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参考】下属对领导决策的误导与领导的应对思路

 快乐者生存 2020-12-23

下属对领导决策的误导与领导的应对思路

【摘 要】领导在决策时,由于时间及精力等的限制,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信息,部分下属出于各种目的,可能通过误导影响领导决策的有效性。下属误导领导决策的常用手法主要有过度吹捧、投其所好、乘虚而入、搞“厨房内阁”、瞒天过海等。领导要保持清醒、不即不离、一视同仁、发扬民主、善于沟通、察纳雅言、积极进取等,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关 键 词】领导;下属;领导决策;误导;应对

【作者简介】童瑞连(1968— ),男,南京审计大学培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校级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JG001)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21-0050-03

一、下属对领导决策的误导

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领导与被领导、服从与被服从关系,而是一种由领导主导、下属做出反馈的博弈关系。领导与每一个下属之间的关系都是二元的,不同的下属对同一个领导可能有着不同的评价。

葛伦等学者在1976年提出的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认为,由于领导个人喜好等主观原因及下属贡献等客观原因,领导对待下属的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得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可分为高质量圈内关系和低质量圈外关系。圈内成员在感情上与领导联系更多,会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和照顾,在执行领导命令时更为积极主动,在完成任务时会更好地发挥才智;而圈外成员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以权力系统为基础的纯粹的工作关系,圈外成员与领导接触少,也很少能得到领导额外的奖励和机遇。低质量圈外关系中的下属遵循领导意见,与领导是较单纯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而成为圈内成员的下属则可以得到领导更多的信任,对领导决策产生更大影响。

由于领导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很多具体事项的执行需要交由下属。当下属得到领导信任后,影响力非常强大,下属可能会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无意或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有意产生误导领导的行为。该行为不利于领导获取客观信息,容易产生以偏概全行为,影响领导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不利于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下属误导领导决策的常用手法

1.过度吹捧。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都掌握着或大或小的决策权力,下属一般都不会吝啬奉承之言。但过度吹捧加上缺乏必要监督,极易使领导产生腐败堕落行为。过度吹捧等于慢性毁灭,下属在与领导的交流相处中,如果把握不住尊敬的尺度,无条件赞同领导,对于领导来说,无疑是一种危害。吹捧是人际交流中的自然现象,难以完全消除,但领导应清醒地意识到过度吹捧的弊端并予以抵制。

2.投其所好。人们常常会和与自己有相同三观和爱好的人关系亲密,这是人之常情。部分心思不正的下属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观察领导的爱好,并找机会让领导“碰巧”发现自己也有这个爱好,达到与领导亲近的目的。领导应尽力避免爱好被下属利用,从而做出不够稳妥的决定。在现实生活中,下属对领导投其所好屡见不鲜,因此而遗臭万年的领导也不在少数。

3.乘虚而入。指在对方没有防备或内心防线薄弱的时候主动发起进攻。在领导遇到困难时不离不弃的下属会令领导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意味着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因此,在领导碰到麻烦、防范意识最薄弱时,别有用心的下属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恰到好处地替领导排忧解难,打入领导内心,使领导忽略其平时工作表现,迅速在领导心中获得重要地位,而领导难以清醒地意识到其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居心。

4.“厨房内阁”。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与其亲信在厨房中的聚会,意指领导组建自己的非正式小圈子,让正式渠道的组织人员成为摆设,让正式组织的讨论与决定变得毫无意义。这种非正式小圈子的存在破坏了日常工作系统,极易带来任人唯亲的结果。在我国,“厨房内阁”也在某些程度上存在于领导身边。这种“厨房内阁”大多由领导身边的亲信建立,而非领导本人亲自建立。亲信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与重用,也就接近了权力中心,其他人为了获得一部分权力就会向亲信表达自己的想法,企图得到重用,进入“厨房内阁”。“厨房内阁”中的成员是领导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领导所得到的大部分信息皆由“厨房内阁”成员加工而成。这些成员也存在误导领导的可能性,会阻碍领导了解真相并做出正确决策。与此同时,这种“厨房内阁”一般具有派系性质,不同派系间因为领导的理念冲突也会产生争斗,将领导间的小摩擦辐射放大至整个派系,加剧了组织中管理的不稳定性。

