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王昌龄《闺怨》:王昌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人?

 郝人读诗词 2020-12-23

王昌龄作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又进士及第,与同时期的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大诗人交好,自是大有文才,无需赘述。

男子的脸部特写与配字图画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王昌龄一生不顺,三十岁为官,官还不大,相当于县官之级。但官运不畅,获罪发配。近五十岁,又获官职,中间还曾被贬官职。六十岁,辞官还乡,途中被安徽亳州刺史杀害。王昌龄一生才华横溢、结友甚多,两次被贬、长期谪居。

卡通人物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这样坎坷经历的王昌龄,骨子里的文人气质却根深蒂固,自身颠簸,却忧国忧民。

他的边塞诗意境开阔、语言细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既描写盛唐的大好河山风光,又描写战争的场景,还要描写战士的心理状态。

男人嘛,描写这些也就罢了,可是他的宫怨诗、离别诗也写得非常细腻,将那些宫女、贵妇的境遇描写的丰富细腻。真是看不懂,王昌龄自身还在不断的遭贬、获罪、发配,哪有这么多的情感花在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

图片包含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他是如何去体会宫女、贵妇的内心深处情感,还将这种情感用诗歌表达出来,表达的还是那么准确?可能这就是这些大诗人能流传千年的原因吧。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描述已自动生成

我们通过这首《闺怨》来看看王昌龄是如何体会这种细腻感情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的少妇从来不知道离别相思之愁,春光明媚时,精心化好妆登上高楼。忽然看见路边的杨柳春色,相思之情涌上心头,后悔不应该让丈夫去边塞从军,建功封侯。

图片包含 户外, 人, 建筑, 女人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不知、凝妆、忽见、悔”,这些词语都是“闺中少妇”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动,不可能亲自告诉王昌龄,但王昌龄却描述的如同亲眼相见一般,将一个本天然浪漫的少妇由不知愁到后悔并思夫的内心活动状态描写的活灵活现。

卡通人物

描述已自动生成

王昌龄作为一个边塞诗人,却又将小女子的这种心理描写的如此之真实,这就是一代大文人、大诗人的品质体现。自己得不到公平待遇,却还能放眼边塞心在国、在将士,又心在民、在底层,忧国忧民之情既是文人的高贵品质,又何尝不是文人的悲哀呢?

图片包含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