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第八代高尔夫的数字化?

 cheyunwang 2020-12-23

第八代高尔夫上市已有月余,数字化的宣传口号也深入人心。然而到底该如何看待第八代高尔夫的数字化,却一直争论不休。例如有人觉得,这只不过是大众的一个营销口号;也有人觉得,所谓数字化不过是一堆屏幕、语音控制和智能驾驶辅助而已,而这些东西在当下的国内市场并不稀奇。然而车云菌却觉得,第八代高尔夫这看似“口号”的数字化不能小觑,它背后其实有着不大不小的“阳谋”。

同级唯一“高品质+数字化”产品

“在国内市场并不稀奇”这个印象,其实主要是被中国品牌车型,以及豪华品牌或更高级别车型带出来的。大家仔细去梳理一下“一线合资紧凑级”这个细分市场,也就是诸如卡罗拉、思域、轩逸等等车型,它们在数字化方面表现得其实很一般。例如最直观的感观层面,全液晶仪表在这类车上往往全系都不能提供。某些热点车型,它们的语音控制也相对比较简单;中控大屏虽然都有,但实际的功能应用也不够全面等等。

也就是说,在紧凑级细分这个领域,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在数字化这方面已经形成某种分化。出现这种情况,合资厂方面有理念、成本方面的制约,也有产品基于全球开发暂时未能与国内需求同步的因素;中国品牌则相反,它们往往把数字化作为一种弯道超车的方式。

这种格局就让相当一部分人变得很纠结——要么为了数字化选择中国品牌(而牺牲基础技术),要么为了三大件的核心素质选择一线合资品牌(而牺牲数字化),要么则增加一两倍的预算,选择更高级别甚至豪华品牌。总之,没有一个各方兼顾的理想选择。

第八代高尔夫的数字化,相当于打破了这个窘境。高尔夫在基础技术层面无需多言,绝对属于同级标杆级的。现在叠加了数字化赋能以后,让它成为同级车里唯一一款“高品质+数字化”的产品,对于上述用户将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不一样的数字化:不能光比功能多少

那是不是意味着只注重数字化的人,高尔夫的诱惑力就要打折扣,亦或者说不如就选价格更便宜的中国品牌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看待数字化价值的问题。就好比智能手机,5000元以上的机型和2000以下的机型,功能、乃至硬件上并没有太本质的区别。那为什么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选择5000以上的机型呢?真的仅仅是品牌或逼格的差异吗?

这个问题也可以换个问法:为什么硬件、功能都一样的手机,实际使用体验会有那么大的区别?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车的数字化,而且更突出。因为这不仅涉及体验感,还直接关乎到安全。这也意味着,某项先进功能在手机上如果体验差只算是鸡肋,到了车上则有可能变成“雷”。

以智能驾驶辅助为例。的确,现在很多车型都配备了主动制动、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等等。有了它们,理论上高速巡航的时候完全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然而,有多少人“真敢”?为什么?

“逐步接受”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很多智能驾驶辅助的表现,并不足以给人信心。

这里面,确实有判断准确率不高、确实不靠谱的情况,但也有很多是系统操作起来体验感差,例如刹车、加速或变线的控制生硬等因素。

那么第八代高尔夫呢?有什么不一样?类似的宣传应该很多了,许多人也会对全新数字高尔夫的车身网络架构津津乐道。诸如网络拓扑扩展到8个CAN模块,4个Lin模块;CANFD让传输速率从500K升级到2M等等。这些术语看起来高大上也难懂,但其实在车云菌看来,与其与研读这些术语,不如盯着它的背景。

一个很简单的思维逻辑:第八代高尔夫在数字化方面的技术是与ID.3共享资源的。而这两款车,都是大众“下一个五年”的重要支柱、投巨资研发的。也就是说,第八代高尔夫在数字化技术研发上所获得的资源和投入量,绝非其他(绝大部分)同级车可比。

