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剧活化石苏兰芳

 百荷书房 2020-12-24

编辑搜图

 作者/高天保

苏兰芳,原名苏金兰,原籍郑州老坟岗,说书人苏占魁的养女,生于1923年4月5日,18岁时嫁登封城关一家开杂货店的儿子,婚后不久,其丈夫外出未归,六十年代二次结婚。

苏兰芳八岁时拜著名豫剧泰斗周海水为师,初学须生,后改旦角。会戏四五百部,曾被戏曲家冯纪汉誉为豫剧豫西调四大名角之一(常香玉、汤兰香、苏兰芳、苏兰芬)。92岁时参加梨园春举办的叱咤风云栏目演出,获得特别荣誉奖,並被誉为豫剧活化石。

提起郑州老坟岗,这可是个繁华几百年的地方。老坟岗在郑州火车站东北角,离火车站不到一千米,东边是二七纪念塔,北边是人民公园。老坟岗是条小街。别看街小,在那个年代,可是三教九流集中的地方,这里聚集着唱戏的、说书的、剃头的、修脚的、玩猴的、卖药的、玩杂技的、耍大刀的等等,应有尽有。是典型的贫民区。它的南边是德化街、大同路是富商区,靠着火车站,豪华街道,商铺林立,住的都是官商富豪。而老坟岗,就是乱葬坟,是块官地。郑州市民死了人都埋在这里,历朝历代埋的人多了,墓坑个挨个,层叠层,后来有的人家就把棺木放到平地上,任其风干。晚清时期,郑州有了铁路,——京汉、陇海两条铁路十字冲,郑州住的人多了,老坟岗也成乡下来郑求生的穷人聚集地。他们就把风干的棺材壘起来当墙壁,上边搭上茅毡,破蓆当屋住。民国初期此地已热闹非凡,成了一条繁华街。

编辑搜图

 

老坟岗中段有个说书铺,说书的是世代艺人,名叫苏占魁,外号响郑州,他是独拉独唱带打鼓,会一百多部书,最拿手的书是杨家将、扈家将、包公案、狄公案、大八义、小八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他的台下经常是看客满座,他把说书的惊堂木一拍,台下静俏无声,说书说到高亢处,台下掌声如雷,说到英雄被困,公子落难,听众会泪流满面。他的说书技巧可算是炉火纯青,他不卖门票,都是听客自愿往他的铜盆里放钱,一场下来也能收个三五串钱。

苏占魁有个贤惠妻子,她不会说书,常在旁边卖大碗茶。两口子生话也算美满,但也有不足之处,两人结婚七八年了,没生一男半女。老坟岗住的穷人多,有的人家孩子多,养不起,想把孩子送给他一个,又怕他不收。1923年冬天,一天五更时,苏占魁夫妇听见门口有婴儿啼哭,俩口子赶紧穿好衣服开门去看,见门口放着一个破包裹,里边有婴儿哭声。他们向四周看看,不见有人。心想天这么冷,婴儿会冻死的。苏占魁说先把孩子抱到屋里暖暖,等有人来领时,再送给他。其实婴儿的父母就在不远处的墙角处偷偷看着。等到苏占魁的妻子把婴儿抱到屋里,婴儿的父母才溜走了。

苏占魁夫妇将包着婴儿的包裹抱到屋里,点灯一看,见是个女婴,瘦得皮包骨头。但两只眼炯烔有神,他们就把女婴放到床上,裹上被子,等天明后去找邻居给女婴找奶喝。正好对面刘大嫂的小孩半岁奶水充足,挤了半碗,苏占魁把奶水端到屋里喂了女婴,女婴刚刚还哭得哇哇叫,一喝到奶水就不哭了。又过几天,苏占魁买只奶羊挤奶来喂女婴。过了两三个月,女婴吃胖了,也笑得怪好看。苏占魁请人给起个名字叫苏金兰。

编辑搜图

 

过了半年,苏占魁夫人在垃圾堆旁见个女孩在捡垃圾吃,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她问女孩叫啥名,女孩说叫小花,又问她父母,女孩摇摇头说父母把她丟在这里就走了。她靠捡些垃圾吃,晚上就睡在乱草堆里。苏占魁的妻子见女孩怪可怜,就把女孩领到家里,给女孩洗洗澡,又到邻居家给女孩找了身合体衣服穿上,并做了好吃的让女孩吃个饱。並对女孩说,你先在我家住着,等你父母来找你,你就跟他们回家去。女孩嗯了声就出去玩了。时间过了好些天,也没见女孩的父母来找。苏占魁说,这小妮儿的爹娘不要她拉,咱就收下养吧,並给小女孩起个名字叫苏金花。

