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冯志亮解析曾姓的寻根探源与宗族特征

 当代名家博物馆 2020-12-25

  曾

  曾姓是中国第三十一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东、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当今曾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8%,总人口大约有772万。

  得姓始祖曲烈(鄫侯)。在远古帝舜时期,鲧的妻子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下禹,帝舜便赐禹姒姓。夏禹的第五世孙少康中兴夏室后,曾把幼子曲烈封于“鄫”地(在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从此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两千多年,直到春秋时代才被莒国所并灭。此时,怀着亡国之痛的鄫国太子巫,出奔于邻近的鲁国为官,其后裔以原国名“鄫”为氏,后去掉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为曾氏。曲烈(鄫侯)也就成为了曾姓的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曾,是古代蒸熟物的炊具,甲骨文中的曾字:下面田字形,乃蒸锅用的“箅子”;上面逸出的两笔恰是蒸汽,表示蒸汽的上升和虚缈之景。金文的曾字,在田下边增加了一个“口”形,表示蒸锅下部为盛水用的锅。小隶和楷书皆由此而来,构型基本,致,只是下部的“口”中增加了一横,表示蒸锅内有水。随着字形曾字甲骨文的发展,后来出现甑字,曾变成虚词,失去了本义。

  古代蒸熟物的炊具称为甑,在夏朝初期已流行,而盛行于夏、商两代。发明甑部落称为曾,带瓦字的甄是后人加上去的,原本没有“瓦”。曾人以为其氏族图腾,并确定了氏族名和族徽,曾人制造甑的地方自然是最早的曾地,后来随着曾人的迁移,出现了许多带曾的地名,有规模和围墙的地方称曾邑,或加阝旁为曾,最终形成鄫国,出现鄫、曾等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曾姓主要由两大来源组成:姒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把鲧放逐于羽山,起用稣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十三年平息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

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初,已流行用炊器甑,发明甄的氏族称曾人,是姒姓部落的一支,到夏朝中期,甄器十分盛行,曾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活动于河南方城北的增邱夏朝中叶,夏后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增,子爵,增子国在今河南方城北,增、鄫、曾古时通用,故也称鄫子国。

商朝初,鄫国北迁于新郑与新密市之间的增水。商朝末,东迁今河南柘城与安徽亳州之间的层邱,也作增邱,鄫子国是商朝的盟国。西周初,周武王灭商后封鄫为子爵,北迁到山东苍山西北。到鲁襄公六年,即公元前567年,被莒国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后去邑为曾氏。姒姓曾氏的历史有2500多年。

第二支出自姬姓。西周初,周穆王南征江淮时,移封诸姬姓诸侯国于汉阳地区,穆王之裔封在增邱,即今河南方城北的姒姓鄫国的故地。曾国因扶立周平王有功,被封为侯爵,国势一度强盛。

春秋初,楚国逐渐强大,向北推进到淮汉地区,灭申、昌、应、霍等小国,曾国沦为楚的附庸,被迫东迁于西阳,即今河南光山西南。战国初楚灭随国,迁曾国于随地,即今湖北随州,曾国不久也为楚国所灭。姬姓曾氏至少有2400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在历史上,我国曾姓虽不断与其他民族有交往,但是很少发生大规模外族改曾姓的事件。

  今少数民族中只有在京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苗族、黎族中有极少数人姓曾。

  京族我国南方一个以海洋捕捞为生的民族,原称“越族”,自称“安南”,其祖先是在400多年前从越南所涂山、春花、宜安、瑞溪等地陆续迁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防城各族自治县的山心、漓尾、巫头、潭吉诸岛上的。曾姓京族居住在潭吉岛、巫头岛上,京族曾姓族人迁入潭吉岛的时间较早,在此已居住8代;巫头岛上的曾姓族人迁居于此稍晚,仅传3世。

