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泸州老窖:十年一觉“三甲梦”

 zhengrulei 2020-12-25

距离泸州老窖失去中国白酒阵营第三的位置,快要整整10年了。

这10年,泸州老窖人时常“三甲梦”起。

2017年,掌舵人刘淼在泸州老窖封藏大典上表示,泸州老窖致力于做专做强、全力冲刺,力争在“十三五”进入中国白酒阵营前三强。

刘淼

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

年关将至,泸州老窖距离刘淼口中的“前三强”,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01

老窖洋河纠葛史

中国白酒市场上,有过很多个老大:“茅老大”“五老大”“汾老大”……

但可能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泸州老窖才是迄今为止当老大时间最长的。从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度产量比四川另外五朵“金花”企业产量总和还要多。

这声“老大”,不仅是对其市场地位的认可,还包含着对其积极输出技艺、推动白酒行业发展的格局的尊重。

尽管走过“名酒变民酒”的10年蹉跎弯路,但本世纪初,靠着横空出世的大单品国窖1573,泸州老窖老树发新枝,在行业前三甲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4-2012年,泸州老窖营收从12.8亿增长到115.6亿,翻了9倍,净利润从4000万增长到44亿,翻了100倍。

可三甲的位置,还是丢了。

不是老窖不努力,而是洋河太优秀。

洋河刚横空出世,便狂飙突进。同样是2004-2012年,洋河的营收从4.2亿增长到172.7亿,翻了40倍,净利润从1500万增长到61.5亿,翻了400倍。

2010年,洋河夺去了泸州老窖的中国白酒探花位置。

其后的2012-2014年,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直到2018年,泸州老窖营收才恢复到2012年水平,比洋河足足慢了两年。

多年以来,洋河在江苏省内市场的营收,就顶老窖的整个或者大半个营收了。这还是在洋河的省内市场占比逐年下降的背景下。

2020年三季报,泸州老窖营收116亿,洋河189亿。

泸州老窖与三甲门槛之间隔着70亿的鸿沟,身后还有个12亿之差的汾酒虎视眈眈。

02

不仅是价格问题

从客观因素上说,洋河确实占据一定优势。

洋河的区位优势明显。江苏是经济强省,消费力强大,在江苏区域内,又没有像泸州老窖那样,要面对川酒N朵金花的强有力竞争。

以洋河所在的宿迁为例,外界看来贫穷落后,可是如果拿出宿迁的GDP来看,其实也不算低。要知道宿迁在江苏只能排十二三名。

但是,泸州老窖未能圆梦三甲,主要是还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坑。

在经历了2012年的高峰之后,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泸州老窖再一次迷失了自己。

2013年,泸州老窖错判行业形势,采用错误的价格策略,逆势提价。1573经典装52度500ml出厂价调整为大幅超过主竞品的999元/瓶(终端市场价格超过1500元)。

逆势之举,未能改命。

2014年,泸州老窖的库存增加了8361吨,同比增长超3成,营收断崖式下跌至53.5亿,相较2012年的巅峰腰斩,净利润仅为8.8亿,只剩2012年的1/5。

自从1990年代国家放开了13种名酒的定价权后,在重要关头,泸州老窖似乎老是没把价格问题弄明白:

20年前,该提价没提价;20年后,不该提价却使劲“挺价”。

也许还不仅仅是价格问题。

在当时酒行业陷入深度调整,茅台酒、五粮液价格大幅下滑的时候,泸州老窖却坚持国窖1573“不降价”,期望能够实现对竞品的“弯道超车”。

这种行为逻辑,外界不得而知,可能还要归因于由底蕴而生的骄傲,以及心灵最深处的 “老大情结”。外界可以看到的是,无论如何,2013年提价挖的这个大坑,泸州老窖花了5年时间才填上。

而2018年,刚从坑里爬出来的泸州老窖赫然发现,洋河的营收,差20亿就是自己的两倍了。

这可能就是梦想的代价。

03

“全面竞争”

有人说泸州老窖喜欢把目标定得过高、竞争意识过浓,导致容易把精力放在对手身上,忽略自身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末倒置。

这种说法显然不太懂什么是底蕴。

12月15日,在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股东大会上,国窖1573公布了“十四五”目标:2022年要实现200亿+;2025年要突破300亿。

会议还喊出了“模式升级,全面竞争,品牌跨越,挺进十四五”的口号。

“全面竞争”四个字,值得同行细细品味。

在高端市场,泸州老窖还是有底气说点大话的。

高端市场目前形成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的垄断格局,占据了高端白酒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寡头俱乐部的车,青花郎、梦之蓝等已经上不去了。

高端白酒是一个持续稳定增长的赛道,基本成长逻辑就是国内的消费升级。在这个赛道里,从长期来看,泸州老窖能否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决茅台、五粮液的量价外溢。

从量上看,泸州老窖近年斥巨资上马技改项目,以打破产能窘境。目前国窖1573的产量大约只有茅台酒的5%、五粮液普五的15%、洋河梦之蓝M9和手工班的27.3%。

从价上看,近年来五粮液为了坐稳寡头俱乐部的车,对价格工具的使用已经显得频繁。以国窖1573为例,最近十年其价格调整了16次,比茅台、五粮液分别多12次和5次。继续调价,可能要面临市场对于其品牌是否能够承载价格的疑虑。加上高端白酒价格主升浪走完,泸州老窖的调价空间已不如之前舒适。

高端看品牌,中端看渠道。

渠道一直是泸州老窖的短板。一个表现是,大商制日益显著。从2016年开始,泸州老窖前五客户销售的合计营收占比一直超过60%,2019年占到了66%,第一名客户占总营收比超过了45%。

大商制,好的时候更好,差的时候更差。这是五粮液所摒弃的制度。

另一个显著表现是,由于历史原因,泸州老窖的销售区域发展不平衡,华北和西南两个区域占公司的大部分销量,其他区域市场份额较小。

比如,河南是中部最大的市场,高端容量巨大,茅台是100亿级市场,五粮液也达40亿;而国窖1573规模仅3 亿左右

为此,泸州老窖苦心经营“东进南图”战略,在华东、华南、河南区域加大投入。

众所周知,渠道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华东地区是五粮液大本营,江苏又是洋河老家,后来者要打开局面,绝非喊口号那么简单。此前爆出的浙江地区“二选一”事件,堪称渠道竞争白热化的注脚。

如果泸州老窖依然保持常规发展速度和态势,与洋河之间70多亿的营收鸿沟很难填平,泸州老窖的三甲梦,恐怕还要继续做时间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