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朝阳:吸引首店落户促进商圈转型繁荣夜间经济 综合施策促销费提升商圈国际范儿

 singer0852 2020-12-26

冬日午后,北京SKP店内人来人往,多个高端品牌门口都有消费者在排队等候进入;三里屯商圈的咖啡厅内,坐满了暂时歇脚的市民;蓝色港湾的广场前,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欣赏绚丽多彩的音乐喷泉……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朝阳区多个商圈实现逆势增长,各商圈现场人流量和销售数据都印证着消费的回暖。

三里屯商圈人来人往。

2020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通过首店经济、商圈转型、夜经济等举措,在丰富经济消费业态的同时,也让消费市场更具国际范儿。

“首店经济”激发消费潜能

在北京SKP的商场内部,各类国际大牌琳琅满目。随便走进一家店家,都能从中找到署名为“定制款”“限量款”的商品。

“这些定制款、限量款都来自北京SKP的专属买手团队。”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丹介绍,自2015年起,北京SKP就开始自行搭建专业的买手团队,把全球最极致的时尚单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去年加入到北京SKP大家庭里的国际大牌PRADA概念店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概念店里的产品每隔三个月就会更迭上新,让消费者不必走出国门,便能享受‘首店经济’。”谢丹说,随着买手团队不断经营,北京SKP在国际时尚交流、品牌首发等方面逐渐提升话语权,目前国际品牌首发率达到38%,得以同巴黎、米兰、纽约保持着国际时尚“零时差”,对朝阳区域消费升级的助推效应也愈加明显。

“首店是指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一区域开的第一家店。这种全球商业资源聚集的优势,对城市发展的助推作用日渐明显。”朝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共引进各类首店占全市近5成,全市引入首店数量前10名的购物中心,朝阳占9家。Apple亚洲首家最高级别旗舰店等一批国际高端品牌、时尚前沿品牌落户,“潮牌”和“网红店”等时尚轻奢消费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夜间经济”点燃城市活力

临近晚上十点,合生汇商场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的21区BLOCK依旧活跃。附近加完班的白领们在这里打卡网红小吃,这里既有夜市的烟火气,又满足了白领们对“吃”的讲究。

合生汇21区人气足。

夜幕下的751DPARK设计广场,老厂房的厚重与现代艺术的轻奢在七彩灯光下交织。小柯剧场的音乐剧、活的3D美术馆的数字艺术秀、珍爱时刻植物园餐厅的“夜赏昙花”、Acecafe的无酒精鸡尾酒party……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这里成为“不夜城”。

“朝阳区努力打造夜间消费品牌,设立区、街乡两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工作机制,培育出中骏世界城、好运街、合生汇等7条深夜食堂街区,751全时文化消费园区、国贸郎园等4个深夜文化集市。”朝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北京市夜间消费调查报告中,奥林匹克公园成为“最热夜消费商圈”。全市首批夜京城地标、夜京城商圈均有半数以上在朝阳。全市第一批1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朝阳有4条入围。

朝阳区还发布了《朝阳区商业步行街白皮书》,围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潮流场景等多个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开放、更多元、更舒适的购物空间。

“沉浸式”体验加速商圈转型

粉嫩的皮肤,均匀起伏可见的呼吸、每只羊都有各自不同的细腻动作……当从北京SKP-S一层主入口进入时,一群“以假乱真”的绵羊就已经把消费者带入了“沉浸式体验”的场景中。

2019年年底开始运营的北京SKP-S与北京SKP坐落在大望路的南北两侧,与传统的零售百货商场不同,北京SKP-S打造的沉浸式购物体验,通过数字化模拟未来情景与过去时光,将艺术和科技带到了消费者身边。除“沉浸式”主题概念外,Boucheron咖啡、Tiffany咖啡等体验业态也登陆北京SKP-S,通过来自“原产地”的音乐形式、产品构成等细节烘托,用心营造“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也带动了商圈的转型。近年来,朝阳区通过打造时尚消费特色、促进高端品牌集聚、发展新兴业态、培育商圈建设、营造消费氛围等方式,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同时,制定《朝阳区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优化消费新供给,聚焦“在线朝阳”“场景朝阳”“时尚朝阳”“乐居朝阳”“智享朝阳”五个方面建设。依托北京SKP、国贸商城等购物中心,打造CBD国际消费品牌前沿阵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加快三里屯商圈改造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地标和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的国际会客厅。以大尺度绿化为导向,打造滨水文化购物商圈,辐射将台、东坝、金盏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