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山西的灵丘王竟将自己的王府献作教堂,这位历史罕见的灵丘王到底是什么来历?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0-12-24
历史是一方镜鉴,可以明是非;
历史是一架天平,可以知得失,
历史是一座宝库,可以启智慧。   
         ——献给喜欢历史、善于思考的朋友。

新绛古称绛州,是山西6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以8处国保名列运城地区榜首。


在绛州城北,一洋一中两座建筑耸立在高垣之上,
以前在新绛城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教堂的2个钟楼和龙兴寺塔在远处高拔耸立。
天主教堂和龙兴寺,早就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龙兴寺是新绛的招牌古迹。现存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配殿、碑亭和龙兴寺塔等。大雄宝殿前的碑亭里,立有名碑《碧落碑》,其为唐总章3年(670年),李训等几兄弟为其母房氏(房玄龄之女)祈福而立。

大殿是龙兴寺的核心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悬山,为元代遗构,原建筑在“会昌法难”中已毁。大殿之后为龙兴寺塔,是乾隆48年(1784年)重修的,原来8层,增至13层,为8角楼阁式砖木塔。

新绛天主教堂是1937年来中国传教的荷兰主教的母亲独自赞助45公斤黄金建成的哥特式教堂。
其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呈独特的“羊”字型。教堂正面属哥特式建筑,主体为中国古建,简瓦虎头封廓檐。

教堂修建历时四年,直到1940年才完全竣工,大殿是原来结构构,两翼的钟楼和中间的三角屏风都是文革时拆毁的,近些年来补建的。

教堂的西侧还有一座中式建筑,这座建筑是教堂的前身,其起源于明万历四十八年。
绛州明室国戚段衮在京随徐光启领洗入教后,首邀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神父到绛州宣讲天主教义,1625年又邀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神父定居绛州建立天主教会。

就在那个时候,段衮女婿---朱元璋十三世孙灵丘王朱士塝皈依圣教,遂将王府献作教堂,即现在的教堂大院。

把自己的王府献作天主教堂历史罕见,那么这位灵丘王是什么来历呢?

灵丘王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分支。
明代第一次大规模封王是洪武年间,受封的大多是太祖之子,代王始封王朱桂做为太祖十三子(齿序十二),初封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王,就藩大同府。在王位五十五年,寿七十三,于正统十一年薨,谥号“简”。

大同代王府城

朱桂生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比他的四哥永乐皇帝朱棣小14岁,朱桂性格暴躁,建文元年时,因罪被废为庶人。成祖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没有改进。

大同代王府城,雪中的"中国小故宫"

朱桂出生时,明王朝已经建立7年,可以说他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长大的。与他的父亲朱元璋和几位年长一些的皇兄相比,朱桂没有经历过战乱年代艰苦生活的磨炼,更没有经过带兵打仗的军旅生涯的考验。

大同代王府城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月二十五日,18岁的朱桂就藩大同,正式就任驻大同的代王,成为代王府的第一代主人,并在大同度过了他余下的50余年人生。
他就藩大同以后,不仅无所作为,反而骄横跋扈,为害百姓,在大同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大同城内有一九龙壁因其是现存最大的九龙壁而闻名天下,这就是代王府的遗存。

明代的大同虽然不是都城,但却是当时最大的王城。号称“天下第一王府”。
这朱桂之所以如此“牛气”,他的王府之所以这样奢华甚至有些僭越之嫌,因为他经历了六代皇帝,与永乐帝是亲兄弟,且和永乐帝分别迎娶了徐达的次女和长女,哥儿俩还是“亲连襟”。

大同代王府城

自父亲朱元璋以来,除了建文一朝,哪一个继位的皇帝也对他礼让三分。至于他就藩的大同各级官员,根本不在他的眼里,受尽了他的窝囊气。最为离奇的是,这位代王甚至可以和他的哥哥永乐皇帝朱棣争建九龙壁。朝廷能做的,只不过是要他把龙壁上的龙爪雕成四指而已。


重建的大同代王府城

尽管朱桂在就任第一代代王的50多年间,横行大同,欺压百姓,但他的后人中也不乏有所作为、造福桑梓者。

朱桂的六子朱逊烇被封为灵丘王,《明史》(卷117):“灵丘王逊烇,简王第六子。宣宗时封。好学工诗,尤善医,尝施药治瘟疫,全活无算。子仕?、孙成?、曾孙聪滆,三王皆以孝旌。聪滆子俊格,能文善书。嘉靖时,献《皇储明堂》二颂、《兴献帝后挽歌》,赐金帛。聪滆尝乞封其孙廷址为曾长孙,礼官奏无故事。”

《大同府志》称他“好学工诗,尤善医”,有《云溪稿》诗集传世。有一年大同地区闹瘟疫,朱逊烇以他的医术和药剂,救活了无数的百姓。

天顺五年(1454年),灵丘王迁徙到山西绛州,承嗣他灵丘王封号的儿子、孙子、曾孙三人,也都因孝行而先后受到朝廷的表彰。


绛州历史遗迹

灵丘王这一支先后共封王八位。除朱逊烇受封早期曾驻大同外,后世一直居于绛州,死后也均葬于绛州。

灵丘王在绛州多有遗迹,如龙兴寺左近的老佛楼曾为灵丘王的“望河楼”,县城内的朝殿坡上曾有灵丘王创造以为宗藩朝贺之殿的朝殿庙,东槐道巷北的薛家花园原为王府花园。

绛州城墙外老照片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鸲鹆》一篇也曾提到绛州的(灵丘)王邸。在驻居绛州的140多年间,几代灵丘王凭借尊崇的地位、优裕的资财,高深的学养,多行立德崇道、体恤民生的善举,在化育民风、造福百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堪为有明一代的绛州乡贤之首。

当时灵丘王是绛州名门段衮的女婿,段氏家族有兄弟三人,为段衮、段袭、段扆,世居段家庄,后移居绛州城。
段衮在北京为官时奉教,回乡后劝其家人及亲戚朋友信奉圣教,其中有他的女婿、王室宗族灵丘王。

绛州教堂的灵丘王府遗迹

灵丘王信教后,对在绛州传教的高一志神父十分敬佩,在岳父段衮的感化下把自己的王府赠送给教会做教堂,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看出灵丘王的慷慨大方,也可证明其对信仰的热切与虔诚。


由于当时高一志神父学识渊博,传教方法得当,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又有韩霖、段衮两位堪称左膀右臂的名士相助,传教成绩硕果累累,开启了一个天主教会在山西的全盛时期。

明末时期的山西风雨飘摇,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攻城拔寨,对明朝朱氏子孙毫不留情杀伐殆尽,那些昔日风光显赫的王公贵族都淹没在了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但这位灵丘王却因献府为堂被后世津津乐道,这真是:
淡泊兴与亡,王府作教堂,
笑谈古今事,善哉灵丘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