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和母亲

 和谐世界 2020-12-25

在兰溪,李姓是个大族,如今在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李氏宗祠里,我们还可以找到飞将军李广和戏剧家李渔的名字。家父李长白天资聪颖,早年就读于西子湖畔的国立艺专,后跟随潘天寿、林风眠、李苦禅、吴大羽等大家学艺。他秉性高洁,豁达大度,文人气十足,一生不图名利,教学之余如闲云野鹤一般,游艺于琴棋书画之间,靠着个人的天资和勤奋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母亲汪采鸾出生于安徽省宣城敬亭山麓。系出名门,为我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先驱者李鸿章的哥哥,两江两广总督李翰章之后(李瀚章之女李竹仙是我母亲的奶奶)。“敬亭山”山清水秀的天然美景,从小给于母亲对美的熏陶,爱唱、爱跳、爱画、充满了她童年的生活。听母亲谈起自己的家境,一座豪华庄园住宅,山环水绕,家有护城河和卫队,风光旖旎,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大片的山和地都是家里田产,真可谓是富甲一方。“九一八”抗战后,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坏,为了躲避战火,母亲全家逃难到了重庆。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父亲李长白1916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兰溪县水亭镇夏李村。爷爷李松林,奶奶刘氏,皆务农。抗战爆发后父亲随抗日宣传队一路辗转云贵到了重庆。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1936年李长白参加杭州环湖赛跑得第一名,老师林风眠奖励一幅《竹石图》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1939年父亲毕业后校长潘天寿聘他在国立艺专教授中国画。母亲是父亲在重庆国立女师任教时的学生。外公汪原忠性情豪放浪漫,平时爱好研究美食,烧了一手好菜,喜欢京剧,还是京剧发烧票友。他在国民政府部门工作,从小在他母亲的培养下,练就了一手好字,专门为那些官员升迁写委任状,当时工资并不是很高。外公家里有7个孩子,我母亲是家中长女。在逃难的过程中家里生活艰难,经济拮据。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李长白夫妇与岳父合影于重庆

大闺秀出生的母亲聪明、美丽、善良又活泼,特别喜爱画画,功课也非常优秀。当时有很多的追求者,重庆中央大学的教授、院士等都托人来说亲,父亲也是母亲的追求者。父亲为了追求母亲,常常去外公家帮助外公、外婆做点事,家里若遇到难事,父亲主动去帮忙,照顾一下。在这样的气氛中,父亲跟外公、外婆相处的很融洽。外公和父亲在接触的过程中,观察父亲为人诚实厚道,对母亲无谓的关心,外公和外婆商量之下便斟酌将女儿许配于他,父亲特别欣喜。虽然父亲与母亲看似并非“门当户对”,但是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由于对绘画的共同痴迷,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抗战胜利后,1947年9月父母亲在杭州喜结良缘。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当时国立艺专所有师生潘天寿、吴大羽、张书旗等都前来参加祝贺父母亲的婚礼,好友著名版画家章西崖、黄永玉特意从上海坐火车赶到杭州前来祝贺。2006年李长白个人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黄永玉收到我母亲的画展邀请函,特意从湖南湘西凤凰城赶回北京参加画展。当时看到家父个人相片感慨的说:“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并提到了父亲当年结婚时婚礼的盛况。父亲戴着一顶法兰西帽,穿着一件长衫,风度翩翩,英姿飒爽,非常气派。由于志趣相投,婚后父母的日子是苦中有乐,过得很充实。每日徜徉在画案前,夫妇齐眉举案入画中,真可谓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婚后,父母亲又到了上海。 父亲在上海时主要靠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年画、连环画维持家庭生活。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1954年华东艺专在无锡成立,父亲被聘请到学校当讲师,父亲带着我去了无锡。 当时母亲在上海电力局工作,工作能力很强,单位领导都很器重她。 1958年无锡华东艺专搬迁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父亲又带着我先到了南京。 母亲辞去上海工作,带着弟弟妹妹到南京和我们相聚。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李长白全家与外婆合影

南京艺术学院新成立了专修科,因缺乏工笔花鸟画教师而动员多面手的父亲任教。 60年代前,父亲一直从事人物画创作,学校领导需要父亲改教工笔花鸟。 从此,他40年如一日,研究编写花鸟画教材,收集了大量的写生素材,跑遍了祖国各地,先后到广州植物园,菏泽牡丹区,攀登泰山观日出、上黄山,洞悉生物势态、色泽、自然景观气质,为工笔花鸟画培养新生力量。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他治学严谨,认为学习上要重视写生,要见多识广,才能有艺术活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能从景物中发现景趣、情趣、意趣。 在理论上牢牢把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借鉴古人,吸收西洋”的精诣,树立了自己关于景、情、意的认识论。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父亲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李长白工笔花鸟画教学体系。 他把宋画的精髓和西洋画色彩色调的关系融汇其中,编写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上下册、《花卉设色技法》、《鸟禽工笔写生设色技法》这四本书由各家出版社多次翻印,在海内外发行量高达几十万册。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难能可贵的是教材中所有作品都是父亲在生活中写生创作出来的,教材中每一句话,每幅图都凝聚着父亲含辛茹苦的研究心血。 2020年,这套书已列为教育部中小学的馆配项目,它不仅可以作为美术院校的优秀教材,也是广大工笔花鸟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社会影响之大,有如学者评曰“李长白老师出版的几本工笔花鸟教材,比一个美术学校的作用还大。 ”

