之良法,但是,由于龙爪掌为阳木,膝盖为阴土,而阳克阴不毁,故化力不大。

人之脚部有一位置,对膝盖具有重创性。为何?脚为阴,膝为阴,五行之同性相克力量大,五行之异性相生力量大。哪个部位?拳友们自己悟吧。此打法太厉害,易伤人,有缘者自然会明白。

四、“裆深而藏,肋开而张”。其实,松开尾闾和双肩之后,“太极裆”和“太极肋”即自然而成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此句之大意,前阴向后极力缩起,自然深藏也;两肋骨缝俱要极力开张,以合出肋之势。日常练功时,前阴回缩,提裆,两肋自然横开而发力。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

之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裆部为地六,真气外泄之地,须藏。怎么做到“裆深而藏”?非意念之用力提之。吾之体悟,可站“”坎中满”桩。此桩一站,即明显感到前阴部位收缩,以养真气。具体站法:两脚平行站立,脚之外侧与肩同宽。两手瓦楞掌,环抱于下丹田,手指相距约10厘米,两手掌心朝向小腹,与小腹相距约15厘米。两手之位置,可左右慢慢晃动身体以调到最佳位置。

之二。《内功经》言:“肋为气之窟。肋之为用也,其要有二,曰开张舒展,紧弹聚敛,得此窍诀,中部之妙,思过半矣”。

怎么做到“肋开而张”?提档之后,命门处自然后凸,中脉之气自然上行至夹脊穴部,此时肩胛自然外展,带动肋骨向左右外开。肋为天五。若单练肋骨之开合,可用八字掌(河洛太极称之为戊土掌)行拳,慢慢松开肋骨,进而使肋骨开合。

肋之开合十分重要,拳友须细细体悟。说到最后,其实,真正松开尾闾和双肩之后,“太极裆”和“太极肋”即自然而成。

五、“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用功之时,气如抽丝,莫令人闻,自鼻出入方不损伤脏气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气调而匀,劲松而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此句之释义:用功之时,气如抽丝,莫令人闻,自鼻出入方不损伤脏气。劲必先松而后紧,唯其松之极,故能紧之至也。故以松用紧,非以紧使松也。 日常练功之时,先把气息缓慢调匀,以意领气,勿发短促粗暴之气,出手要松、要快,落点发劲要紧。随松随紧,紧而速松。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

之一。静坐、行拳皆可调息。形意拳大师宋世荣曰:“静坐工夫以呼吸调息,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现行之六大门派太极拳,拳架之阴阳数量不平衡,都是阳架多,即呼气多。太极拳之八法,四呼四吸。五步亦然,除中定外,亦是两呼两吸。若只打此五步八法,阴阳平衡,之于养生甚佳。吾所学之河洛太极,每个动作亦是阴阳平衡,故行拳深感轻松自然。

之二。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鑫曰:“拳者,缠法也。不懂缠丝劲,即不懂拳。”太极拳之缠丝劲,集离心力、向心力之双螺旋于一体。离心力为呼,向心力为吸。故行拳之时,须走双螺旋之缠丝劲。此时,拳者之呼吸器官几乎感觉不到呼吸,如宋世荣所言”练拳术以手足动作为调息。”

六、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调气之法,实为《内功经》之精华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先吸后呼,一入一出;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吸入呼出,勿使有声。”

此为调气之法,亦是《内功经》之精华所在。其大意为:提者,吸气之时,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真气落下也;伏者,觉真气渐收渐小坠于丹田,如龙蛰虎卧潜伏也。此段功法是练行功时,一吸之际,使真气从涌泉发出,沿两腿外侧至长强穴,循夹脊上升于百会穴,降至人中穴,舌顶上腭,接任脉降于丹田。在收功时从丹田缓缓落于涌泉。气之呼吸皆从鼻孔不能有声音。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

