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等教育呼之欲出的淘汰制

 天地沐春风 2020-12-25

       一流本科教育必须有一流的育人理念,一流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一流的师资,一流的专业和课程,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管理和质量保障,同时需要有一流的质量文化。大家最陌生的质量文化中就含有淘汰制这个要素。或许很多人都听说过留学生在海外的学习情况,以前在华夏习惯于混日子的学生到了国外知名大学都变得勤奋了,根本原因就是铁面无私的高淘汰率,谁不追求卓越谁就会被淘汰。

       早年东西方两大阵营敌对之时,据说官媒曾以东方的高毕业率嘲笑西方的高淘汰率,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是神州教育界的骄傲,学生近乎百分百取得毕业证则是该说法的有力证据。毕业率与淘汰率有着相似的内涵,但却发挥出南辕北辙的引导作用。西方大学通过高淘汰率来保障毕业生的质量,凡是达不到教育要求的学生都要被无情淘汰,这是对学生个体负责、也是对市场用户负责,毕业证的含金量得到校园内外共同的认可,也就相应决定了这所高校的社会存在价值。美国几所顶尖大学的生源无疑是全球最优秀的学生,其淘汰率通常也在四分之一以上,一些州立大学的淘汰率更是超过了50%。高淘汰率促使学生们人人追求卓越,因为稍有松懈便会落伍惨遭淘汰。

      国内大学的毕业率通常在95%以上,拿不到毕业证的学生几乎都是让教师绝望的厌学之人,如果淘汰率超过5%高校管理者就会感到惶恐,因为高毕业率代表学校教育的成功,让进入校门的每一位学生都拿到毕业证是神州教育界的默认共识,这是对高校形象负责、也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赞歌。这样做也许在精英教育时期是合理的,但是在普及化教育阶段就行不通了。

       打个比方,把随机抽取的一千位青年组成一个团,上级派来有经验的团长政委,他们仔细挑选出十几位公认的佼佼者送去军校培训,培训结束后回来担任营级的各种职务,不出意外的话都能胜任。但是你要从一千人中选出500人送去培训,培训结果也要达到胜任营级职务,但这些人都很清楚不可能有这么多营级岗位,你想还有多少人会认真对待培训,培训如此庞大队伍的机构还能采用精英教育模式吗?没有合理的淘汰机制,如何甄别滥竽充数混文凭的人,学好学坏都能取得一纸文凭的话,即便有机会你敢仅凭毕业证就让其走上关键岗位吗?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定会有很多人因跟不上步伐而放弃追赶,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好逸恶劳等恶习,乌托邦理念编织的教育体制架构无法阻挡人类的堕落,对于世界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来说,无情的淘汰制度比充满爱心的规劝更有说服力。西方大学通过冷血规矩为学生的求学道路设置了很多围栏,跨越任何一道围栏都等于向高校说再见,比如说抄作业、包括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论文略加修改应付作业,考试作弊更是绝无活路,甚至有的高校平均成绩达不到80分都要被淘汰。

       华夏自古就是人情社会,因为法不责众,扩招后华夏大学原本并不完善的制度围栏轻易就被蜂拥而至的学生撞烂了,很多学校的学风教风已经溃不成军,如今最担心课程考试成绩不佳的并非害怕挂科的学生,如何设计一张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格并且质量可以摆上桌面的试卷,让老师们绞尽脑汁。把考试题提前拿到课堂反复演练已经不是偶然现象,考试成绩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

       当代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对子女无节制溺爱,把传统文化中隐含的某些丑陋思想推向前台,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被传染了四海八荒唯我独尊的荒唐意识,似乎所有法规都是针对他人制定的,自己则可以随心所欲,即便什么也不学什么也不做,也该得到王子公主般的待遇。这种人一旦在学校占有较大比例,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必然走向崩溃。

      “老师,我不想上课但还想及格,如何做才能不用费劲儿还可取得好成绩”?这是20多年前一个学生问我的问题,或许现在很多学生都有类似的想法。当年这是一个不可能有答案的问题,如今却似乎有了答案。因为越来越多的课程出现多数人厌学逃课,于是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悄悄对考核不断放水,为了让经常不上课不做作业的学生也能过关,有的教师冒着被处分的危险把大部分考试题拿到课堂当例题讲解,并且言明这是考试内容,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学生不听。

      现在全社会都知道读大学比高中轻松多了,这种氛围的形成原因何在?对学生要求严苛的教师不再受欢迎,对学生放任不管的教师反而获得好评,这才是教育的悲哀。本人不敢指责教育体制也无力改变学校管理制度,只想劝说教育的主体——学生,不管学校和教师有多大责任,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不能因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贻误未来的人生。

      同学们,你的人生应该也必须由你自己做主,如果你也赞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但又克服不了把应该学习的时间用在睡懒觉玩游戏的不良习惯上,那就让学校在你头上悬挂一把淘汰率的利剑吧,相信明确的淘汰率带给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会被大多数人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风和教风,当然也会裹挟着一些自律能力较差的人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毕竟谁也不想被淘汰出局。

       没有规定淘汰率的时候也有不及格的人,有时人数还不少,但那是被动产生的,人们往往归结为谁更倒霉,一门课程结束后的不及格率不会对学习其它课程产生多大影响,怀着自己不一定最倒霉的侥幸心理还是会放松要求。有了公开的淘汰率则会引导人们追求谁更勤奋,因为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天你就知道会有多大比例的人一定挂科,这就像在黑夜里长跑一样,你无法判断自己位于群体中的什么位置,为了不做将会被公开严惩的最后几名,你只好一直提着劲儿往前跑。

      这两天的闲聊都属于务虚,而淘汰制具体实施方案则属于务实,由想法转为办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何况本人也没有决定权。淘汰制也是一把双刃剑,搞不好还会把学校给淘汰了。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们择日再聊聊普通高校试行淘汰制的可能性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