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解析邓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当代名家博物馆 2020-12-24

  邓

  邓姓是中国第二十七位娃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四川。当今邓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总人口大约有821万。

  得姓始祖曼季,子姓,邓氏。商朝后期时,殷王武丁封其叔父曼季于邓国曼城,爵位为侯爵,后曼季建邓国,时人称其为邓侯。邓国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六百余年。鲁庄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78年(一说为鲁桓公七年即公元前705年),为楚所灭,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为姓,并尊曼季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邓的本义是国名,邑名,实际是地名。在金文中邓字没有邑部,即为登字,在甲骨文中,西周时期确实有登人,也就是邓人。

  登字在《说文》中的注解;“登,上车也,从癶,豆像登车形“引申的含义是上升。五代宋初,大文字学家徐错以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认为登的初意邓字金文是"两手捧登车之物也登车之物,王谓之乘石”。古代餐人应是一支擅长制造乘石的氏族,其定居之地称为登。最初登地大约在今山东菏泽地区,后来因迁移把地名搬到今河南省孟州西的古邓城登人先后在山东和河南建立国家,后人因文字的转化变成邓、当然,登人最初的原始图腾是乘石。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邓姓主要有三大来源:姒姓、子姓、嬴姓。

  第一支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帝王仲康之子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夏王朝的始祖大禹为姒姓。传至夏王朝的第四代帝王仲康(公元前2019~前2006年在位),封其子孙在邓(今河南邓州),称邓君,建有邓国。在邓君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国名号为姓氏,称邓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氏起源亦远早于曼姓邓氏。

  传说,四大天神(风云雷电)中的雷神邓天君,就是邓君的化身,并记入《封神榜》。

  第二支源于子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商高宗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曼城(今河南邓州),侯爵,史称曼侯,称曼氏;后来又改封于邓国(今河南孟县),世人改称其为邓侯。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在此期间,邓国逐渐向南发展,国都迁于邓城(今湖北襄樊),史称“南阳郡邓”。

  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楚文王灭邓国之后,将其地设为邓县。从此以后,楚国每灭一国,都将该国之地设置为县,因俗而治之。中国以“县”作为一级基本的行政建制,就是始于此际。其后各诸侯大国纷纷效仿。

  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殷邓。

  第三支源于嬴姓,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八子李从镒的封号(为南唐后主李煜(原名李从嘉)异母弟),属于避难以先祖爵号改姓为氏。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邓姓人群的形成比其他姓人群要复杂,外族的融入在西周初即已开始。当周武王灭商时,主攻邓国的是北狄族的院姓人,占领邓国以后姓人人主邓国。近代考古发现陕西出土的西周初期的青铜器有媳姓邓器,媳即,可证当时存在隗姓邓氏。这支邓氏不久离开中原西迁到甘川边境的邓至(今四川甘肃分界岭摩天岭南)的羌人地区,形成邓至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邓至羌在西部十分活跃,直到北周时才被灭,邓至羌人大部分融入当地的汉民中。其中一支南下进人云南,唐朝时建立勿邓国。勿邓国人有一部分融人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彝族中的邓姓来自勿邓人。

  南方邓姓中融人外族基因主要发生在明清时期,涉及的民族有苗、瑶、壮、水、土家哈尼、彝等,南方土著中的邓姓最早来自中原地区南下的邓姓移民,他们加入土著后逐渐土著化,并形成了土著中的强大派系。在后来的南方地区汉化过程中,很多土著邓姓又重新回到了汉族中。

  邓姓中也流入了其他姓氏的基因,五代时南唐李从镒为后主李煜第八子,封邓侯。宋太宗赵光义诏捕南唐宗室时,李从缢之子李天和为避难,逃到湖南安化地区,以父爵位改为邓姓。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邓姓主要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湖北一带。秦汉时期,邓姓很快散布到四川、陕西、江苏等地,河南是邓姓的发祥之地,南阳郡邓姓的开基祖为邓况,在汉朝中叶,邓况自楚徒居河南南阳新野,子孙一直以农桑为业。

