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一日打工人,终身打工人,老实本分错了吗?

 干嘛播客 2020-12-25
共4787字,建议阅读时长15分钟


今天刷抖音,看到一个叫耀子的人,说自己在短视频创业,每天开直播问大家要钱。于是底下有人评论说:这个人总找别人要钱,不该叫耀子,应该叫要子。
 
这让我想到了“穷折腾”三个字,这哥们到底算不算穷折腾?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博叔微信,获取更多干货内容

其实,“穷折腾”三个字属于事后诸葛亮的说法。
 
事情折腾成了,叫做“好折腾”“会折腾”;没折腾出名堂的,落魄的时候“穷折腾”,富裕的时候就叫“瞎折腾”。
 
当然,这种事前没见解,事后高谈阔论的说法我们也无需在意,我们更应该关注当下的一些价值表现折腾是要承担风险的,不折腾是不需要承担风险的
 


企业中,风险往往是由老板承担的。作为打工人,旱涝保收,有工资就留、没工资就走,所以承受的风险是非常低的。而风险低的工作,也只能维持生活的基本稳定。
 
现在社会上很流行“打工人”这个梗,要明白,不担风险的打工人,自然也不会得到风险上的收益。而风险和收益是呈正相关的,这就是打工人“稳而不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风险越大,收益越高”,正因如此,很多人为了高收益也会选择高风险,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风投”趋之若鹜的一个重要原因。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VC)之所以被称为风险投资,是因为投资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会给投资及回报带来很大的风险。

所以,只有你能够接受风险、承担风险,才能有机会获得别人得不到的利润。

这两天有个人咨询我:博叔,我想发财,可我一个人创业怕做不好,找合伙人一起又会有很多麻烦,怎么办?我告诉他:那就别去创业了。他说:可是我还是想发财。


于是就这样陷入了“套娃境界”。其实这事很简单,首先你要认清自己:有没有本事出去创业?
 
如果没有本事,那就当好“打工人”。在公司里面好好学习,在别人的平台上先成长好了、能够对抗风险了,再去另起炉灶。
 
如果你选择另辟门户,就要做好心理准备:遇到困难在所难免,那个时候你必须要学会自己去编织人脉、找关系、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员工,你很难理解老板为什么焦虑、为什么睡不着觉、为什么每天给员工施压。
 
你不知道的是:在你每天领着工资、舒服过日子的时候,老板欠着银行几千万的贷款,每天发着真金白银,有时候挣回来的仅仅是一两个可能性。所以他不焦虑,谁焦虑呢?
 
这是你不知道的事,也是我们大部分人穷得很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
 


开始为什么要提到“要子”?因为我发现,大多数人因为害怕承担风险,都会选择放弃折腾。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王健林也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诸如此类,其实都想说明一件事:无论走到哪,人一定要有胆量。遇事不怵不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有人跟我说:博叔,看你做了这么多年播客,我也想做,可是害怕自己逻辑不通讲不好。
 
有什么好不好的呢?张嘴就来,也是一种胆量。先做再说,错了自然会有人纠正你的,怕什么,这就是你应该去承担的代价。
 


俗话说的好:你不坚强,谁替你勇敢?来就来,上就上,脸皮有什么重要的?
 
打工人最怕出错,以为只有一辈子不出错,才能升职、加薪、当老板,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只有不停地出错,不停地复盘,才能越来越接近成功,做事拼的就是经验的积累。
 


那些能做到“恒富”的人,往往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蛰伏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慢慢积沙成塔起来的。
 
而另外一种老板恰恰相反,像流星一般,一个风口来了,莫名其妙地就成功了,但是这种人一般到最后也会稀里糊涂地失去一切。
 
这种昙花一现的企业老板,往往搞不清楚自己的着力点,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被风口推上了高点,这是非常危险的,到最后失去一切,成为了“瞎折腾”。
 



说到这里要提到一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家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家里一些原生的规则和祖训可以帮你规避掉很多的问题。
 
