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1-中国文化的母性意识.乙.【母体】

 Jeasonlilo1978 2020-12-23

02

母体传承诞生新生命

    中国文化其实是一个母性教育为主导的,像古代《女娲补天》人类是女娲造人出来的,就变成男人,就变成女孩。实际上中国文化也是一个崇母文化,就是孝道母亲多于孝道父亲

    举个崇母例子,历史上清朝很多都是妈妈走了以后就放弃做官,要守孝一年,就是更多是指母亲父亲当然也是,因为本来讲王权是一个父权,但是实际上中国文化传承里面男性的权利背后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妈妈。就像刘邦后面有吕氏吕氏后面搞了很多可怕的事情,但是刘邦是干不出来的,就是他干不出来,但是一个女人后面成了一个母后的时候,成了母亲的时候,是有很大的权力的。

    就像清朝的皇太极,什么慈禧太后,谈到武则天,看到我们对母权的崇尚,就是对母性的崇母,就是当一个女人掌握了政权的时候,她会让很多男人崇拜她,那和崇拜男性是不一样的。

    所以崇母的文化可能和我们的教化有关,很多传承的故事都是女性在教育孩子。其实在一个家族里面也是这样,就拿李子勋老师家的家谱来说,李家过去也是有很多中举、当官的这样一个历史,其父亲爸讲家谱的时候就说:“我们家发起了,两次都是因为娶了一个好太太。” 

    那到底家里面的一个妈妈或者太太对整个家族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国学堂记:人们往往认为单亲家庭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而李子勋老师的观点则从中国文化的母性角,诠释了母性意识的巨大作用,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那么母性意识在文化中有怎样的体现?中西方文化的性别差异又在哪里?

    中国文化其实一直隐藏在一些女性背后,这是一个基本的立论。比如说,以李子勋老师的家族为例,可以讲明这个问题。李子勋老师说因为以前李家是两兄弟到四川,当时四川人少了,所以李家祖上到四川来的,是从广西(当时的两广)具体地方也说不清楚,反正现在是划到了广西,但原来在两广后来解放后重新划分。李家来到四川以后,一直比较穷,到了李家这个弟弟娶了一个贵妇人家的千金是二嫁,解放前二嫁就不值钱,就嫁到了穷人家来了。

    这个女性来了以后,就坚决要孩子读书,而过去李家是觉得读书是没用的,都种田的,佃别人田种就行了。自从这个女性开始,当她当上奶奶的时候,孙子辈就开始中举了,就开始有人当官了,就是因为读书读出来的。她要求她的儿子读书,又要求她的孙子读书,当然要求的都是男人读书;然后李家就开始建立家谱了。家谱里面最崇尚的就是这个老太太。因为知道是她来了让子女读书,我们李家才开始有田地了。所以一个穷人家娶了一个大户家的女人是多么重要,娶了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然后又过了N多代以后,李家一经商就败落了,又重新赤贫,又田地都没有了;后来又是大概李家现在的四代以上,娶了一个女孩子进来。那个女孩子也是读过书的人,就一定要求孩子读书。后来李家又开始发起来,在清末时,李家又开始发起来,直到现在。 可见家训真的很重要,直到今天李家都没有经商的,都是搞教书、读书、当医生这样的。

    其实从这一点李子勋老师自己在读了很多书以后发现,其实一个母亲身上蕴含了大自然的很多智慧,就是孩子很多的智慧是在她孕育、在怀里的时候,就已经经由母亲传承给他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们都以为孩子都是出来教育的过程,在怀孕的过程里面也会有传承 其实就是细胞分裂,因为知识是存在人的身体里面,而不是大脑里,大脑里没有什么可储存的,都是在我们机体的细胞里。孩子就是妈妈的一个部分,就是分裂出来的一个生命,实际上她就把一个聪明的母亲、一个有文化的母亲,孩子读书就容易。