到东汉光武帝时,南阳邓姓达到顶峰,太傅、高密侯邓禹是南阳邓姓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后来邓姓衍生出多个著名支派,均为邓禹的子孙。东汉是邓姓最辉煌的时代,“邓氏自汉中兴,凡侯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计”。

南阳邓姓对以后的邓姓家族影响极大,因此有“天下邓姓出南阳”之说。西晋末,邓姓大批从河南向南方移民,直达福建、广东。唐宋时邓姓的主体已经跨过长江分布于湖南、江西,四川。明清时期,邓姓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分布局面。明末,邓姓始人台湾。

  宋朝时期,邓姓大约有3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四十六位。邓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邓姓总人口的25.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四川,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广东、河南、广西等地。当时的湘赣川是邓姓聚集的中心地区。

  明朝时期,邓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排在第四十五位。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六成;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江苏、湖北等地。江西为邓姓第一大省,约占邓姓总人口的30.2%。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其人口主要向南方和东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以赣湘闽为中心的邓姓聚集区,人口重心向东南移动。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邓姓人口已达到821万,为全国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宋朝至今1000余年,邓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邓姓总人口的4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重庆,这四省区市集中了邓姓总人口的24.8%。广东为当代邓姓第一大省,约占邓姓总人口的15%。桂湘、川渝鄂成为邓姓两块主要聚集区。在最近的600年间,邓姓人口主要由东南部向西和南部地区迁移。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邓姓的郡望最重要的是南阳,其次有安定、高密、平阳、襄陵、长郡、陈郡等。邓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主要还有南雄,平寿、谦恕等。“平寿”和“谦恕”两堂号来源于东汉郎中邓训,他对人和下属谦虚不傲,宽恕礼待,当时的士大夫都服他。邓训在屯兵边疆作乌桓校尉和张掖太守时,用恩惠和信义善待周边民族,因而鲜卑人惧怕他,羌胡服他,边境安定,朝廷封他为寿平侯,邓训死于任上,边境的少数民族到他灵前哭吊的有几千人,场景十分感人,后来还建庙纪念他。

  2、宗祠楹联

  南阳望族;新野芳踪。

  云台首列;谏院知名。

  平叔常能下士;伯道胡为无儿。

  邓曼智能料事;太后夙本好书。

  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3、族规家训

  百善孝为本,先知敬爷娘。寸草报春晖,时刻挂心肠。父母生身佛,孝顺理应当。在生勤服侍,细心来奉养。

  兄弟如手足,姐妹要贤良。妯娌皆和气,亲戚常来往。逢人开口笑,邻里互相帮。家和万事兴,内外都安祥。

  孟母善择邻,教子有义方。天明须早起,烧火煮茶汤。厅堂勤洒扫,庭院花果香。勤俭传家宝,浪费无天良。

  百年同船渡,有缘结鸳鸯。妻贤夫祸少,恩爱福寿长。相夫又教子,重任肩上扛。白头相伴老,比翼双飞翔。

  月光照莲塘,围屋闻书香。尊师又重教,遍地建学堂。胸中有笔墨,出门气轩昂。读书破万卷,胜过有宝藏。

  出门衣冠正,仪容须端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细声讲大事,万事好商量。做人讲诚信,大路坦荡荡。

  为官在一任,造福遍一方。勤政且廉洁,明镜悬高堂。施惠莫图报,受恩不可忘。莫做亏心事,一觉到天光。

  客家百业旺,崇文又重商。耕山能致富,贸易可越洋。爱财取有道,和气财源广。架造回乡里,祖宗亦名扬。

  前人多种树,后人可乘凉。珍惜水与土,留与子孙享。作息循规律,养生调阴阳。青山映碧水,福地是吾乡。

儿女立大志,敢闯走四方。随遇安身地,他乡作故乡。能文亦能武,爱国又爱乡。叶落归根日,桑梓留芬芳。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邓姓历代名人173名,占总名人数的0.3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一位。邓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排在第五十九位;邓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2%,排在第五十三位:邓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5%,排在第八十位。

