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碎成3000多块的文物,历经8年时间修复如初,引得无数人竞相参观

 小珏说历史 2020-12-24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热议的人物,近期播出的《大秦赋》,再一次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也让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秦陵。这座神秘的帝陵,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有记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要知道,司马迁惜字如金,却对秦陵的规模、形制和陪葬品不厌其烦地叙述,给后人留下无数遐想的空间。由于秦陵的特殊地位,国家不允许发掘,光是外围的兵马俑坑,就足以惊艳世界,获誉无数。在1980年的一座陪葬坑中,更是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碎片。

这些碎片经过清点,一共有3000多块,即便是毫无文物经验的人,也能看出它们包括马头、马腿等组件,一定是件非常重要的文物。据说当时发掘是,有位年轻的考古工作者潸然泪下,他知道这是无比精美重要的文物,怀疑已经完全损毁,不能看到真实的原貌。

国家立即组织了文物、历史和修复专家,对这些碎片进行整理。经过8年时间长期等待,它终于在1989年陈列展出,首秀便引起了轰动。原来,这些碎片组成了两套铜车马,确实是精美辉煌的重要文物。

这两套铜车马,都是单辕、双轮、四马的基本造型,主体形制相差不大。但是,它们还是有差别的。有一套的铜车马上,马夫是坐在车厢之中,被认为是“立车”;有一套铜车马的车夫是站在车厢之中的,被称为“安车”。

专家将“立车”定名为一号铜车马,又称“高车”,长为225厘米、高为152厘米。它有一个巨大的伞盖遮风挡雨,同时彰显皇家威仪,酷似敞篷车的感觉。伞下站立的车夫,是陶俑,他身穿华服,头戴冠冕,腰佩宝剑,表情肃穆庄重,眼睛目视前方。

在史籍中记述过这种车马的功能,是“戎立车以征伐”。显然,它的视野开阔,很适合指挥官在战场上观察形势,是标准的战车风格。

“安车”就是二号铜车马,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在车辔绳末端,依稀可以辨别出“安车第一”的字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后面封闭性的车厢。车厢还分为前后两室,前室较为狭窄,只能容纳车夫驾驶,后室宽敞。这样的结构,也让安车比立车更长,缺少了高大的伞盖,也让它比立车稍微低一些。

对于这种车马,我们更不会陌生,《史记》中曾经多次提到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就是坐着安车巡视四海。可以看得出,车厢非常华丽,门窗之上,还有异常精美的花纹,夔龙与凤鸟为主,流云纹、几何纹为辅。

这两套铜车马的上面还有斑驳的各种颜色,其实在当初,它们通体都有各种各样的彩绘,让它们更加真实,更加华奢。它的马身应该是雪白的,其它的组件,也应该有不同的色彩,主要运用了蓝、绿、白。只不过,几千年的时光和深埋地下的自然环境,让色彩逐渐脱落,已经没有当年的鲜艳,却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感。

根据专家研究,这两套车马是按照真实原物的二分之一制作完成的,但它对研究古代文化,却意义深远。要知道,古人对于每一个部件,都有专业的名称,分得非常清楚而细致。只是因为时间太久,缺乏实物基础,我们只能在纸面上看到过。铜车马的出土,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样精美的铜车马,很可能只是秦陵中微不足道的陪葬品。按照《后汉书舆服志》的说法,“天子所御驾六,余皆驾四”,四马并行的车驾,还只是銮驾车队,皇帝的座驾,应该是六马。虽然说的是汉朝车马规矩,但汉承秦制,想必秦始皇的礼仪制度也是如此。所以,极有可能这两套车马,只是普通随驾,所以放在秦陵外围,真正的主角,还沉睡在秦陵核心地宫之中,这也给文物专家带来了更多期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