  布依族布依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生息繁衍在黔南、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和安顺地区的镇宁和关陵两个布依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贵阳市郊,属古代“百越”中的一支。镇宁布依苗族自治县布依族中有曾姓;土家族在贵州省沿河县土家族有曾姓;满族今河北省隆化县的中满族有曾姓。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曾氏立姓之后,一直活动在河南,山东。姒姓鄫子国灭后,太子曾巫逃奔鲁国,其子为鲁国季氏宰,五代孙曾参为孔子的学生,即大名鼎鼎的曾子。因此,山东地区是曾氏最早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秦汉时期,曾姓向河北,陕西、湖南、江西等地迁移,尤其在江西地区繁衍昌盛。到了晋朝,曾氏从江两出发向浙江,江苏等地扩展,向西部的湖南、湖北、四川移民,南方的广东也出现曾姓的足迹。唐朝末期,曾姓由江西南下迁往福建,随后向广东再移民,清初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曾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6%,排在第三十一位。曾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曾姓总人口的57%,曾姓也是当时江西的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安徽,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广东、河南,陕西,集中了约14%的曾姓人口,全国形成了以赣皖闽为中心的曾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曾姓大约有4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曾姓人口增长为负值。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湖南,福建,湖北,集中了曾姓总人口的23%江西为曾姓第一大省,占曾姓总人口的51%。其人口主要向南部地区迁移,北方地区曾姓人口萎缩严重。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江西和广东为中心的两块曾姓人口聚集区,曾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南漂移。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曾姓人口已达772万,为全国第三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8%。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曾姓人口由46万增到772万,增长了近17倍,曾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宋朝至今1000余年,曾姓人上的增加率呈Ⅴ形目前主要分布于广东、湖南、四川、江西四省,大约占曾姓总人口的57.1%;其次分布于湖北、福建、广西、台湾、重庆、贵州,这六省区市集中了曾姓总人口的28%:湖南为当代曾姓第一大省,约占曾姓总人口的16.6%,全国形成了江南多曾姓、江北少曾姓的分布格局。人口流动主要由江西和广东向西部的两湖和四川移民,全国形成了川渝鄂湘桂赣闽台连成一片的曾姓密集分布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曾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鲁国、庐陵、东鲁等。曾姓的堂号除与郡望名相同者外,还有三省、宗圣,荣庆等堂号。“三省”堂号出自春秋时孔子弟子曾参。曾参非常注重修身养性的工夫,每天规定自己从三方面检查,首先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到心?其次与朋友相处,有没有失过信?第三对老师教授的功课,有没有复习好?这就是著名的曾参三省。

  2、宗祠楹联

  酒肉养志;童冠咏歌。

  南丰撰史;西府迎亲。

  舞零逸致;坟典淹通。

  两浙屏藩;三班判押。

  宗传内无双学士;圣教中第一名贤。

  3、族规家训

  (1)孝父母

  人子之身,本乎父母。未离怀抱,三年够劳。提携捧抚,维持维姑。

  孝道有亏,百行难补。羊能跪乳,鸟有反哺。勉尔后生,忤逆为何。

  (2)睦兄弟

  孔怀兄弟,一本所生。手足至谊,羽翼深情。弟恭兄友,尊卑相敬。

  埙篪雅奏,和乐有声。兄弟情融,田氏荆荣。勉尔后生,毋生嫌隙。

  (3)和夫妇

  夫妇居室,人之天伦。夫为妻纲,礼经所申。妇主中馈,内助殷勤。

  毋伤反目,毋玷家声。家道乃成,如鼓琴瑟。勉尔后生,诗咏睢麟。

  (4)序长幼

  乡党长幼,年长以敬。尊辈持身,义在和平。祖辈先训,应记心铭。

  授业为师,要听之命。尊宗序长,语言必诚。勉尔后生,切记永铭。

  (5)尊宗亲

  水源木本,宗族宜敦。千系万枝,同出一根。何远何近,均是同本。

  崇宗睦族,派字遵循。家规祖训,应记心铭。勉尔后生,古风永存。

  (6)严内外

  凡为宫室,内外必分。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嫌疑须避,约束严明。

  防微杜淅,寡欲清心。三姑六婆,断绝逢迎。勉尔后生,韦著仪型。

  (7)训子孙

  子辈不谨,父教不严。放荡邪言,起於英年。圄禁非为,子孙乃贤。

  诗书执礼,孝悌力田。自少养性,习惯自然。勉尔后生,勿稍忽焉。

  (8)勤职业

  天生四民,业务有主。士谋道艺,农望收藏。作为在业,贸易惟商。

  必安固守,勤力竞业。立世有本,处世亦良。勉尔后生,毋怠勿荒。

  (9)明义利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所有,丝毫莫取。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圣贤训诂,廉洁处世。盗拓贪污,切宜刻责。勉尔后生,永记肺腑。