  邓姓历代著名人物:春秋楚大夫邓廖,郑大夫,法家先驱邓析;西汉上大夫邓通;东汉汉南太守、房子侯邓晨,大司徒,高密侯邓禹,大将军邓骘:三国蜀汉大将军邓芝,魏国名将邓艾;东晋大臣邓攸:十六国前秦尚书仆射邓羌;唐朝大臣邓世隆;宋元之际学者邓牧;清朝篆刻家兼书法家邓石如,两广总督邓廷桢,诗人邓辅纶,海军名将邓世昌;民国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发、邓中夏。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邓州市邓姓发源地——西周时的邓国——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

  (一)河南省邓州市邓姓发源地——西周时的邓国

  据《春秋地理考实》记载,邓姓始祖商王武丁的叔父在今南阳市邓州县建立了邓国,这是邓姓最早的封地,也是邓姓的发祥地。如今这里仍然保存了邓国古城遗址。邓州景色秀丽、文物众多。境内有13亿年前的化石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以及商代、战国、汉代遗址多处。邓州福胜寺塔地宫出土的宋代文物金棺、银椁,轰动国内外。

  交通参考:邓国故城位于邓州东南2.5公里的城郊乡八里王村,在邓州包车(面的)到邓国故城只需10元左右。顺道游:龙沟风景区、内乡天心洞景区、内乡宝天曼景区、西峡伏牛山景区。

  (二)四川省广安市邓小平故居——伟人故居

  邓小平故居位于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是一座白墙灰瓦、坐东朝西的三合院。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座普通的农家三合院里,这是邓家祖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整个院子占地833.4平方米,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200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100多年;南厢房是他父母所建。解放前邓小平祖辈三代就住在这里。

  旧居后院50米处,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时而有鱼跃出水面。这条小溪就是邓小平儿时游泳戏水的地方。广安风景秀丽。省级名胜区华蓥[音同“银”]山,位于重庆、南充、四川的“金三角”地带,山中石、林、湖、洞、寺,独具雄、雅、奇、幽、隐的自然特色。华蓥宝鼎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展现当地民俗风情的“云童舞”已流传200多年。

  交通参考:成都到广安的交通很便利,乘汽车3个小时即到,票价一般在75元。从广安市火车站到邓小平故居的直达中巴车每天有许多班,车程半个小时,票价1元。如果乘出租车到景点要10—50元。门票:60元(团体购票7.5折)。

  游线二:广东省广州市(邓世昌纪念馆)

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纪念馆,就坐落在海珠区宝岗大道二龙街龙涎里2号。该馆于1994年纪念邓世昌殉国100周年时设立。原址的邓氏宗祠,是邓氏族人在邓世昌英勇殉国后,用当时政府发放的抚恤金修建而成。

邓世昌于1894年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后,清廷追封其为“从一品”官,故宗祠正门按一品官员规格,建六级台阶。整座建筑以长条花岗岩石为基础,高出地面1米后用水磨表砖砌墙,以进口坤甸为柱和梁架,屋顶是灰塑瓦脊、绿筒瓦面,为典犁的岭南祠堂式建筑。在邓氏宗祠基础上建立的邓世昌纪念馆,占地4700平方米,展出各种文物、照片、文献、模型、雕塑、蜡像等200多件。

  交通参考:广州市内乘29、53、69、121、244、210、270、530路汽车在宝岗大道中站下车可达。门票:5元(团体3元,学生1元)。时间:星期二至星期五上午9:00—I2:00、下午14:00—16:30开馆,(周六、日9:00—16:30)。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