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志琴(2020):川西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

 millyodnvpar1e 2020-12-25

横贯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造山带, 全长2800km, 自西向东, 从北东帕米尔、 喀喇昆仑-甜水海, 越过阿尔金山, 经巴颜喀拉、 甘孜、 松潘到龙门山, 是一条典型的巨型古特提斯造山带。近年来, 甲基卡、 马尔康和白龙山等大型—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的发现, 揭示了松潘-甘孜造山带是一条锂-铍-钽稀有元素超常富集的地带 。其中, 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是亚洲之最, 稀有金属矿床除Li-Be-Nb-Ta 矿床以外, 还包括 Li-Be、Li、Be、 和 W-Sn等多种类型的矿床。其中铍-铌-钽-铯可综合利用, 预测前景巨大, 增储可观。

当今, 锂-铍-钽稀有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型金属矿产资源。锂是地球低碳化发展的关键元素 , 锂铝合金因其密度低、 抗腐力强、 弹性膜量大和耐疲劳等特点, 成为航空航天工业的重要结构材料。近年来, 随着锂电池、 新能源汽车、 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快速发展和不断突破, 锂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被誉为 “21 世纪的能源金属”,是当前国家的重大需求!四川甲基卡型花岗-伟晶岩型锂矿床则是我国最大的固体锂矿 , 尽管中国锂矿矿床多、 规模大、 储量丰富, 位居世界第三, 达到350 万吨, 但是我国目前是全世界锂的最大消费国, 占全球消费量的40% , 是锂的最大进口国 (74%锂矿原料靠进口) , 国内锂矿找矿工作也迫在眉睫 。自2006 年起, 我国启动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 锂矿作为26矿种之一, 被列入重点研究之列。锂资源开发利用也进入“十三五”国家战略规划中。在新一轮《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中, 锂作为9 个“储备和保护矿种”之一和24 种战略性矿种之一, 要完成60万吨 Li2O的勘探目标。由此可见, 锂在我国作为新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重要地位已不容忽视!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锂矿3000m 科学钻探, 是继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CCSD,5158m,2001 ~ 2005 年 ) 、 汶 川 地 震 断 裂 带 科 学 钻 探( WFSD, 2008~2014 年) 等系列科学钻探之后, 在中国大陆地壳硬岩中实施的又一架“深入地球内部的显微镜”。为探索川西花岗-伟晶岩型锂矿的成因, 南京大学卓越计划“川西伟晶岩型锂矿科学钻探”于 2019 年 6月 启 动, 旨在通过川西锂矿区3000m 的连续钻探、 测井和定向取芯, 建立与锂矿成矿相关的多学科地壳锂柱, 开展花岗-伟晶岩型锂矿赋存的构造样式、 变质温-压轨迹、 岩浆的结晶分异、 成矿流体、 锂元素的“源-运-聚” 条件等研究, 以及利用含稀有元素岩芯探索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异性、 多样性及与深度关系。作为我国第一口以探索锂矿成矿机理为目的科学钻探, 其科学目标在于为锂矿的找矿突破提供构造背景、 制约要素、 参考数据和科学依据, 为找矿远景预测靶区提供科学标志,并力图建立创新性锂矿成因理论。川西锂矿科学钻探是揭示伟晶岩型锂矿成矿规律的一扇窗口, 是贯彻锂矿新能源战略的一项举措, 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稀有金属的“源-运-储-剥” 过程与超常富集的规律 

研究稀有成矿元素如何从源区析出?通过何种方法运移?怎样在局部聚集沉淀?确定稀有元素的源-运-聚”过程是建立成矿理论的核心。利用锂同位素和锂含量可以有效地示踪不同类型岩石中锂的来源, 根据马尔康片麻岩穹隆中不同岩石的锂含量初步统计:未变质的三叠纪沉积岩的锂含量达到300×10 -6 , 部分花岗岩锂含量达到400 ×10-6 , 含锂伟晶岩最高达23039 ×10-6 , 不含锂辉石的伟晶岩最高仅有138 ×10 -6  。因此, 松潘-甘孜造山带之所以成为稀有金属超常富集的地带, 推测与广泛分布和巨厚的三叠纪深海黏土沉积物作为物源, 以及富锂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和结晶分不开的。图6 显示了锂元素的“源-运-储”过程的假设模式:大量含云母-黏土的海洋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泥页岩, 在区域造山变质中形成角闪岩相岩石, 在局部熔融作用下形成过铝质花岗岩, 在造山折返过程中形成片麻岩穹隆、 伟晶岩侵位和锂的富集, 锂矿床的剥蚀抬升。利用低温年代学( 磷灰石、锆石的裂变径迹、U-Th/He) , 结合热历史模拟, 用以揭示穹隆的剥露过程, 估算花岗岩体和含矿伟晶岩的剥蚀量。 

含稀有元素极端条件下微生物的特异性、多样性及与深度关系

地下生物圈的生物量可与地表相媲美, 地下生物圈的下限究竟是多少?在特殊黑暗的极端条件下的地下微生物所需的能量来自何处?微生物的活性、 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对地质过程的改造又是如何?是地球科学的一个新的课题。利用3000m 川西锂矿科学钻探岩芯( 具有高稀有元素含量的花岗岩石-伟晶岩和高温中低压的变质岩) , 系统研究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的丰度、 特异性、 多样性和代谢特性, 揭示锂矿特有的微生物物种与功能, 阐明深部与表层生物圈之间关系, 研究生物可利用的碳库与通量, 对比不同深度的生物与非生物过程。这是一项利用3000m 锂矿科钻进行的特殊的、 探索性很强的科学研究, 样品提取和实验要求特别严格, 不受任何污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