5.瞒天过海。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务需要处理,出现失误和问题在所难免,但有一部分下属(多为中层领导)为了逃避批评和责罚,会故意隐瞒自身问题或将问题嫁祸于人。在日常工作中,这种欺上瞒下的事例数不胜数。有些人把别人的功劳抢过来说成是自己的,故意邀功;有些人做错事情却赖在他人头上,推卸责任;有些人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欺上瞒下。这些问题会造成领导对任务完成情况和组织内部管理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做出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错误决策,影响单位发展。

三、领导的应对思路

1.保持清醒。领导能够意识到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并时刻保持清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受利己主义、官僚主义等影响,领导对自身修养的提升不够重视。有的失去进取心,甘于平庸;有的急功近利,迷失方向。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在于领导没有保持足够的清醒。领导的权力越大,相应的责任也就越大,对自己的要求更是不能放松,面对糖衣炮弹不能忘乎所以,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能停滞不前。领导应时刻保持清醒冷静,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喜好,面对外界的诱惑要守住本心,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有清晰的认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领导要时常审视自身,不把权力当成特权,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在歪风邪气面前经得起考验,使团队更加高效。领导不能缺乏自知之明,面对身边事务要学会辩证思考,防患于未然。领导要管住自己,保持一时的清醒很简单,但是长时间保持清醒绝非易事。领导在安逸的环境下不能失去警觉,要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同时具有滴水穿石的韧劲。领导除了要在工作作风上保持清醒,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也要始终保持清醒,抓住每一个机会,找准问题所在,不仅要重视现实情况的变化发展,还要准确预判未来的发展形势。面对一时的成绩不要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而要坚持稳中求进;面对短暂的失利不要垂头丧气、消极应对,而要想方设法转危为安。

2.不即不离。“刺猬法则”告诉我们,领导应与下属保持一种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合作关系。作为领导,与下属关系密切虽有利于营造和睦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积极性,但关系过于紧密将损害领导权威,给管理造成难度。因此,领导需要掌握尺度,秉公办事,与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以太过亲密,也不可以太过疏远。领导与下属走得太近容易产生感情,会使工作关系变得模糊,感情用事的概率增大,从而造成公私不分,影响自身判断和决策,不利于树立权威和合理决策。领导要学会时刻调整自己的情绪,与下属加强沟通,防止误会和隔阂的出现。但是,消除隔阂并不意味着亲密无间,对下属不合理的要求不可以一味迁就,对下属存在的失误要及时指出,不可用感情代替原则。人无完人,领导如果与下属接触过深,就容易被下属发现缺陷或抓住把柄,从而被迫做出一些不当行为。领导要提高自身素质,避免过度依赖下属和主观武断,多思考,对于下属不可偏听偏信。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领导与某个下属关系亲密时,往往很难对其有清醒的认识,也就做不出公平的决定,而与下属保持适当距离有利于领导奖惩分明,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领导要一碗水端平,决不可将公私混为一谈,要与下属保持单纯的工作关系,杜绝以权谋私的可能性,使管理更加有效。

3.一视同仁。领导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需一视同仁,无差别无歧视、公正评价下属的工作绩效,不被外界或个人情绪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领导难免与合拍的下属接触更多,这在无形之中就冷落了其他下属。面对工作能力较强的下属,领导不能过分关怀;面对工作能力较弱的下属,领导也不能冷眼相待。在任何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对优秀员工论功行赏是必要的,但不可让优秀员工有持续性的特殊待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领导偏袒某些下属时,会极大影响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只有让下属感受到机会是均等的,他们才会有动力为组织做贡献。在工作中,领导一定要让下属感受到自己处事的公平合理,这样有利于优秀下属戒骄戒躁,也有利于其他下属努力工作。同样,对于犯错下属,不论其对组织有多大的贡献,领导都必须秉公处理,不可随意从轻处罚。领导只有处事公正、待人公平,才能得到下属真心的认同。

