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发现!红六军团在明朝公主出家飞升的歇马庵开会:红军放弃在阳明山建根据地

 大明梅语 2020-12-23

       打开百度,输入“阳明山”,你在此条目中会发现这们一条注释: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阳明山歇马建庵,被朱皇封为一品仙姑。

       打开《阳明山志》,找到“昭禅寺”条目,其注:“昭禅寺,即歇马庵。离山(阳明山寺)十五里,系明朝公主出家歇马于此,烧丹炼汞,白日飞升。封为易德仙姑。”阳明山七祖秀峰禅师,便是他师傅住持寺歇马庵剃度为僧的。

      翻开[清]黄应培纂: [嘉庆]《新田县志》 , 清嘉庆十七年刻本。卷十《杂志·寺》 三教寺, 在南三都, 明永乐六年僧妙莲建。龙池寺, 在南三都, 明永乐二年僧善坚建。

01   龙池寺系建文帝所建

      龙池寺在今新田三井乡,诸多碑记显示,该寺系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所建。这里我们只提及二块重要的碑。

     其一:龙池寺《重建庙廊碑》,该碑立于永乐三年(1405),也就是龙池寺建成第二年。此碑,仅标题五个字,就能证明,龙池寺系建文帝所建。“重建”意思是“重新建造”,“重”字表达,原有“庙廊”,这次是重新建造。“庙廊”一词必须查字典,此前梅语自以为是,认为它的意思是“庙宇和走廊”之类。然而,当梅语翻开电子汉语词典发现:庙廊即朝廷,指以天子为首的中央政府。这就说明,建造者系明朝皇帝。因是永乐年间,此人必为朱允炆无疑。

     其二,龙池寺有《缘化袈裟记》碑,碑立于永乐六年(1408)。该碑的副标题:“小行德祖梅等师亡代立之记序”。“小行”,小乘之修行,临济宗即属小乘佛教。“德祖”,是“至德师祖”的简称,泰伯仲雍让国退位称至德。“梅”指智眉,为避讳而用“梅”。“等师”,即等禅师,包括立碑人一栏的“本邑上行德祖梅、祖文、祖玄”。千万不要看见立碑人中有“祖文、祖玄”而将“小行德祖梅”而断句为“小行德/祖梅”,这样断句没有考虑到古人对长辈尊敬与避讳。“亡”在这里是副词,读[wú]通“毋”。“代立”是独义词,只有一种释义:“亦作‘代位’。继立为君。立,通‘位’。”也即,“代立”只有“继位为君”这层意思。前文《闻举公序传》中有“永乐篡立”,即是指“永乐篡位”。至此副标题全文释为:(宁远县)小乘佛教至德祖师梅等禅师不再继续代位为君王的记事序文。

       通过两块碑可证实,龙池寺的智眉(为避讳而用“梅”字)即为建文皇帝。

02   三教寺为妙莲所建  

       三教寺建于明永乐六年(1408),这一年正好是建文帝退位为僧的时候。看到“妙莲”,我们理应想到“妙竹”。因为,他们之间属于同一个僧人辈份。而妙竹公主被封为“易德仙姑”,能封妙竹公主的人,只能是皇帝。这也说明,妙竹公主先于封她的皇帝而升天。那么,封妙竹公主的人,理应为龙池寺的建文皇帝。

03 歇马庵附近有《奉氏族谱》,其文载有“永乐易建文之统争十余年”

       此《奉氏族谱》的记录,等于直接告诉大家,妙竹公主即为建文帝所封。故阳明山上有“万寿寺”、有“汉皇殿”。  

04  红六军团在歇马庵开会 ,放弃在阳明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4年8月25日凌晨,红六军团沿黄溪河上阳明山。在黄石坪探知有敌军据险埋伏,便改为从黄溪河左侧支流绕道朗江源翻越荆棘丛生的马鞍山,进入大明江,傍晚进驻山上祖爷岩。8月25日晚上,在阳明山歇马庵不到200平方米的庵子里,由任弼时同志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各小组汇报了各自侦察到的有关情况。会议认为: 阳明山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后勤保障力量不足,回旋余地小,且群众基础较为薄弱,无法牵制、调动湘粤桂三省敌人,策应中央红军转移,从战略上不利于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也不利于回击正从阳明山南北两侧追击而来的敌军。经集体研究,红六军团决定放弃在阳明山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东出白果市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回师转战以调动敌人,然后经道县过潇水、再经全州、兴安间渡湘江。8月26日凌晨,红六军团按照新拟制的行军路线,悄然离开阳明山,开始了新的征程。从此,湘江战役的主战场从永州略江口转移到广西全州、兴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