苏占魁收养了俩个女孩,心里美滋滋的,他夫人把两个女孩打扮得一模一样。好像一对双胞胎。过了四五年俩个小女孩,一个七岁了,一个五岁了,也很懂事,又很勤快。每天早上帮助父母扫扫地,刷刷碗。苏占魁夫人卖大碗茶,金花把水烧开,金兰给母亲送去。喜得苏占魁夫妇合不拢嘴。转眼又过了三年,金兰八岁,金花十岁,苏占魁想让俩妮儿学点本事,将来好挣碗饭吃。苏占魁的说书场里有个会唱戏的常客,叫周海水,已三十多岁了,在郑州唱戏很出名,苏占魁想让俩妮儿跟他学唱戏。

一天晚上,苏占魁书场还没开始,周海水这天沒有角色,就早早来到书场,坐在扳凳上抽烟。苏占魁和周海水是老熟人,周海水住在杜岭,离老坟岗只有半里地,一有空就来听书。有时也切磋技艺。这天苏占魁见周海水早早来到书场,书场冷冷清清,只有三五个人。苏占魁挮给周海水一支烟,并给点着火。

周海水说:老兄今天咋真客气。苏占魁说:我想托你办点事。

周海水说:说吧,只要老弟能办到的,一定给办。

苏占魁说,你看我这俩小妮儿,都快十来岁啦,跟我学说书,前途不大,我想让她俩拜你为师,跟你学戏,你看咋样?

周海水想了想,说:行啊。

编辑搜图

 

次日苏占魁在鸿兴源饭店邀请了郑州戏曲界名人办了一桌酒席,举行了拜师仪式。周海水给两个徒弟起了艺名。苏金花叫苏兰芬。苏金兰叫苏兰芳。周海水在这之前还收了个徒弟汤兰香,沒有正式拜师,也在鸿兴源饭店,随着苏兰芬、苏兰芳拜了师。

苏兰芬学的旦角,苏兰芳学的是小生,汤兰香学的是青衣。周海水手把手教这仨徒弟,算是周海水的第一批学员,随后周海水又收了第二批,第三批学员,共计五十多名。其中成为豫剧名角十八兰的就是从这些女学员中湧现的尖子生。

周海水教学特别认真,从基础教起,身法,走步,下腰,展翅,唱念做打,一个一个细节教。学员学得也特别认真,学员都不识字,唱词是一句一句教,学员是一句一句学。地址在郑州杜岭街路南一个小院内,每天天不亮学员就起身喊腔,吃过早饭是学戏词,下午练身段,直到晚上星星出来。在这些学员中汤兰香、苏兰芬、苏兰芳可谓大姐姐,学戏特别卖劲儿。苏兰芳模仿老师的唱腔最像,好像是从老师的口腔中发出的音调。但却受到老师周海水的训斥。原因是周海水此时的腔有点沙哑,他用下五音唱,而苏兰芳的腔正洪亮,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周海水要求她用自已的本腔唱,苏兰芳接受老师的批评,用自已的本腔一唱,果然好听。周海水收徒一年多,前三名学员已会排简单的戏了。开始排刘秀讨饭、能盖跳花园、黄鹤楼、三上关、凤仪亭。苏兰芳是演生角的。刘秀讨饭,苏兰芳饰刘秀,黄鹤楼苏兰芳饰赵云,风仪亭,苏兰芳饰吕布,演的都很像。初露才华,被周海水老师特別看重。

到了1933年春天周海水教的三个女徒弟已学有成就,他就带着这三个女徒弟和戏班子出郑州到乡下演戏。在密县白寨镇华沟封演出时,当地有个常香玉搭上了他的戏班。常香玉是巩县人,其父张福仙是唱旦角的,因教女儿学戏族人不愿意,才离家到华沟一边打工,一边教香玉学戏,教了三年香玉已学会十多部戏,就搭上周海水戏班演出。周海水领的戏班叫太乙新班,就在密县、登封、荥阳、巩县、伊川等豫西山区巡迴演出。很受欢迎。特别是这四个女孩子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女,演得更出色,每到一处本来是三天戏,群众看得不过瘾,必须再加一两场戏。

周海水唱的是豫西调,只在豫西山区演出,从来沒到豫东开封等地演出过。1935年夏天周海水打破了这个规矩,他率团进到开封与豫东祥符调剧团同台演出,一演成功。特别是苏兰芳,苏兰芬,常香玉三人演的六部西厢更受欢迎,连演六十多场,场场观众爆满。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936年周海水带着苏兰芳等四位女弟子进军西安,在西安一演几年,把豫剧传播到西安宝鸡、天水、延安等陇西地区。周海水在西安率团演出时,因带有四位少女演员,当地一些地霸流氓打起他的坏主意来。1938年秋天西安当地有个地霸外号“歪把”,要周海水的四位女弟子给他唱堂会。周海水没有答应。当晚唱戏时,歪把拿着手枪上到台子上对准周海水说:不唱堂会,就别想在这混,并让一些小流氓往台上扔石头。歪把还用枪对着周海水啪啪开了两枪,台上的演员、常鞭手大都吓得跑回后台,只有苏兰芳上前挡住师傅身体,歪把折腾一阵走啦。周海水的戏班又开始演出。

