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原国君去哪里了?结局又怎么样了呢?

 历史龙元阁 2020-12-24

如果要问起,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答案就是标题中提到的三家分晋。但如果要问起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原国君去哪里了,结局又如何,或许就没有多少朋友清楚了。诚然,这个问题不是那么重要,但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分界点,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们,总该是要有一些了解的。

这里感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粉丝提问,接下来,笔者会跟大家一起简单地了解下,三家分晋的前世今生(有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一,三家分晋的原因和过程

周朝是以礼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国家,在周朝的礼制宗法中,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各个诸侯国君会把自己的子孙分封为卿大夫,并让他们为自己开疆拓土或守土安邦。

但作为姬姓诸侯国的晋国,却是做了第一个打破这不成文规定的人。晋国早年经历过一场名为“骊姬之乱”的内斗,而晋献公作为内斗的胜出者,觉得宗室子孙有时候还不如外姓的卿大夫来得可靠,所以晋国从此便不再将宗室子孙设为卿大夫,而全部改由异姓担任。关于这场国家根本的变革,史料称之为“晋无公”之变。

没有宗室子孙担任卿大夫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可以更加方便中央集权,因为外姓卿大夫根本没有资格来和国君争权夺利。但这只是在国君强大的时候才会起作用,一旦国君不理朝政,不思进取,那异姓卿大夫的危害绝对要比宗室子孙来得更加剧烈。因为宗室子孙就算发生混战,国家的传承也是没有变化的,而作为异姓宗室,一旦夺权成功,那就是根本上的改朝换代。

春秋中期,晋国经历了晋文公与晋襄公的统治后,外姓卿大夫由最初的数十个小宗而逐渐演变为六个大宗,分别为中行,智,范,韩,赵,魏。到了春秋末期,这六家卿大夫又经过混战后淘汰了范家和中行家,改为以智家为主,韩赵魏三家为辅的政治格局。

再往后,韩赵魏三家又联合起来将最强的智家扳倒,自此晋国彻底被韩赵魏三家所掌控。而这三家中,又以赵家为首,魏家和韩家为辅。三家瓜分晋国后,因为与周王室距离较近,所以他们准备了厚礼来贿赂当时的周威烈王,而周威烈王自知就算自己不同意也没有办法,因而在收下了厚礼后,宣布韩赵魏全部进封为诸侯,自此晋国宣告灭亡,韩赵魏三国宣告建立。

二,晋国末代君主

周威烈王分封三家为诸侯的时候,晋国的国君为晋烈公。而晋烈公本人还是韩赵魏所共同拥立的。这里需要提到,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时候,也并没有彻底将晋国宗室土地全部瓜分,还是给晋国留下了曲沃和绛都两座城池来帮助晋国宗室,以祭祀自唐叔虞往后的晋国历代国君。但话又说回来,韩赵魏三家也是颇有嘲讽晋国宗室的意味,因为曲沃是晋国小宗入住大宗之时的都城,而绛都则是晋国最原始的都城。

三家分晋完毕后,晋烈公在曲沃和绛都两座城池的供养下,虽然活得非常郁闷,但好在还有个可以祭祀祖宗的地方,衣食住行方面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只可惜他虽然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但他的后代可就不一定了。

晋烈公死后继位的是晋孝公,晋孝公在位十年虽然没有任何发展,但好在也没有什么错误。但只可惜,他不犯错就是最大的错。虽然魏国史料明文记载的晋孝公是病逝,但根据其他多方史料的综合查证,现代史学界还是认为晋孝公是被韩赵魏三家驱逐出曲沃与绛都,并最终死在流浪的路上。

晋孝公死后继位的是晋静公,晋静公相比父亲可谓是听话的不能再听话了。韩赵魏让他搬家就搬家,让他去哪里就去哪里。所以最后晋静公被安置在韩国境内的屯留城(今天的长治),而曲沃和绛则又一次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如果说晋静公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那也算是可以了,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残忍。

晋静公在位期间,先后被韩赵魏三家搬来搬去多达四次之多,虽然最后又被送回了屯留,但因为韩昭侯觉得留着他实在是个隐患,所以在赵魏两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选择将晋静公毒杀并灭其族,使传承了七百多年的晋国彻底消失在世人眼中。

另外这里还需要提到,没有官方史料证明是韩昭侯动的手,但无论民间野史还是事后逃出的晋国宗室后代,都是这么向外宣布的。所以就算是假的,但人终归是在韩昭侯的地面上绝嗣的,因而这个锅无论如何都得他亲自去背。

最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原国君起初是被安置在曲沃和绛都,后来又被搬迁至屯留。至于结局,则是被韩昭侯所毒杀并灭族,使其彻底绝嗣。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