虽然父亲不追名逐利,但对于社会责任绝不推卸,1972年父亲接受文化部的国礼任务创作《风竹锦鸡》、《牡丹绶带》作为邓颖超第一次出访日本的国家礼品送给日本首相。 由于时间太仓促,父亲没日没夜一个多月的时间赶作,嘴角起了泡,头上长了包,劳累的上了火,后因国家博物馆要求复制《风竹锦鸡》一幅被收藏。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李长白工笔花鸟画教学体系,是“前无古人”之举,是中国工笔花鸟画蓬蓬勃勃发展了千余年以来自然而然的总结,也是适应当前和今后方兴未艾继续发展趋势的所为。2008年,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孔六庆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该书是横跨九五至十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父亲除了被重点记载外,还被评:“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复苏的开派者惟于非闇、陈之佛、李长白三家也。”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父亲在他50多年的美术教育生涯中,一面认真、出色的完成美术教学任务,一面精心、刻苦地从事中国画的探索和创作实践。确实,他的一生,只以群蜂酿蜜、桑蚕造茧的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他艺术的许多方面才能臻于完美,达到“字正腔圆”的境地。他的为人治学,天下有口皆碑,由于一生认真教学,清新修身,桃李满天下,所以获得所有人的敬重。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作为父亲一生事业的好帮手,母亲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他,在具体环节方面帮助他,有些工作如抄写,如《花卉设色》中的部分图例染色都是由母亲帮助绘制完成的,在父亲的许多作品上都留下过她的笔迹。记得1963年父亲受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院长邀请去浙美主持工笔花鸟画教学。浙江美院想调父亲去任教,南艺未同意。最后校方答应借调父亲去浙美半年培养几个教师,在这段时间,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正是母亲无私的付出,从而让父亲无后顾之忧,为父亲教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她相夫教子,默默无闻,以贤内助的美德支持着父亲的事业,在我们家可以说母亲是位无名的英雄。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母亲在父亲的影响下,画的一手好丹青,她热爱工笔花鸟,对工笔花鸟画造诣尤深。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一有空便提笔凝思,勾勒染色,每画必富有情意。 尤其渲染设色时,她会折一朵新鲜的花摆放在眼前观察、理解、感受后才下笔渲染色彩,这样画出来的花就很生动、鲜活,色彩浓淡自然,优雅成趣,颇有独到之处。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是家里长子,年少时足球、舞蹈样样在行;弟弟采白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他热爱体育,是院里舞蹈队主力,参加过全国院校汇演。小妹莉白随父学画。我们李家的男性热情开朗,喜欢运动;而母亲和小妹则比较内敛,显得温文尔雅。记忆非常深刻的是中学时,父亲为了让我们三人能专心读书,学习外语,每天早晨亲自出门买全家人的早餐。他始终给我们讲“建设国家要靠理工科,督促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文革后,父亲的观点改变,教导我们还是学点雕虫小技,任何社会都缺不了手艺人。 就这样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开始随父学画,长大后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父亲在艺术理念上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他常说绘画艺术的成功是从方方面面修养中来的,如下棋、弹琴、舞蹈、体育,甚至与绘画看似无关的东西都可以吸收,只要有营养的,你能吸收的都要吸收并且悟性很重要。 我们兄妹三人作品得家父真传,风格一脉相承,全面地体现了“李派”工笔花鸟的特色。

平时家里除了母亲做饭以外,我们兄妹三人各居一室,朝夕埋首作画,在画画中大家常有交流,每年过年时父亲常带着我们一起合作画画,忙的不亦乐乎。母亲常常抱怨:“明天都过年了,菜还不齐。”我赶快骑车去菜场一看,菜已经不多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家常见。父亲平时少与人应酬交往,不抛头露面,争图虚名,展览会也较少参加,不轻易售画。晚年时父亲领着全家完成了一幅工笔花鸟画巨制。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该作1995年酝酿,2005年完成,是由十张四尺熟宣组成的连屏,纵132厘米,横660厘米,画幅之大,创有史以来工笔花鸟画作品的巨制之最。寓意之深,表达了内心对伟大祖国在新时代崛起的讴歌之情。满幅风动中欣欣向荣的各具姿态的荷花,除了造型生动外,其数量的“56”朵,暗喻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总和之意,画中鹭鸶数量的“3”之谐音的“三思”以及飞翔的姿态,乃心系国家民族稳步发展的深意,构图形式的“十连屏”,乃为希冀人间一切都能十全十美的象征寄寓。显然,这一切的经营,是强烈的时代脉搏之跳动,既是父亲在生命最后时刻对祖国时代的礼赞,又是他自己艺术的绝唱,此外,这也是我们全家幸福生活的合唱。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父母亲虽都与世长辞,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常浮现在我眼前。 人生真的很快啊,祝愿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 祝愿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活力,在这夕阳无限好的时光,在绘画艺术的过程中做点努力 吧!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我的父亲和母亲--记著名中国画家李长白、汪采鸾伉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