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岁自闭症男孩的社交指南:5分钟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

 昵称71058182 2020-12-24
“我跟他真的没办法沟通!看起来我说什么听什么,但是下次还是犯一模一样的错误,你说他是不是存心气我?”数不清这是帅妈第几次暴走了。

不仅仅是家长,很多和自闭症人士打交道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他们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婴儿时期,大人通过观察小朋友发出的“信号”来猜他们脑中所想,包括微妙的表情、肢体动作、含混不清的语音等等;而长大后,最直接的对话,让我们更容易搞清楚孩子的脑袋里在想什么。
 
但普通的交流方式对于自闭症人士来说,好像行不通。无论是成年自闭症患者还是小朋友,他们好像都很难沟通并且常常惹我们生气:
 
禁止的事情反复强调,却还是去做;说着自己已经明白了规则,行动上却依然不去遵守;钻牛角尖,不知道变通;不会察言观色,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
 
为什么我们说的话他们常常不能理解?
自闭症人士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Andy,21岁,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青年,他录制了一段自白,想要告诉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帮助像他一样的孩子们。从他的视角,你能看到“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
 
Andy特别说明,这段自白,说给“愿意跟我们沟通的大人们”。
 


大家好,我是一个二十一岁的香港人,现在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当你们听这段录音时,我已经放完圣诞假,继续回英国读书了。
 

你一定以为我是一个很听话,很优秀的香港尖子学生,但是其实,从小到大,我在老师的眼中,都是一个比较麻烦的学生


我妈最怕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因为她知道,我一定又在学校闯祸了。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很寂寞,没什么朋友。上课又好闷,有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东西,我就会自己加点想象


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个“O”字,我可能会想象成一个橙子在动来动去。

老师看到我的时候,就会觉得我在走神。事实上,我确实是在走神,但是我的耳朵同时也在听讲。


所以我成绩还不错,但是操行评定,就只能拿到C等。
 
因为各种与其他人不同的行为,我妈后来就带我做了智商评估。再后来中学时期因为一些原因再去看医生的时候,就确诊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就是自闭症的一种。
 


你可能以为,我操行评定分数很差,是因为经常在学校打架。但事实上,我从来不打架。
 
我们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你是要和我们讲道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怎么讲。
 


比如说,你要我们遵守一些规矩,你应该讲明规矩背后的意义不然的话,我们肯定不会遵守啦,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另一种可能性呢,就是遵守得很差。比如,如果你告诉我在街上大便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对,即使我很听话不随便在大街上大便,但也可能有一天我在家大便完以后把它扔到外面街上。


所以,你应该告诉我:如果你随地大便的话,别人会觉得臭,路过都会觉得不开心,那我就会理解这件事啦。


又比如说,我以前很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离开座位。如果你说“不准!”可能我会不听,我也有可能留在座位上但是动来动去。


如果你告诉我“你这样做是会妨碍别人的”,那我就会理解成:我这样做会妨碍同学看黑板。


那我就会想办法解决,例如我会在教室最后一排走来走去,我觉得这样我就不会挡住别人的视线了。


但是通常这个时候呢,老师仍然会觉得有问题,又会说“不准!”那我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不讲理。


还有一次我上课的时候没有离开座位,但在座位上唱歌。其实如果你一开始告诉我,走来走去或者发出声音会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会让他们没办法专心上课,那我一开始就会乖乖坐好,尽量不影响别人。
 
小时候,我唯一的不开心,让我生气的事情,就是经常被人骂我态度不好。但是每次大人骂完我态度不好,我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最不明白的是,有时候,我在一个场合做了一些事情,接着就被人骂我态度不好。然后我问:我态度哪里不好?


大人们就会解释:哦!你刚才这样那样做,就是态度不好!

那我是会记住的。

 
但是去到另一个场合,我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大人又会骂我态度不好!
 


我就特别不明白,啊?你们之前不是说过,态度不好就是做这些那些事情吗?我这次明明做了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为什么你又骂我态度不好?


这种情况就会连续重复几百次,我还是搞不懂“态度”这个概念,究竟是什么。
 


对于一些经常被别人骂,但我自己又理解不了的事情,大人又解释得不清楚的时候,我就会很烦躁了。



有时候,不是自闭症孩子难沟通,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把事情讲清楚。就像Andy说的,比起沟通本身,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跟他们沟通。

沟通不是一个人的事,Andy的这段自白,让我们更了解了自闭症孩子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事讲出了我们与自闭症孩子沟通时忽视的问题

我们总是说自闭症孩子难懂,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可能我们也一样让孩子们难懂。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在他们的心里可能也是“不讲道理”的大人。

有时候,过于清楚这个世界的隐形规则,让我们无形中忽视了不理解规则背后意义的孩子们。就像Andy说的,不要总说“不行”、“不对”、“不可以”,我们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和“怎么做”。

用正面的话引导孩子的行为,比制止和否定更容易让人接受。


作者 | 凌阳,换个角度看自闭症

视频地址:https://www./watch?v=6dAs2YcEeLM


———— 推/荐/阅/读 ————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