所以我们才能在第八代高尔夫的智能驾驶辅助上,获得比以往更好的体验。看似简单的速度控制、路线控制,好像功能都差不多,但全新数字高尔夫的表现就更像“老司机”。

这还只是体现在驾驶体感上,而它更大的价值,是在紧急情况下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尽管,这方面我们确实没有机会实际体验。

当越来越多的用户体会到全新数字高尔夫的数字化更靠谱时,其使用频率将会远高于其他同级车型的智驾辅助系统。如此,数字化的价值才算是真正体现出来(而不只是简单尝鲜,或是跟他人炫耀的噱头)。

数字化不光是功能性:对于档次提升的意义

第八代高尔夫的数字化还有一项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价值点。这个价值点,对于全世界最保守的人都是有效的,那就是它所营造的“高级感”。

最直观的当然是数字化的座舱了。伴随着纯电动车型的增加和由此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的座舱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更大更多的屏幕、触控式的操作方式、微小的电子挡把等等。这些设计元素,再结合第八代高尔夫本来就优于同级车的车内工艺和品质,无形中让座舱的感官体验产生了某种“代差”(相比竞品,更像是下一代的产品)。

另一个亮点是氛围灯,在这一级别的应用其实也是要拜数字化理念所赐。尤其是外饰氛围灯,可以在地面上投影出LOGO——这种做法过去都是豪车专属的。还有智能化的内饰氛围灯、触摸式前后阅读灯等等,都在提升整车的档次感。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三温区的空调,这也是得益于数字化的结果。而类似这样的空调配备,在过去出现在一辆紧凑级两厢车上,是不可思议的。

还有智能的空气净化系统——不是简单装个PM2.5滤芯这么简单,很多数据和净化过程乃至历史记录,都可以在屏幕上查看。

数字化绝不是噱头:选装是为了满足更多群体需求

上市月余车云菌也听到一些反馈,即第八代高尔夫虽标榜数字化,但很多功能并非标配而是选装,所以只能算是噱头。在车云菌看来,这里面存在以下三大误区。

首先,标配水准并不低,例如全液晶仪表标配,中控大屏标配,这是很多同级车做不到的。

其次,现在流行一句话:“年轻人不讲武德”。第八代高尔夫如果所有数字化装备都全系标配,那就真属于“不讲武德”了,难免“引发众怒”。更何况,标配的话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对于 “不注重数字化”的购车群体反而属于“捆绑销售”。相反,通过选装相当于提供了更多的车款,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第三,噱不噱头,关键还是要看性价比。第八代高尔夫即便“全选”后,性价比依然很高。

以顶配的R-Line为例,它在不选装的情况下,配置已经超过了高尔夫7顶配的旗舰型(多主动刹车、全速自适应巡航、全液晶仪表、车联网、30色氛围灯、三区空调等等),价格反而低了1.44万元。在此基础上,如果选装驾驶辅助包,只需要增加5000元而已。即便继续将矩阵式LED大灯(涵盖MDFS、AFS等很多灯光功能)选装,仍然比高尔夫7顶配价格低0.64万元。性价比高低立显。

事实上从全新数字高尔夫各车款的梳理情况来看,它与以往的高尔夫以及当下的竞品都不同——顶配的R-Line已经变成最值得购买的车款之一,而不再是所谓噱头。


 车云小结

经此梳理应该不难发现,经过“数字化”的全新数字高尔夫,已经变成了一款市场上从未有过的产品。从小的层面看,它相当于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群体对于“高品质+数字化”的需求。往大了看,基于高尔夫强大的产品号召力,它的普及也将让“数字化”这三个字变得更扎实,并推动行业在这一细分(合资燃油紧凑级)数字化的发展。所以,不要小看第八代高尔夫“数字化”,它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阳谋”。


华为发布车规级激光雷达,年产10万套/线
岚图FREE首发:传统车企走出来的”新势力“蓝本

智己汽车如何定义自己?

重磅!锂离子电池组的价格正式突破100美元大关


我就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