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夜请勿点开此片,画面太凶残

 慢慢游 2020-12-24

说起本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由当初的独当一面到由盛转衰的这段时间里,一大批美食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而出。毕竟要谈起中国的美食,能说道说道的可太多了。

法式大餐中国美食是世界公认餐饮谱系的两大扛鼎。前者精而奢华,需是坐在高档餐厅,一旁侍者环绕,耳畔弦音袅然,身上西装笔挺,手里红酒一杯,那才叫一个讲究。

而中国美食就不然了,上至玉垒金殿,下至街头巷尾;远至天涯海角,近至旧坊四邻,可谓是遍地开花。能雅得高山流水,也能俗得下里巴人。

因此,有人索性把镜头从庙堂之高直接拉至江湖之远,独辟蹊径,一考我国“烤串儿”之奇趣。

去年此时,由bilibili出品的纪录片《人生一串》再度增加了国民的口水分泌量,于豆瓣取得了9.0的高分。

这个星期,引得万众翘首瞩目的《人生一串 第二季》开播了。

《人生一串》将视角聚焦在最普通的市井街头,就是你出门左拐,上马路直走过三条街能看到的那般熟悉模样。

《人生一串》里的人物,也不是什么顶级大厨、美食宗师,而是那种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骑着一辆半新不旧的电瓶车,夏穿背心冬披袄,手拿蒲扇嘴叼烟卷儿,喜欢就花生豆儿灌啤酒的普通人。

而《人生一串》的主角,自然就是在炭火上翩翩起舞,在灯光下油光泛滥,在鼻腔内充斥盘旋,在口舌内流连回荡的烧烤了。

烧烤如果细研究起来,那也能考据出一大本“烧烤经”来。看似是最普通的食物,实则蕴含着极深刻的学问。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人对食物与材料的态度注定了我们在美食上登峰造极的成就,再加上烤串儿本身的亲切性,因此,看似是最简单的烧烤也能抒发出长篇大论,勾引起缱绻情思。

《人生一串》就在这上面做文章。

烧烤形式简单,但内容却丰富的很。

你要说是丰腴的大块五花、精致的小串牛肉、新疆蔚为壮观的全羊、湛江多汁鲜靓的生蚝、大块的油腰子、丝丝入味的烤茄子、青翠欲滴的烤韭菜、羊蹄、猪鼻筋儿、羊蹄、大虾、螃蟹……

竹签子一穿,调料往上头一洒,炭火烧得像落日一般通红,再来大扎的涌着白沫儿的冰镇啤酒,觅得三五知己,寻得七八旧友,往马路牙的塑料凳子上一屁股坐下,就着残阳与老歌,佐以回忆与时光,您就吃吧!

以上,可能是中国人独有的情怀。

如果说一部纪录片把一种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情怀拍出来了,那它就是成功的。

始于情怀又不止于情怀,《人生一串》更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独特选材。

第一季的第二集,名为“比夜更黑”,顾名思义,讲的是烧烤中的“黑暗料理”。当看到本集片头那张煞有介事的“警示图”,你便知道,这集一定不简单。

爆浆的猪眼球、蜷曲的猪鞭、猪脑花、猪睾丸(说猪浑身是宝确实不谬)、蝉蛹一生的不同阶段,从青虫到大扑棱蛾子……这些在外国人眼中是弃之不用的下脚料,也能上得了中国人的餐桌。

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作为一部聚焦于街头巷尾的纪录片,最忌讳的就是“装”。毕竟,你不能按照拍法式大餐的拍法来拍烤串儿。这一点市井风味,《人生一串》做到了。

石砖铺就的路面,雨后的积水犹存,倒映着闪烁的霓虹灯管和由于常年受烟熏火燎而变得黢黑的墙壁。蒸腾的热气和铺面而来的焦香,晕染出不可捉摸的魔幻情状。

这就是生活。

“老妹儿,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吗?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那些烧烤店的老板,带着朴实的笑,看似没啥文化,但却金句频出。不得不让人觉得,似乎每一个烧烤店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写出来都是一本精彩绝伦的江湖史。

除却题材与拍摄,本片中最为网友津津乐道的,是它的鬼才文案。

不似《舌尖上的中国》那般文艺小清新,《人生一串》的解说词极接地气,俚语方言无所不用,亲切而活泼。

比如“有炽热的灵魂就不惧怕挑战,生活的难和烧烤的烫一样”、“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也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午夜,这座全世界饭馆最多的城市四处游荡者寻觅脑花的馋嘴僵尸”、“兜兜转转许多年,板筋还在,牙口尚好。

这是最长情的告白,也是最脱俗的情调”……

每一句都看似极轻松写意,但却道尽了花花世界与锦绣乾坤。

有人说,烧烤不干净,《人生一串》也打着文化的旗号,推送不卫生的食品。

你尽可回他:爱吃不吃,爱看不看。

写馋了,不多说,吃烧烤去!

----

原创:丧钟本钟(感谢

编辑校正:慢慢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