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及早发现治愈率可高达95%,但为何还会夺走3岁的王凤雅呢?

 漫说健康 2020-12-24

一旦患上癌症,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

那么若孩子不幸患上癌症,

那将会是多少人的不幸呢?

这两日就被一则关于“王凤雅去世”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一位来自河南省的不满3岁的小女孩王凤雅,

由于患上一种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不幸离开这个世界。

这个新闻一出,引起了上千万的网友的关注。

有人质疑家属治疗态度不积极,

有人也拷问家属在多个平台筹集的资金使用去向;

而家属却声称自己的确将筹集的资金用在孩子的治疗上,

也有些网友质疑这些公益平台的监管体制是否存在漏洞......

每个人各执一词,

让这个事实真相扑所迷离,最终陷入了一场罗生门事件。

目前事件相关信息还需核实和调查,

因此我们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结论和判断。

但孩子的逝世已成为不幸,

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一点,

这个夺走孩子的性命就是什么疾病?

孩子致命杀手,这视网膜母细胞瘤到底是一场怎样疾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简称Rb,

这是一种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

95%的患者都是低于5岁,成人较为罕见,

一般都是由与基因突变而引起,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视网膜母细胞瘤整天来说还算少见,

据美国数据调查统计,

患有Rb的15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为4.1/100万。

死亡率高、危险性大,

这种恶性肿瘤究竟有多可怕?

这种肿瘤可发生单眼,也可以发生双眼先后又或者同时罹患。

其类型多样,其中危险性最大是三侧性视网膜细胞瘤。

这种疾病由于常发生在颅内,并且会迅速四处转移,

因此对婴幼儿会有性命之忧。

但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断以及治疗,

却大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据数据显示,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

大约有95%-98%的患病儿童能够康复,

并且超过90%的患者能存活到成年之后。

虽说及早发现治愈率高,但有八成患儿发现时已是晚期!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我国并未将眼底筛查列入为新生儿必查项目,

因此有80%的患儿在发现时就已经进入晚期。

大部分报道显示,

血行转移的患者在1年--18个月生存率大约在50%。

这也就是说,

即便是晚期,只要患儿能积极治疗,其生存率还是蛮高。

但如果诊断延迟超过6个月,

又或者肿瘤已经侵犯到脉络膜、视神经或眼眶,

肿瘤转移风险明显增大,

那么患儿的生存情况就不尽人意,

严重威胁视力以及性命之忧。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发现这种疾病的“蛛丝马迹”?

若患上视网膜母细胞瘤,

患儿会出现斜视、弱视、白曈、青光眼等。

透过患儿的眼睛,还能看到闪烁的白色光斑,

这些光斑会慢慢吞噬黑瞳,直到形成了“猫眼”。

因此这时候,家长就需要带领患儿前去眼科医院,

在全麻下进行眼部检查,

透过取出病变组织进行化验,基本就能确诊。

小细节往往隐藏着大魔鬼,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们发现自己孩子是否有“白瞳症”如眼睛突,

又或者只用一个眼看东西,

又或者挡住那个眼睛就会哭闹等异常现象。

这时候,最靠谱的办法,

就是及时带孩子去眼科医院进行专业性治疗和确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