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命名了圣诞,王安石见别人掩埋过圣经,王维过节写下羞羞的诗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2-24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老谈,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叮叮当,叮叮当……

伴随悠扬悦耳的铃铛声,圣诞节也如期而至了。

窗户外的皑皑白雪,壁炉里红彤彤的火苗,妈妈烤制的姜饼人,孩子枕边的圣诞袜,还有他们满怀期待的梦。

圣诞树,麋鹿,那个忙着送礼物的老头……

这就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圣诞节,哪怕只是单纯去想象,身为异国人,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那种甜蜜与温馨。

商家炒作也好,年轻人热衷也罢,圣诞节在中国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其在中国的热闹程度,甚至能秒杀西方国家本尊。

“圣诞”在英文中的词汇是“Christmas”,鸦片战争之前,这个节日在中国从未真正流行。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从那时开始,传教士之外的各类西方人,大量涌入中国,圣诞节也从教堂走了出来,飞入租界百姓家。

《申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1872年12月24日——也就是当年的平安夜,《申报》首次报道了这个洋节日,解释其为“耶稣诞辰之日”。

在次年的报道中,报纸一改之前的解释,称呼其为“西国冬至。”

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只要做好考据研究,真相往往就不再神秘。

耶稣到底何日降生,在圣经里并没有相关记载,今天所谓的“耶稣诞生之日”, 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为界,向前推算评估的。

换言之,但凡耶稣早产或者晚生,这个日期都是错的。

还有的学者认为,圣诞节是从古罗马太阳神的生日转化而来,从12月25日这天开始,古罗马的日照时间由短变长。

“太阳神生日”这个称谓,不是那么讲究,这一天在中国,还有个更科学的称呼——“冬至”。

《申报》将圣诞节解释为“西国冬至”,也不是毫无根据的。

晚清至民国时期,“圣诞节”是富贵人家才配过的节日。到了现在,圣诞节是我们躲都躲不掉的一个节日。

钟情于国学之人,也变得格外反感与担忧,在他们眼中,圣诞节是一枚,包裹着红色包装纸的糖衣炮弹。

年轻人愈是钟情于洋节日,则传统文化沉沦之日,为时不远矣。

但今天这篇文章,能够出现在唐诗宋词古诗词的公众号里,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纵然西方压倒东风,但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不会消亡。

中国之文化,讲究兼容并蓄,这也是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唯独我们屹立不倒的原因。

外来的文化包括宗教,在我们这里经过反刍吸收为我所用,变得一团和气。

更不用说,中国其实也有自己的圣诞节,这个节日可以追溯到1300年以前。

古之诡辩之才晏子,曾经说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老谈称呼晏子为“诡辩之人”,其原因是晏子本来就是错的, 橘与枳本就不是同一种植物。

而且,晏子褒一贬一的方式,也值得商榷,枳虽然味苦酸涩,不算可口的水果,却是一味很有功效的中药。

橘与枳的关系,正好类比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圣诞节。

在中国,有资格被称作“圣”的,譬如古代的帝王,“圣诞”即是指皇帝或者皇太后的生日。

中国最早过“圣诞之节”的,当属唐玄宗李隆基。


著名诗人李白,在《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中写道:

降西方之金精,采天长为名,将传之无穷纪,纪圣诞之节也。

李白太过出名,后世的好事之徒,常常自己写点东西,然后附会到他的身上。

“圣诞之节”的说法,显得不真实,但这的确是李白亲自写就的碑文。

“天长”指天长节,就是唐明皇的生日。

老子在《道德经》里写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玄宗取“天长地久”前两个字,作为这个节日的名称。

“圣诞”来临之际,“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

盛世大唐,不缺美酒也少不得宴会,有宴会的地方,必然会有诗歌。

唐玄宗本人,在自己的生日party上,即兴赋诗一首:

兰殿千秋节,称名万寿觞。

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

皇帝大人尊口一开,底下的臣子纷纷作诗附和。

王维的诗歌,向来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而著称,但他也曾作过逢迎拍马的诗歌。

某个圣诞佳节,王维写过一首叫《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的长诗,极尽奉承之能事: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

俨冕旒兮垂衣裳。金天净兮丽三光。

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

灵芝生兮庆云见。唐尧後兮稷契臣。

匝宇宙兮华胥人。尽九服兮皆四邻。

乾降瑞兮坤降珍。

唐代以后,将皇帝的生日设为“圣诞”,在全国范围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逐渐成为惯例和常态。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圣诞”的同义词还有“圣旦”,所指代的同样是天子的诞辰之期。

