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掩手肱捶,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洪式太极 2021-01-25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掩手肱捶式名考释:此式是说明动作的。右拳打出之前,右拳本是合在左掌上方,出拳时忽又以左掌翻到右拳上边,好似掩护着右拳而发的。如对手在我身右侧进攻,右肱又起了掤化作用。所以名之为掩手肱捶。

掩手肱捶的发出是多方面的,手足配合也是因势而变。出拳的方向有上、中、下之分,缠法有顺、逆之别。手足的配合有顺拗不同。一般原则是平发、下发的拳,都是逆缠;劲偏上走的则走顺缠。有的式子动作先向下忽又转上,也有的似上转忽又向下而上转。

陈鑫赞此拳为“理精法密”。理精之处,在于对立而统一;法之密处,在于变化万端。不但未习此拳者难以预料,即素习此拳者,亦仅能从姿式上窥探出有形动作之如何,而难料其内劲之变化。我虽不愿自密,详为解说,以金针度人,实亦只能助有心人受到启发。成效如何,仍在实践。各式太极拳只有搬拦捶,而无此式名。

1、第一掩手肱捶式名考释:

如前。加“第一”两字,以别次序。其它陈式太极拳书无此字样。

要领:陈师初教我时,左手系收在左肋旁,掌心向里;后又改为左手在腹部左侧,掌心顺缠侧向右后下斜角。我将左手移置心口下。因为通过试验,左手收的过大,则右拳劲发不出。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过程。

原先此式练法系双手左前右后,左上右下地斜着分开。记得陈师曾作几次示范动作,并说:“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这是指的手臂的开合。

2、一路第四掩手肱捶式名考释:

取义同前。这个式子是右转身蹬脚式下的一个式子。

要领:陈师曾说:陈式发劲方法有四种。一为轮子边上的劲,只能打起对方,而无损伤。二为轮子内侧的劲,即是挒法,能折断骨节,不可轻试。三为钻头劲,掩手肱拳就是这种劲,非遇真正敌人,更不可轻使。武术界常有:“拳打寸劲”之语。一般武术解为:拳到离对方一寸才发劲。陈式则贴住对方皮肉后方发劲,在意念上能打进一寸去,所以易受内伤。四为崩炸劲,当对方紧搂我腰,方用此劲。然非功力深者发不出这种劲。

3、掩手肱捶(二路翻花舞袖后)式名考释同前,动作三个与 上式第四、五、六同,作用亦同。

4、第一进步掩手肱捶式名考释同前。进步是我改的动作。式名上加“进步”,其它陈式无此练法。

要领:此式系接第一闪通背而成的。共两个动作。眼法以右前为主;身法只左转一次;步法从前式左侧小马步经右小盘步,成右侧马步;手法包括左引掤、右顺步打等法。

5、第二进步掩手肱捶式名考释义同。但加“第二进步”字样,说明有进步动作,而且是第二个,其它陈式无此名。

6、掩手肱捶(二路进步侧靠后的式子)。式名考释义同。

7、下掩手捶式名考释:

此式当陈发科师教授时,本名“青龙出水”。我见陈鑫著《太极拳图说》中此式名“下演手捶”,可以说明动作的方向。而且后面 猿猴献果一式,陈鑫名之为“青龙出水”,并加解释说:右手如鞭穗 旋转着,配合右足蹬力,跃向右前方,如同鱼龙出水之势。言之有理,因改名“下掩手捶”。各陈式书仍名青龙出水,其它太极拳无此式名。

又陈鑫原名演手的“演”字,取义欠当,因未依之。

8、击地捶式名考释:

这也是说明动作的。“击地”字样只是表示拳打的极低,并非真打地面。陈式各书同名,相当于其它各式太极的“进步栽捶”一式。

要领:我初学此式时,陈师名之为“神仙一把抓”。后来因同学们嫌这个名字有些俗气,而未采用。其实它也是说明作用的类型。但在下打之后,那一个变顺缠而再向下松沉抓着向右转身的动作,那是拳打被化后的抓裆动作。《世传陈式太极拳》有此式名,而无“击地捶”之名。其它陈式各太极拳书无此名。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