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瑶家,走进小源,何似在人间!

 大明梅语 2020-12-23


水调歌头·盛夏游小源

        李治军

        小源在何处?借问洛阳山。不知高山流水,为何如此甜?百灵欲展歌喉,又恐惊盘皇,野鸭溪边眠。

       树高耸,滕盘旋,蝶飞檐。见到船桶,思绪回到三十年前?长臌当舞迎亲人,腊肉对酒宴宾客,活得赛神仙。而今看小源,何似在人间。


       看见船桶,想起三十年前


       这东西,80后可能不认得,因为没见过。笔者乃60后末期,只见过,没使用过!我们那地方称它为船桶,也有称禾桶的。前些天在小源瑶山见到了它,心理五味杂陈。

       那些年,农业生产还没有使用化肥,或是用得相当少。这禾桶可是一件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用它之前,先得铲上一个火土灰。那个年代的劳动力,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午睡习惯,因为上下午都要为生产队出工,要想赚点工分以外的“外快”,中午就是最好的劳动时间。

        先要选择一块杂草生长茂盛的空地,然后用锄头在太阳下将这块草地带适量泥铲松,让草皮在阳光下爆晒。一般二天两头即可连草带泥晒干。第三天中午,先准备一些半干的禾杆草。将晒干的草皮起个空心堆,把准备盖顶的草皮也堆成小堆。再用干柴在堆的空心位置点然,立即用半干禾杆草盖住。挖个小洞,用扇子向里面扇风,等有了一定数量的火屎之后,慢慢将用来盖顶的草皮垒上。这可是门技巧活,弄得不好,火土灰还得必须再烧一次呵。如果天气遇雨,这个劳动就白费了。

       到了旁晚,整个火土灰就燃尽了,泥巴变得跟炭一样黑。等土灰冷却后,再用一种专门锤土的工具——我们那里叫“撂阿棒棒”,书名至今不知,将火土灰打粹。打粹后,还要过灰筛,选用细灰备用。

      等粪坑的粪便够多了,劳动力便用便桶挑到火土灰边,在中间挖个漏抖形。一人用尿箪舀,慢慢沥在火士灰上,另一人用锄头快速拌匀。拌好后,又垒成堆,再用烂薄膜或禾草之类的盖住,将其发酵渗浸备用。

(烧火土灰)

     这种肥料种出的东西,十分绿色,种红著,种花生、种豆子等用作底肥,那是没得白谈的。船桶的功能,就是在给水稻施用这种肥时的一种承载工具。先把肥挑到田垠上,用船桶装满,搬到水田的禾苗空行内,左手推船桶,右手抓着发孝后的土灰,往禾根部二寸远的地方压到泥里去,一蔸一蔸地,简单而又不断地重重复着。

      由于这种种有机肥含磷钾高,禾苗长得壮实,禾穗结得饱满,成熟时显得金黄金黄。不过,由于那时稻俗品种的问题,一般也就三四百斤一亩,一年下来,收成还是不够吃的。

     看到船桶,我想到了这些,心理真的是五味杂阵。我的同志,你看到此文后,是不是也有一丝丝伤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