之一。怎么认识呼吸?呼吸之法,甚为微妙。然呼吸之法,行拳之时又不能刻意练之,仅须明其理、察其妙即可。

吾学研诸多呼吸之拳论,唯感心意六合拳之呼吸诀甚是道法自然。其诀曰:“吸在海底呼在天,呼吸二字紧相连;有人解开呼吸意,打遍天下是真拳。”吾略释之,有缘者得。心意六合拳之呼吸诀,最为关键的一句话即:“吸在海底呼在天”。此句话,仅指右脚重心而言。

之二。怎么体悟呼吸?若想理解吾之体悟,前提须明此理: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

右脚重心,走地道右旋之式,为吸气,为吞天之气,气从脚底起,沿脊椎上行走督脉。譬如,杨氏太极拳右脚重心之提手上势,即为地道右旋,为吸气。右脚重心,走天道左转之式,为呼气,为接地之力,气沿任脉下行,直达脚底,入地三尺。譬如,杨氏太极拳重心右脚之搂膝拗步,即为天道左转,为呼气。

左脚重心时,与右脚重心之一切相反。以拳架释之,更易明白。杨氏太极拳左脚重心之提手上势,为地道右旋,为吸气;左脚重心之搂膝拗步,为天道左转,为呼气。

若配以手型拳型,更佳。练到一定程度,手型拳型自出。

七、呼吸分阴阳。以呼吸行拳,打出的自是阴阳拳、两仪拳,怎是太极拳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沉底收。”

拳论释义:此乃下气之法也。收者,惧气泄也;谷道者,后阴也;玉楼者,耳后高骨也;提者,自然下气无阻碍也。不拘坐立,皆自喉而入方能得气之真路以入肺、入心、入肝、入肾也。气虽入丹田,用意时必存想真气沉至底之势方妙。底者,涌泉穴也。 练功时,将肛门缩紧,下颌内收,头顶项竖,使气经喉、肺、心循环畅通无阻,收功于涌泉,坐立皆要依此规格。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

之一。呼为阳,吸为阴,一呼一吸便分阴阳。若以呼吸行拳,打出的自是阴阳拳、两仪拳,怎是太极拳?故吾极少体悟呼吸之法,而是静心探寻“无极生太极”之拳道,而非“太极生两仪”之拳架。

之二。《庄子·大宗师》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圣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吾之浅见,圣人之息以踵,非以脚后跟呼吸,非以会阴穴呼吸,而是气沉脚底。至于沉到脚底何处,是脚跟、涌泉还是其他部位,吾认为可不必细究。

师傅传吾之河洛太极,手掌之七星大穴,皆有七种掌法和七种拳法相对。脚底之七星大穴亦然。每一种手法和脚法,都是双螺旋,故皆能气沉脚底之某一大穴。比如地六式之癸水拳,便是直达涌泉。

之三。内功经言气之下行,须以意送下,渐沉底收。吾对“以意导气”始终保守谨慎,即不赞成也不反对,若非有名师指点,建议等待缘分。

八、太极拳之行拳,应以双螺旋拳架之外形,带动体内经脉之运行,忘掉呼吸

太极拳科班出身必须规格之要则、体悟和探求

《内功经》曰:“升有升路,胁骨齐举;降有降所,气路俞口。 ”此句之大意:气升于两胁,骨缝极力张开,向上举之,自然得窍;降时必自背脊俞口穴而入,透前心方得气之真路。 这一功法与“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沉底收”一句有密切联系。

练功时,气向上升,从肋骨自下而上,一节一节开张。下降时,由喉纳于背后往肺俞穴(第三大椎两旁各一寸五分),复穿于前心,降于丹田。以上诸项是练功时必须严格遵守的,切勿疏忽。

吾之体悟,与拳友分享。之一,若非有名师近身指点,吾师不建议拳者修炼此类“以意导气”之功夫。之二,太极拳之行拳,应以双螺旋拳架之外形,带动体内经脉之运行,只关注拳架,忘掉呼吸。肋属土。形意拳之横拳,八卦掌之八字掌法,河洛太极之天五式、地十式,属性为土,皆为松肋之极好架式。之三,“降时必自背脊俞口穴而入,透前心方得气之真路”,吾不建议普通拳者轻易练习此类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