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邯郸历史揭秘:赵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0-12-24

历史上的邯郸几经盛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第一, “邯郸”之名的由来。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第二,邯郸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73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

第三,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西周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

第四 ,邯郸辉煌的战国时代。


邯郸是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赵武灵王是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他在国内带头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富国强兵,使军队战斗力和国力大大增强,赵武灵王开疆拓土,大展雄姿,灭中山,西至九原,今包头市以北地带均属赵境。

第五,邯郸的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第六,隋唐时的邯郸,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


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

第七,宋代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


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由此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第八,明清时期,邯郸政治中心在广平府城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


邯郸还是全国著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许多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慧言历史妙语古今: 逸闻秘史寻雅趣,名人奇事为镜鉴。

神游史海,烟波缥缈的古文旧典犹如取之不尽的珍宝异藏; 深耕文苑,浩瀚无际的老著新说却似品尝不竭的美味佳肴; 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正书野史总有叹为观止的悲欢离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闻杂谈尽显令人唏嘘的酸甜苦辣。 它们或发人深思,或給人启迪,或令人感叹,或予人睿智。君若有暇,不妨听我娓娓道来,我愿成为您忠实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闲暇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