  (10)慎官守

  幸登仕籍,须慎官箴。清洁为民,“三省”思深。勤慎廉洁,四言谨记。

正君在身,泽民在心。孟尝还珠,杨震却金。勉尔后生,贪取谁钦。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曾姓族谱452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曾姓历代名人159名,占总名人数的0.35%,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六位。曾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42%,排在第五十八位;曾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7%,排在第七十三位:曾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4%,排在第六十二位。

  历代曾姓重要人物:春秋鲁国孔子弟子曾参;北宋宰相曾公亮,文学家曾巩,宰相曾布;南宋诗人曾几;元朝散曲家曾瑞;明朝大臣曾铣,画家曾鲸;清朝湘军首领曾国藩,名将曾国荃,外交官曾纪泽,太平天国名将曾天养、曾立昌;民国小说家曾朴,音韵学家曾运乾;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和内务部部长曾山,化学家曾昭抡,地图制图学和地名学家曾世英,音乐教育家曾志忞,新闻工作者曾虚白,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考古学家曾昭燏,新闻记者曾虚白。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发源地)夏朝时的鄫国

  苍山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在复朝时是夏禹的裔孙曲烈的封地——鄫国所在地。鄫国故城至今保存完好,它位于苍山县西北30里的向城镇,在这仍可以见到当年的鄫国城墙、城门以及护城河的遗址。历史悠久的苍山县境内还有兰陵故城、荀子墓等历史文化遗迹。县内盛产大蒜,是全国重要的大蒜生产基地,另外县里兰陵集团生产的兰陵酒久负盛名,飘香四海。

  交通参考:在临沂市火车站下车乘公交车到西城汽车总站,需要10分钟,车票2元,在汽车总站搭乘汽车到苍山下车,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车票5元,再转乘开往向城镇的汽车,车程半个小时,车票2元左右,到向城镇后租三轮车到曾城前村(或后村)即到鄫国故城,需30分钟,车费5元以内。

  游线二: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曾家大院)

  在川西一些地方,现在仍保留着不少清末民初的宅院。当时因为有很多西方传教士进入当地,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建筑中留下了大量的时代信息。洪雅县柳江镇最著名的大型庭院——曾家大院就是其中之一。

  曾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寿”字型。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内设三个戏楼,且形制方向各异。建造者为求“寿”字笔画,就把外立面的墙或楼建造得形似残缺不全,一拐一弯,形态怪异。这里精致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虽经百年风雨,但风骨犹存。

  主楼是一栋西式二层楼房,对称的房间有高而宽的窗棂,彩色的玻面,窗框和格条都是明显的西式风格。前中后三个庭院均建有中式戏台,构件饰物精美华丽,房顶翘角飞檐如翼似飞,可见曾家当年的殷富和排场。后院楼宇中西风格合而为一,墙头虽蒿草丛生,但庭园中花坛的造型展现出往日的风情。庭院的后门是柳江,江边一条小路,依稀可见石板,沿江数十株古木高耸阴森,江亭遗址犹在。柳江清澈温润,水中古树倒映,荒芜的庭院和淡雅的水景令人浮想联翩。

  交通参考:在眉山市火车站乘公交车到眉山市中心汽车站,车票1元。换乘开往洪雅县城的汽车,车程40分钟,车票12元,也可在成都新南门车站或北站客运中心乘开往洪雅的班车,票价27元,洪雅县县汽车站到柳江镇的车每20分钟一班,票价5元。

  游线三: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故居)

  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曾国藩的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坐落在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富厚堂总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是典型的中轴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内外群有八本堂、艺劳馆、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藏书楼,旧貌依稀,是中国保存至今的七座私家藏书楼之一。

  双峰县是少数民族比较多且集中的地方,撒尼族、傈傈族、白族等许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惯,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交通参考:在长沙市火车站下车后乘坐7路公交车到汽车南站下车,需要花费30分钟的时问、车票2元。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0年春,冯志亮毅然摘下互联网行业带给他的诸多光环,正式皈依佛家净土宗,并成功完成行业转型,开启了人生另一个崭新的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传播。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