    李老师有一次给老板们讲课在北大EMBA,经济研究中心讲课。说娶老婆要娶一个聪明的女人,要娶一个有知识的女人,以后的孩子、儿子读书就会很容易。因为有很多知识会经由一个生命传承的过程中就自然传了。这里面有很深奥的一个科学道理。

        其实人类比方说小孩子看大自然的东西是不惊讶的,生下来就懂的事,让他看鱼儿,他从来不惊讶,仿佛他就能够知道这是鱼,仿佛很多自认存在的一切,小孩子内心被唤起的时候,都是不惊讶的。但是他突然看一个汽车、看一个火车,在高空中的吊机,或者看一个人为建成的东西,小孩子会像瞎子摸象。

    这就是我们认知理论里发现:他要认识一个人类创造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吊机架子对一岁的孩子来讲,他最开始没法形成这个支架的全貌,他只能感知到一部分,这是一个冰冷的东西,但是他形成不了架子的概念。因为儿童知觉是一个自然知觉来发展的,

    而自然知觉有的像山啊、云啊、树啊这些是自然天生就有的,是和他生命与生俱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不用学习,仿佛小孩子他就知道。就是一个科学上的说法叫“认知模型”,这种认知模型是早已经在小孩子身体里了,看到这些都是一个自然反应;但是如果看到个人为制造的东西,也许孩子他妈也见过的,但是这个不能被传承,这个不是一个自然的,它是一个人造的,是一个人创造的,它不是自然的

    但是有一种东西“聪明”就是说妈妈对信息的掌握和聪明,是可以被传承的。传承的是一种能力,就是一种敏感力,对信息的敏感力。比如说妈妈是一个博士,她生的孩子如果没有其它的灾难的话,那么他读书的时候要理解那些理性科学也要比别人要容易,是因为他有信息刺激。信息刺激会让我们产生反应,就像为什么网络依赖的孩子最后发现他大脑里面的生化结构会发生改变。

    因为身体内部和外部可能是一体的,心神是合一的;身体和我们的情绪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就像科学上说一个人情绪老不好,其细胞在超微系统上面,细胞就出麻烦了;细胞出麻烦了,其代谢也就出麻烦了。信息传递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不停读书学习,知识的沉积,也会让其身体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就自然可以传给孩子。所以经常说要娶聪明的女人,不要娶漂亮的女人。当然除非她漂亮又聪明为了自己儿子读书好所以娶回家的母亲很重要。 

    因为都是妈妈带出来的,其实中国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包括西方也一样。如果家是一个包容的文化,从象征来讲就是母性的,因为母性就是圆润、包容、容器等,从象征来讲都是代表。

    而父亲代表的是一个尖锐的探头探脑,在雄性的形象是代表就是一根棒,或者是一个独立的东西,他不是包容的,他是进攻的而女性都是容纳,所以最后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是母性文化呢?从象征容纳来讲,它就是一个象征的妈妈,妈妈是一个包容的,是一个能够孕育的,是一个可以诞生新生命的。只有把别的东西融进来以后才能够创造新生命嘛!

    就像一个佛家说的,涅槃更新是一样的,东方文化是一个母性文化,西方文更像是一个父性的文化。因为它是法律,讲的都是那么严厉的东西。其实在心理学中经常会谈到,西方崇父,它是很严格的逻辑,法律关系。而东方是崇母的,是感情的,是用情感来连接的关系。

    就像现在中国人做生意也好,都要进圈儿干什么都要进什么圈儿,讲到心理学都要来到圈子里才行。就是说好像就要进入那个母性的范围,或者称为“母体里。 突然想起了这一个词叫母体,就是以前曾经有一部电影叫《骇客帝国》(《Matrix》),这个Matrix的原文翻译就是母体

待续:丙.国学堂--中国式心灵秘境1-中国文化的母性意识.丙.【】


关注“国学文化太美”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KYGuoXueWenHuaTaiMei” 

文章页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