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五大流派,是不是只有陈拳和通背缠拳把缠丝劲奉为核心,而其他各派太极均无记录?

 tjboyue 2018-11-16

“太极拳,缠法也”,这种理念出自陈式,这无疑问,陈式技击以此为核心。题主所说通臂缠拳,笔者孤漏寡闻,没有听说过,故不敢妄论。杨吴孙武四派没有缠法一说,严格地说,这是对太极拳原理及练法认知上的一种进步,理由如下:

一 所有太极门派共同奉为经典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没有关于缠法的论述,而有:“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之教诲。

二 所谓缠法即主动的擒拿,拿的部位为手指,腕关节,肘关节,肩节关,一点带面。缠为旋转,不然难以反关节制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以擒拿为核心的搏击术,不免有狹隘之嫌,对手远打近踢不让拿怎么办?笔者曾见过有意思的一幕,一位善长太极擒拿的武者,在公园里表演擒拿十分灵验,一位年近花甲的旁观者见状要求一试,老者伸出一只胳膊,说随便拿,结果武者无论怎么缠拧也不奏效,老者的胳膊就像根铁棍,表演者只得尴尬收场。

三 《太极拳论》讲述的是一种高级搏击术,它是全方位的,而不是一种狹隘的擒拿摔跤术。拳论中说:“虽变化万端,而唯理一贯”,变化万端的涵义很容易理解,绝不仅限于缠法擒拿,从理论上说,不管对手用什么技法攻击,我只是“唯理一贯”,很显然,这个“理”才是太极拳的技击核心。

四 擒拿摔跤之术,古今中外其它搏击术里都有,不是太极拳的专利,练太极却求外家之术实为舍本而求未,弃高而就低,离太极远矣,实不足取。

那么什么是太极技击之理呢?王宗岳拳论中也交待的很清楚:“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立如平准,活似车轮”,“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简单地说就是听劲,顺随,这些练功要求可以说是法则,是规矩,(与外家武术练法完全不同)不可违背,严格遵循这些法则,才能在旷日持久的练功中形成条件反射,否则不可能在实战中体现“虽变化万端,而唯理一贯”的神奇搏击之像。

在太极拳推手散手中的缠法擒拿应用,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而初练者往往大多对此感觉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岂不知恰恰走上了“多误舍近求远”的错误之路,欲速则不达,求之反不得,笔者对此曾有着深刻的教训和体会,白白浪费了八年时间,多亏有缘遇上民间明师,方走上太极正道。

太极之功用于养生也好,技击也罢,它是松出来,和出来,舍出来的,是一种非常细腻的神奇搏击艺术,而非简单粗陋的缠法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