北宋大家杨万里,给友人和过一首诗,诗中有四句:

宾日扶桑遭圣旦,客星钓濑愧天文。

人生离合风前叶,聚首亡何复离群。

杨万里作此诗,倒不是为了恭维皇帝,“圣旦”的说法,在那时已是习以为常,诗人信手拈来即作诗。

汉字的奇特之处在于,恣意洒脱到令人疯狂。有时候,一件事情可以有诸多汉字来表示;有的时候,增减一个汉字,其意思又会谬以千里。

在古老的中国,“圣诞”和“圣诞节”,即是不同的表述,后者的出现,也晚于前者。

“圣诞节”最早的表述,可能要追溯到金朝。

大家都知道,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当时,大宋与金是并立的王朝。

任何时候,拳头都是最好的说话方式,大金的实力压过宋朝一头,所以堂堂大宋要向金国皇帝朝贺。

金章宗完颜璟,是金国第六代君王,他统治前期,金朝国力颇为强盛,后期国力由盛转衰。

公元1189年三月,宋朝使者朝贺完毕,准备辞行。但那个时候,金章宗恰好在居丧时期,皇帝于是打算免去繁文缛节,让使者直接回家。

掌宗庙礼仪的太常寺,认为兹事体大,因此持不同意见。

最后,金朝皇帝命令使者,先行到灵堂告别,后至仁政殿辞行。

在审定“圣诞”日期的时候,诸位臣子再次遇到麻烦。

金章宗的生辰本来是七月二十七,但那时恰好是雨季,于是大臣上表曰: 

“今圣诞节若依期,令外方人使过界,恐为雨潦所滞,设能到阙,或值阴雨亦难行礼。”

这大概是史书上,最早关于“圣诞节”的记录,这也意味着,“圣诞节”与“圣诞”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不再拘泥于皇帝的生日。

为显示优待行人之意,金章宗最后同意了改日期的议题。

“圣诞节”改成到三月十五日。按照规定,到那天,大宋使者要来金朝朝拜,共同商议双方疆域的议题。

但是,冥冥之中老天爷要和大金作对,三月份又赶上皇帝的服丧期。

于是“圣诞节”被一改再改,先是改为九月初一,之后又改成十月十五。

古代帝王专属的“圣诞节”,都格外隆重与铺张,诗歌作为一种记录工具,也如实还原了当日的真实情境。

元代学者柯九思,善书法,工画墨竹,能识古器,是当时出名的学者。他的代表作是《宫词十五首》。

在第六首诗中,柯九思用笔触,还原了圣诞节当日,皇家准备服装用具的情形: 

官家明日庆生辰,准备龙衣熨帖新。

奉御进呈先取旨,隋珠错落间奇珍。

到了明清,关于“圣诞节”的规矩,越来越成熟。譬如《大清会典》对皇家贵族的圣诞规格,都有极其具体明确的规定。

中国地大物博,导致圣人也批量的出现。所以“圣诞节”也不狭义的指代皇帝的生辰,各种神、佛、菩萨都可以是“圣诞”的主角。

而皇帝本人也没有将圣诞节据为己有,他们乐呵呵的与诸位神仙,共同使用这个名词。

包括孔子的生辰,也被称作“圣诞节”。

鲁迅在《三闲集》里就有“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陶园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的记录。

圣诞节有了,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圣经》。

身为一个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的民族,儒家的经典巨著,即是中国人眼中的《圣经》。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一首诗歌《兼并》,其艺术性并不高,用词峭直缺少韵味,一看就是出自“拗相公”的手笔。

但这首诗歌,在当时却引起强烈的反响,颇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功效。王安石在诗中,直愣愣地白描世界的乱象,呼吁变法改革。

譬如,王安石写道: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诗人所言之“圣经”,便是指代儒学典籍。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在暗暗滋长壮大,连一个当下时髦的节日,从我们的历史中,也能信手揪出,数不清的故事和传说。

对一个舶来的洋节日,真没必要上纲上线的围追堵截。

关于圣诞节,当今的诗人,也有相关的诗歌:

昨看圣经今学禅,灯光大异两年间。

斑斓街市霓虹影,多向西风暮雨边。

笔者觉得,老派的泥古之人,应该向诗人学习。放下《圣经》,捧起《禅经》,对一切外来之物,接纳之,吸收之。

老谈坚信,圣诞节是美国的,也是欧洲的,但是归根结底会是我们的。

-作者-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