出身名门无论是在婚姻市场上、官场上,还是在创业路上,都会比较顺,因为你的三观和大部分优秀家庭的三观都是一致的。
 
可是一个破落户想要翻身逆袭,就要多做、多吃亏,把人家祖先经历过的事情经历一遍,才能总结出来一套自己的经验教训,避免乱七八糟的事发生。
 

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有良好的家风,从这样的环境里走出来,鲜少会犯低级错误,这样的人往往会给周围人一种安心的感觉,因为他足够稳。
 
好的家庭可以帮助一个人规避大部分问题,所以他可以稳稳地迈向成功,因此折腾也需要遵照基本法则。
 
如果想要看清楚一个人是否靠谱,大可以看看他周边的朋友。如果身边的哥们都靠谱、三观正,团队的人看起来也都靠谱,这人做事一般能成。
 


像雷军这样,投资看人不看项目的,往往看的就是与别人接触下来,这个人是否靠谱。
 
当然,即使是雷军,也碰到过像陈年这样,突然飘了的人。这也很正常,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
 
世道在变,人也是会变的,几年后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一个人从好的状态到不好的状态,大概几年时间;一个人明明身处逆境,努力往上爬也需要几年的周转时间。
 


实际上抗风险就是拼脸皮和心态:脸皮要厚,心态要好。无论是打工还是出来当老板,都要抱着“随便你骂,我无所谓”的心态。
 
人和钱没必要过不去,只要今天能够给我创造利润,骂我就忍着,且等着我哪天掌权了,再回来收拾你。当场破口大骂,和别人刚正面都是没用的。
 
社会底层的人就特别现实,这两天,蚂蚁金服暂停上市,于是网络上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
 


有人开始大骂马云,说他是吸血鬼、刀尖舔血16年等等。以前都是叫马云爸爸”,而如今开始落井下石,一点道德底线都没有了。
 
原先夸蚂蚁森林项目造福了多少森林、对中国社会作出了多少贡献、有担当等等,可如今这些言论突然一瞬间,全部从互联网上消失了,这就是折腾的代价。
 
出来混江湖,你说的话、做的事,那些事后诸葛亮都会给你记着。
 


一年前,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因为没读过多少书,团队没什么好的履历,个人也不出彩,没有人关注过他,甚至觉得他不爱讲话,看上去就像闷葫芦。
 
第二年有所成就之后,投资人就开始吹捧他,说他这是“人狠话不多”
 
所以大家不要相信那些事后诸葛亮的话,但是你要相信:一个人如果藏得够深、喜怒不形于色,那这个人至少城府够了。
 


出来混江湖,第一步就是拼城府,最忌讳的就是把所有东西都挂在脸上,如果你不够老练,怎么跑江湖呢?
 
前段时间,网红一哥辛巴因为售卖“三无假燕窝”,名气一落千丈。对于网红带货身份的辛巴而言,过于张扬、没有城府正是他的翻车点。
 
所谓人红是非多,“红人”很容易被“黑”。如果没有心机,一旦有人在供应链上动手脚,这个人设直接垮台。打造人设的人,最后会很容易因为人设翻车。
 


比如说罗永浩处理羊绒衫的事就非常成熟老练:收到消费者的反馈,立刻找人召回羊毛衫去鉴定,然后开直播公然承认、发道歉声明、积极给予3倍赔偿。
 
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做的至少是把目前的问题解决了,人设保住了做直播带货,最关键的就是人设。

大家因为信任,来到直播间买我背书的东西,细致选品是我的责任,出的问题也是我应该承担的风险和责任。
 
谨慎小心、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深一点没坏处;城府浅了很麻烦,各路牛鬼蛇神都会过来踩你一脚。
 



