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嫠簋铭文,13,才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师嫠簋》铭文的第13个字是才,才字在铭文中出现了二次,看上去像十字,事实上是才字,在这篇铭文中都用作在。

才(在)在铭文中出现的二个位置

才(在)的演变

甲骨文中的才和在是同一个字,是房柱与房梁的象形,下面像树杈,是远古建筑中的房柱,上面一横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金文中,才字的下面二个笔画往内缩得比较多,这篇铭文就是,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不是简单的一横一竖。有些金文,在已经开始分化出来,在边上加一个土,表示住所或者田地。本篇铭文,才、在还是同一个字。小篆以后就彻底分开了。

《说文解字》:“才,艸(cǎo)木之初也。从丨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此说可能非本义,但也有道理。

再看看在字《说文解字》是怎么解释的:“在,存也。从土,才声。”这个解释叫转注,因为存的解释可能是:“存,在也。”

从这个字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古代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引申变化,就是这些汉字今天的意思和古代时候是不太一样的,它是一步步引申变化而来:

  1. 才的本义是房柱、横木,可以引申为建房屋用的房柱和房梁,因为房柱、房梁都是建房子时最重要的构件,我们说栋梁之材,所以才字后来进一步引申为才智、人才这些意思,我们现在的才字主要用的是这个意思。那么原来的房柱和房梁的意思怎么办呢?就加上木字旁,创建了一个新的字木材的材。这个字是形声字,才既代表声也代表形,木的意义其实不大,但我们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形声字。

  2. 其次,按照《说文解字》的说法,认为才字下半部代表的是一颗小草,或者小苗,上面的一横代表的是地平面,这个字代表从地平面刚长出一点点的小草,从这个意义引申出了刚才、方才这个意思。这种意义我们现在还在用

  3. 再看看在和存这二个字,它们是近似的意思,存字可能是从在字衍化来的。在是梁柱下的土,强调的是居所和田地,是个空间概念,后来引申出“在不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其实是很难表达,所以要文字发展到某个程度才可以引申出来。存,是梁柱下的子,代表了传宗接代,是时间上的延续,引申为生存的意思。

  4. 存在是一个词,既有时间上的延续,也有空间上的支点。这个词是引申的引申了。

  5. 了解汉字的本义,再了解汉字发展中的引申变化,对我们了解古文的意思,对我们掌握汉字的使用,都有帮助,也充满了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