4.发扬民主。发扬民主有利于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升组织凝聚力、促进下属全面成长,帮助组织构建多元化氛围。领导作为组织内的决策者,要认识到权力的非自我性。一个好的领导要善于抓住要点,而不是事无巨细一把抓。在一个稳定的组织中,领导要学会授权给其他有能力的下属并给予其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能力为组织做出贡献和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让他们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得以施展。发扬民主可以避免因个人判断能力不足而决策失误和权力集中所带来的偏听偏信问题,保持民主作风有利于遏制部分下属的不轨意图。“谋于众,独于断。”领导谋划时要发扬民主,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多听下属的意见,决策时要避免下属的干扰,果断做出决定。领导要学会适当放权,不能大包大揽所有事情,在日常工作中,不插手已授权的工作,促进下属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完整的民主制度,将民意汇总起来,由领导全面总结归纳,做出最终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这样的制度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协调好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

5.善于沟通。沟通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管理利器,通过沟通可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下属的潜能。在沟通交流中,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自身言行,把握沟通艺术,讲究语言技巧,既要把事情讲清楚,又要让下属容易接受,切忌严肃呆板。一个善于沟通的领导要能够让下属感受到自己的真诚热情和平易近人,因为如果领导没有沟通的真心,即使有再多的沟通技巧,也不能实现与下属的有效沟通。经常与下属沟通,有利于下属接受、拥护并执行领导的决策。领导在下达命令时要少用强势的态度,在日常交流中要相互尊重,并适当利用沟通工具,善于倾听。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只有了解一个人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这就要求领导主动关心下属,对每个下属的个性特征、职业规划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互相尊重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在与下属的谈话中,领导要让下属感受到真诚;换位思考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在与下属的谈话中,领导要让下属感受到关心;积极主动是有效沟通的桥梁,在与下属的谈话中,领导要让下属感受到肯定。面对下属的抱怨,领导要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6.察纳雅言。在组织内部,独断专行的领导必然会引起下属的不满,进而影响下属工作状态和组织内部氛围,长此以往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优秀的领导必须具备谦虚谨慎、从谏如流的品质,善于自我批评。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要以身作则,鼓励批评,欢迎建议,为下属做好表率,支持下属反映真实情况,对于下属提出的意见要积极回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给予下属尊重的领导同样会得到下属的尊重,善于听取下属建议的领导可以吸收到各个方面的观点,做出切实可行又统筹兼顾的决策。当然,并不是所有建议和意见都需要采纳。首先,领导要鼓励下属提出不同意见,让下属感受到自己所提意见的重要性,使下属敢于提意见、乐于提意见。其次,领导要学会筛选意见,绝不能对反面意见有抵触情绪,对反面意见置之不理,甚至对提反面意见的下属打击报复。再次,对组织发展有利的意见都应该得到重视,领导应积极采取行动,向所有提出意见的下属表示感谢。察纳雅言有利于下属产生归属感,拉近领导与下属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团结员工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7.积极进取。领导是为组织制定目标,运用权力及非权力影响力联合其他成员向同一个目标努力的特殊成员,在组织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日常工作中有主导作用,在团队沟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可以说领导的个人状态代表了组织的精神面貌。领导积极进取有利于组织保持昂扬的斗志,朝着目标进发;有利于组织克服各种困难,坦然面对;有利于团队和谐相处,经过困难的打磨,增强团队凝聚力。因此,处在变化莫测的社会环境中,领导要积极面对变化,敢于迎接挑战。领导发扬积极进取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强化责任意识,以身作则,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始终斗志昂扬地面对各种难题;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为下属做好表率。新时代的领导要想提高自身威信,维持组织内部稳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

[选自《领导科学》2020年11月(上)] 

………………………………

责编:黑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