接下来说一下抗风险能力,包括抗风险的实力和抗风险的胆量。
 
像《穷爸爸 富爸爸》一书中提到的,穷爸爸和富爸爸的区别在于,穷爸爸问银行借一点钱就开始睡不着觉,咬牙切齿地想要赶紧把钱还上。

几十年打工,到了退休的年纪终于还完了贷款,高高兴兴吃一辈子安稳饭,穷得很稳定。
 
而富爸爸到银行借钱去投资,经济行情好,赚了钱也不急着还,反而还要继续扩大投资。
 


有人问说:这富爸爸是不是作死?对,想玩大了,就得作死,而且还得大而不倒。事实上,事情做大到一定程度,事业也就不会轻易倒了。
 
有人说:乐视不是也倒了吗?这里说个案例:瑞幸咖啡。
 
201710月,从瑞幸的第一家店正式营业到现在,仅仅三年,前段时间摘牌、退市、被罚款。
 


瑞幸咖啡的颓势已经如此,可是市面上的店,仍广受欢迎,十几块钱的咖啡,非常良心,口感也很不错。
 
有人疑惑:瑞幸暴雷至此,为什么没有倒闭?
 
因为瑞幸的咖啡没问题、模式跑得通、大家也喜闻乐见。
 
现在星巴克逐渐“失宠”了,国民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瑞幸咖啡,这就是瑞幸的成功。
 


所以势头起来之后,是不会那么轻易就被推倒的。如果真的是认认真真用心做产品,仍然会成为国民产品,受人欢迎。
 
只要初心和人民大众利益一致,想要被整垮也没那么容易。所以关键在于你做的事,是否符合大众需求。如果符合大众需求,就会被拥护。
 

有的人会得一种“不盈利就会死”的病,一旦不盈利,心态就开始崩了。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有季节性的,比如卖冷饮的,天冷了卖不出去很正常,有淡旺季;有的东西是有周期性的,有的东西是有区域性的等等,你要做的就是找到其中的原因,分析出结果就行了。

不要总是觉得我的生意不好就会黄掉,大部分时候市场都是有周期性和规律性的,不可能一直可以踩到正确的点。

做自媒体的人都知道,每天有一定的数据增长是正常现象。好多人会觉得猛增长是好事,事实上未必。有的人觉得数据跌一跌,就慌的不行。

其实流量稍微跌一跌反倒是健康的,因为这样可以挤一挤水分。

付费率高的节目和吸粉率高的节目,往往不是一类节目。如果你真心讲干货,大多数人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如果你讲花边八卦,喜欢的人是多了,但是没有人愿意付费。

所以好好反省自己、思考如何升级产品是有必要的,及时把关注点拉回到做产品的思维上。只有你的东西被人所需要,生意才不会轻易倒闭。

反过来说,你的抗风险能力也是做产品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如果你能够在一个领域坚持十年二十年,抗风险能力一定强。

剩下的就是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上走就好。很多事,一点一点去积累很有必要,但是多想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你想挣钱,首先必须要扛起责任和风险,一步一个脚印:一门生意,盈利或亏损都能承受,这是第一步。

其次就是:当你有了主体责任感之后,就可以和市场上的妖魔鬼怪缠斗了。如果你可以坚持,成功地进入幸存者名单,接下来就是积累。

如果可以在一个行业熬的足够久,经过一步步筛选,最终你就是为数不多的大逃杀成功的人了,接下来就是做好长期的准备。

这个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优秀的人总是想着可以更加优秀,并且会觉得:我原来选的赛道不够优秀,我必须要找到更优秀的!

如果你在行业里面是垄断的地位,转换跑道倒是可以考虑;如果你还没有达到垄断的地位,还会有潜在的对手,那我劝你好好思考一下个中利弊。

多元化发展一般是没什么好下场的,有好下场的也没几个。

打个比方:拼多多上,经常会买到三五块钱的手机壳。

很多人都会疑惑:怎么会有这种企业呢?快递费扣掉、手机壳成本扣掉,还怎么赚钱呢?

可是有很多大卖家就是这样的,因为他要垄断市场。

你可以想想这些大卖家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卖这么便宜,还能有利润,还能顺带把对手挡在市场以外,他凭借的是什么呢?目的又是什么呢?

好了,上半集我们先聊到这,付费的下半集再跟大家聊聊这个逻辑,我们下半集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