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尴尬?老师受邀参加学生聚会,却被搁一边无人问津!

 轶工坊 2020-12-26

某中学陈姓数学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件特别尴尬的事,让他郁闷了好长时间。两天前,与他合作过的胡姓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给他,说晚上有学生邀请他参加聚会,都是三年前带过的毕业班的学生,他们从外地赶回来过年,想见见以前的老师,大家叙叙旧。胡老师说的几个领头学生的名字他有些印象,但由于自己只带了毕业班那一年,相隔时间又长,担心到时候喊不出学生的名字,就推辞不去。胡老师再三恳请,陈老师赖不过去,就允了。

不曾想,到了聚会现场,学生们都很热情的围坐在胡老师身边,他基本上就是被搁在一边无人问津,偶尔几个学生过来搭个话,还觉得挺不自在的。胡老师看到他有些尴尬,多次喊着他一起过来说说话,可画面总是不搭调,陈老师觉得自己在这个聚会中显得很多余。而在当时的环境下,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尴尬透顶。

陈老师遇到的情况在部分老师身上都有遇到过。一些老师参加了学生们举办的聚会,却又没有被学生们完全接纳,难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如果大多数参加聚会的学生都刻意与老师保持着距离,场面就会非常尴尬了。而且不仅是参加聚会的老师尴尬,以前教过的那些学生们也比较尴尬,他们可能是因为与老师很长时间没有交流,找不到话题,也可能是因为对教师的敬畏,不敢随口乱说,让本来很自由的聚会变得很拘束。所以,每年的学生聚会,在邀不邀请老师的问题上,大家很难达成共识。

一方面是参加学生聚会的老师尴尬,另一方面是同学聚会安排的“尴尬”:到底要不要请恩师?这是一种典型的同学聚会“尴尬症”。在请老师的问题上,有些同学双手赞成,有些同学心里虽不乐意,但碍于脸面,没有表达出来。在没有充分客观地了解大家意见的情况下,个别“热心肠”的同学很容易就产生了错觉,认为邀请以前的授课老师或班主任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于是就向老师发出邀请。一些接受到学生邀请的老师并非很想参加这种聚会,同样也是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就硬着头皮去参加。于是双方就都有点尴尬了。

客观的说,有很多邀请恩师参加的同学聚会还是很欢乐的。这种欢乐程度的深浅与学生和老师之间角色调整,以及师生之间感情的多少有很大关系。通常班主任老师与带班学生之间的感情比较深厚,有些同学聚会邀请恩师也只邀请班主任老师。若老师与曾经带过的学生没有较好的感情,甚至“得罪”过某些学生,就尽量别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就算部分同学盛情邀请,也最好找个合适的理由拒绝掉,避免出现极度尴尬的状况。

从心理学角度看,曾经在学校表现较好的学生倾向于在同学聚会时邀请老师,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则不太愿意邀请老师。这里的表现不是指学习成绩,而是各个方面的综合。另外,一些平时表现不太好,但因为爱搞事,在经常被老师教育过程中,与老师达成某种心灵默契的学生,也倾向于在同学聚会邀请老师。可能这些学生成绩较差,却很尊敬老师,觉得老师在自己身上付出了很多,而这些为自己付出很多的老师长时间没见了,有跟老师见面聊聊的想法。由于大家心理倾向有较大不同,基本上在同学聚会邀请恩师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只能说是某一方的意见占上风。

年底,一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也都回到了家乡,大家商议着搞聚会是很正常的事情。一群很长时间不见面的老同学找个机会坐着聊聊、乐乐,是非常好的。然而随着年龄的渐长,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那么简单,不仅在“邀请老师”的问题上达不成共识,在其他很多问题上也很难达成共识。再者,同学们之间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至于社会地位都慢慢有了差距,很多大家以前能聊的东西,现在聊不起来了。不少参加过同学聚会的人都有一种感受“大家很难找到共同话题”,高调的同学喜欢显摆一些东西,给大家带来诸多不适感;低调的同学怕其他人误会,尽量避免谈及工作和生活;“混得不好”的同学怕别人瞧不起,总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活得不错。老同学不敢相互交心,就在觥筹交错中喝个酩酊大醉,等酒后清醒,再想想自己参加的那场同学聚会,感觉好没意思。

当同学聚会有些变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个新的交流方式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