1940年春天苏兰芳的父亲苏占魁得病去世。兰芬、兰芳姐妹获此恶噩,如雷击顶,辞別周师傅回郑州奔丧。周海水失去这俩台柱子,戏要塌台,又回郑州叫来崔兰田,毛兰花等弟子到西安救场。

苏兰芬、苏兰芳离开西安回郑州安葬父亲的丧事之后,在郑州住有俩月,正赶上日寇攻陷郑州,日本飞机轰炸不断,苏占魁的夫人为了躲避飞机轰炸,带着兰芬和兰芳向西山逃难。后来落户登封城,两个女儿就嫁到了登封。兰芳的婆家是登封城内一个开杂货铺的。由于婆家人反对唱戏,兰芳就离开了舞台。不久兰芳的丈夫外出,再无回归。兰芳守寡五六年,离开婆家到登封大金店谋生。解放后,汤兰香、常香玉、包括师傅周海水都去请她回城入班。苏兰芳认为:唱戏一日不练就生,怕跟不上班,为师傅和同行丢脸,再说去入团又是和别人争饭碗,于是就拒绝了师傅和同行的盛情邀请。不久,大金店乡成立文艺宣传队。苏兰芳参加进去并担了主角,演了许多传统剧目和新戏。她的足迹踏遍了嵩山的山山水水,遍及临汝,汝阳、伊川,嵩县,洛宁等地,她扮相俊美,唱腔动听,很受群众欢迊。

八十年代初她和二任丈夫组织了兰芳豫剧团,招了一些老演员,她任主演和团长,在豫西山区及西安,黄龙等地演出十几年,每到一地只要苏兰芳牌子打出,看戏的人真是人山人海,时隔十多年,看戏的人都说咱兰芳又回来了。有些偏远山区的老人骑着毛驴跑几十里路来看兰芳唱戏。每到三天戏唱完最后一场时,至少谢幕三次,有的多达五六次。许多观众挤到台上和兰芳握手,每次离开时,苏兰芳都被观众的盛情挽留感动得落下眼泪。观众也是眼含泪水相送。

苏兰芳虽然后来沒到大城市发展,但在豫西山区广大农村,这朵兰花却开得茂盛香甜。直到九十年代后期,苏兰芳因长期行走在山区路上,受了许多风寒,腿脚有些行动不便,才离开舞台停下来,和丈夫在登封嵩阳桥一条小街上安居下来,安度晚年。她很低调,从不夸耀多半辈子在舞台上的风光场面。她的左邻右舍的一些年轻人都不知道她会唱戏。直到2008年省戏曲专家连晓东去采访她时,邻居们才知道她会唱戏,并且是豫剧泰斗周海水的第一班门徒,豫剧十八兰的师姐。

编辑搜图

 

连晓东是研究豫剧历史的专家,在一位老艺人的口中得知豫剧十八兰中的苏兰芳还健在,费了好大功夫才找到苏兰芳的住址。连晓东驱车到苏兰芳家时,见她住室很俭陋,只有一台破电视和一部收音机,衣服多是旧的,86岁的老人精神却很好,眼不花,耳不聋,只是走路有些不方便。

苏兰芳对连晓东讲述了她人生经历后,最后连晓东请求让她唱几句,苏兰芳说行,就唱了桃花庵站门搂的唱段。连晓东把唱段录下来,回到郑州豫剧研究院,把录音放了,豫剧专家听后说,这个唱段是原质原味质朴无华的豫西调,唱腔沧桑凄美。是很难得的。

2012年苏兰芳受邀参加梨园春节目,并展示唱段,一亮嗓,台下掌声雷动,获得特別奖;2017年和马金凤相见于郑州马金风家中,相谈之后留下合影。人称两位是豫剧活化石。

苏兰芳最大心愿是把师傅周海水开创的豫西调豫剧传下去,她会几百部戏,不想把戏带到坟墓去,因此就上梨园春展示,留下录音传于后人。她是在郑州杜岭街学成戏的,想在杜岭街立通碑作纪念。但是杜岭街已盖成大厦,无处立碑,就在登封嵩山脚下立通碑纪念师傅周海水及杜岭街原邻居。

苏兰芳已是98岁高龄老人,仍能原质原味唱美豫西调豫剧,不亏人称豫剧活化石。

高天保于2020年12月16日

编辑搜图

 

#原创散文随笔#


本文图来自网络,致谢!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